大众传媒心理学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02805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传媒心理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大众传媒心理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大众传媒心理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众传媒心理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众传媒心理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众传媒心理学1、传播心理学的对象或意义:传媒心理学是研究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心理及其行为健康,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对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规律的科学2、传播心理学基本框架:传播心理学属于心理学分支,应该以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思维心理学等相关原理作为主线;作为传播心理学的边缘学科,他应以大众传播研究的五个层次:传者信息传媒受众效果,作为横向的基本构架3、行为心理学:是美国现代心理学主流派别之一,被成为西方的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义的根本特点是排斥意识,主要以行为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的核心思想a. 华生认为心理学“纯粹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客观的实验分支

2、”,心理学的任务是与则和控制人的行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联系的规律,既能根据已知刺激预测可能发生的行为反应,也能根据已知反应有效的判断刺激的性质b. 华生认为心理、意识不可捉摸,无法证实,因而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心理学必须以可以观察,可以相互证实的客观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这个客观现象就是人和动物的行为他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够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映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组合,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5、班杜拉的社会学理论a. 他认为行为、环

3、境、个人内在诸因素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决定,构成一种三角互动关系。这一理论的提出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b. 他还认为,自我调节是个人的内在强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将自己对行为的计划和预期与行为的现实成果加以对比和评价,来调节自己行为的过程c. 自我效能是指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在操作行为的预期6、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范式与传播效果的研究行为主义的提出可以通过可观察的外部表现即对各种环境刺激的反应来了解人类。而且行为主义并不否认有机体的内部过程,既可以预测到已知刺激引起的反应,也可以预测引起反应的刺激。行为主义采用实验方法,研究可观察、可测量、可控制的外显行为,这就要求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

4、能被直观观测到的。在行为主义方法论影响下的早期传播研究把传播效果定义为可观察的态度和行为改变,采用实验法进行研究,因此只能以即时的短期效果作为研究对象。这一研究模式局限了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传播研究思路。7、传媒暴力的研究:在传媒效果研究中,最频繁被人引用的假设就是传媒暴力与行为暴力之间的因果关系,而传媒暴力与行为暴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非常受人关注,这二者之间有无直接的因果关系,一直困扰着传媒和传播人类,一些证据表明攻击性原型的魅力与攻击性原型的认同程度,打深了媒体暴利的影响,客源人员的研究表明传媒暴力与攻击行为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关,我们也必须谨慎对待。因为测量手段的人为性和对传媒暴力影响

5、的判断也会造成一定的偏差8、佛洛伊德的潜意识论与传统心理学主要研究意识现象和内容不同,他把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过从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经验,他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它扮演稽查者的角色,严密防守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则是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由于这些冲动不被社会世俗、道德、习惯所容纳,被排挤到意识之下,但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积极活动,寻求满足。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支配着人的一生。无论是正常人的言行举止还是

6、心理疾病患者的怪异症状,以及人类科学、艺术、宗教和文化活动,都要受潜意识的影响和支配9、本能论:弗洛伊德认为本能是人的生命和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原始冲动和内在驱力。有四个特征:a. 来源,任何本能都来自身体内部的需要或冲动,并将贮存在身体力的能量释放出来。b. 目的,本能的目的是消除某种本能刺激的根源,以满足体内需要状态,重建内在平衡c. 对象,本能的对象是指本能行为为达到目的所以用的对象以及所采取的手段d. 原动力,本能的原动力决定于身体欠缺的程度10、人格结构: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a. 本我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构成,他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构成。是完全非

7、理性的,遵循快乐原则,本能冲动是整个人格系统的能量来源和基础b. 自我是本我在于现实的接触中分化出来的那部分人格结构,自我没有自己的能量,必须从本我中汲取能量,故它在本质上是依附本我的,自我是理性的会选择适当的对象和途径来满足本我的本能c. 超我,是从自我中分化出来的监督的自我。朝我遵循至善原则,督促自我加强控制、引导本能冲动,是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11、佛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的意义a.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对人的心理活动心理动力等方面作出了富裕洞察力的探索和阐述b. 由于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主要以无意识、梦、幻想、欲望等人类的精神活动为研究对象,因此此观点已经超出了心理学的范畴,成为了

8、一种理解人的动机,人格和精神活动的科学c. 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在文学、艺术、美学、哲学、宗教、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教育学等西方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内,产生了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d. 他的“泛性论”观点也致使他的理论存在着片面性的缺陷12、自我防御机制:a. 压抑,指个体将引起焦虑的思想观念和欲望冲动排遣到潜意识中去b. 反向作用,只用相反的行为方式来代替受压力的欲望c. 投射,只把自己内心中不为社会接受的欲望冲动和行为归咎与他人d. 否认,指个体拒绝承认引起自己焦虑和痛苦的事实存在e. 移置,指个体的本能冲动和欲望不能在某种对象上得到满足,就会转移到其他对象上,或是变为驱力f. 升华,只将本能

9、冲动转移到社会赞许的方面g. 自居作用,指个体把他人的特征加到自己身上,模拟他人行为,又称认同h. 倒退,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以早期发展阶段的幼稚行为来应付现实,目的是获得他人的同情,减轻焦虑弗洛伊德认为,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可暂时减轻或消除心理痛苦,避免精神崩溃,但若不适宜的过渡应用,会妨碍个体对现实的正确考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13、人格结构理论:荣格把整个人格叫做“心灵”,他认为心灵包括一切意识和潜意识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它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组成a.意识是人的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感知到的部分。自我是意识的核心,它由各种感知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b.个体潜意识是发生于个体身

10、上的个体经验,它的内容是情结,即无意识中的感情观念丛。c. 集体无意识位于心灵的最深处,是人类据以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的主要内容是本能和原型,本能是先天的行为倾向,原型是先天的思维倾向14、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是童年(从出生到青春期)第二阶段是青年期(从青春期到中年)第三阶段是中年期(女性从35岁,男生从40岁开始直到老年)第四阶段是老年期:老年任意沉浸在潜意识中,喜欢回忆过去,惧怕死亡,并考虑来世的问题。荣格认为,老年人必须通过发现死亡的意义才能建立新的生活目标。他强调心灵的个性化实际上要到死后的生命中才能实现,意味着个体的生命汇入到集体的生命中,个人的意识汇入到集体的意识15、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