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山县气象事业发展_十四五_规划.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028053 上传时间:2023-12-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象山县气象事业发展_十四五_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象山县气象事业发展_十四五_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象山县气象事业发展_十四五_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象山县气象事业发展_十四五_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象山县气象事业发展_十四五_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象山县气象事业发展_十四五_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象山县气象事业发展_十四五_规划.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象山县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为推动我县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奋力实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高标准要求,为象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一流的气象保障服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浙江省气象条例宁波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宁波市气象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法律法规、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主要成就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取得明显进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机构和职能进一步明确,气象防灾减灾“六个一”和“六个能力提升”强基行动稳步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街道实现全覆盖,建成131个省级气象防灾减灾标准

2、(示范)村(社区),建立覆盖全县的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重大气象灾害预警服务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气象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机制,积极应对台风、暴雨、强对流、高温、低温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为科学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气象支撑。做好开渔节、G20峰会等重大活动的精细化气象保障服务。深化气象科普,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活动,开展“我家的气象小故事”“气象源于生活”科普征文,出版气象科普征文作品集寻梦的脚印,建立“灵峰气象站”等校园气象站。气象服务综合效益大幅提升。气象服务从常规天气预报向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延伸,气象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

3、气象服务内容和产品增加到6大类45种。完成象山气象高清电视节目升级改版,开通“象山县气象预警发布”抖音号、“象山县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微信服务号等官方渠道,气象预警信息实现新媒体渠道实时发布。成立“宁波渔业气象中心”,陆续推出石浦至渔山、石浦至檀头山、爵溪至南韭山等五条航线预报,开展象山港、石浦港等海区风力预报。结合农业产业特点,开展直通式气象为农服务,探索梭子蟹、对虾、大黄鱼、紫菜等海产品气象指数保险。挖掘生态旅游气象潜力,石浦渔港、檀头山岛两地入选“100个浙江省避暑气候胜地”。气象预报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突发强天气有效预警时间提高到30 分钟以上,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83.5%,24小时

4、气温预报准确率77.0%。气象现代化建设成绩显著。初步建成由自动气象站网、风廓线雷达为主体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建成覆盖各个镇(乡)街道的47个地面自动气象站、5个船舶气象站、1个车载应急气象站、1个风廓线雷达,开展特种温盐观测及清新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气象监测空间密度达5.4公里。建成降水现象仪、自动日照计、天气现象智能视频仪等观测设备,地面气象观测实现全面自动化。象山县气象预警中心投入使用,启用市县一体化预报业务平台。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初步形成一支高学历、高职称和高素质的专业骨干队伍,在编职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占比达到89%,其中硕士3名。2018

5、年在宁波市气象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全市团体第二名,1人入选市代表团参加全省竞赛获全省个人全能第二,2019年获第七届全市气象行业天气预报技能竞赛团体第三名。完成县科技计划项目2个,宁波市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2个,浙江省气象局科技计划项目1个,中央财政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1个。气象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建立完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防雷安全、施放气球等社会管理。推进“最多跑一次”行政审批改革,实现施放气球行政许可“零跑腿”,窗口事项“跑零次”“掌上办”“全城通办”“一证通办”实现率均达到100%,办事时限较法定时间压缩85%以上。气象法规规章体系进一步完善,加强宁波市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

6、条例宁波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地方性气象法律法规的宣传落实工作。(二)“十四五”期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当前全县气象事业发展水平与象山经济建设、社会发展、防灾减灾以及人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气象监测预报能力仍显不足。气象观测要素的时空分辨率有待提高,气象台站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增强,中小尺度以及特种观测项目的气象观测设施需要进一步优化升级,气象观测数据的稳定性、传输效率有待强化,气象数据传输网络需要进一步完善,气象数据的监控和快速处置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有待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精度、时效仍有不足,特别是对突发局地性、短历时的极端灾害性天气的影响时间、落点和量级上的

7、精细化程度、准确率有待进一步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各部门间信息共享、应急联动机制仍需完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的“最后一公里”仍存在漏洞,人民群众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仍需增强。气象服务能力与经济社会需求尚不匹配。公共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时效性、覆盖面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仍有差距。全方位多层次综合服务能力不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内容、方式、手段需进一步提升。公共气象服务仍主要停留在“批量制作、单向推送”的传统阶段,难以适应公众精细化、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距离“智能感知、精准泛在、情景互动、普惠共享”的智慧气象服务仍有较大的差距。气象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仍需优化。气象发展方式已由规模速度型粗放发展向系统集成

8、和成果应用并重的质量效率型集约发展转变,气象社会治理和综合发展体制机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气象技术研究及对国家、省、市业务平台及业务产品的本地化释用能力尚待加强,人才成长环境和用人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十四五”期间气象发展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开启向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是象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的重要时期。作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支柱,未来一段时间,象山气象事业发展将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新中国气象事业70周年之

9、际对气象工作提出“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重要指示精神,指明了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战略定位、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任务,必须准确把握其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并作为新时代象山气象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全球气候变化对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日益严重。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得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的十九大指出,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

10、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在此基础上,中国气象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将共同加强对浙江省气象工作的领导,共同推进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和防灾减灾救灾“第一道防线”示范省建设。为此,要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在综合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作用和在灾害风险管理中的支撑作用,发挥气象服务在应急救援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发挥气象在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的综合枢纽作用,筑牢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象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更为优质的气象服务。“十四五”时期,象山将聚力发展海洋经济和美丽经济,着力提升平台、产业、城市、治理、党建“五大能级”,推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浙江省滨海大花园建设,奋力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这些主要任务

11、的推进、重要举措的落实,无一不对气象服务和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气象事业发展需要继续坚持公共气象服务的方向,认真履行基本职能,准确把握气象防灾减灾和融入“五大能级”的着力点,大力提升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杭州亚运会象山赛区赛事对气象保障提出更高要求。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办,象山作为宁波分赛区唯一赛事承办地,承担帆船和沙滩排球赛事。做好赛事气象保障服务,对象山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大型活动气象服务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一轮产业科技变革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新方向。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技术的成熟完善,信息技术将实现与气象业务的深度融合。人工智能的应用,将实现气象观测设备的全自动化、

12、高智能化,并推动气象服务向“按需生产、智能制作、精准推送”方向发展。依托云计算技术,数据密集型、计算密集型和时空密集型气象业务的计算需求将得到满足。借助万物互联及高速的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突发灾害事件多部门多单位联动、远程救助等,都会在时效上得到显著提升。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高质量发展”和“第一道防线”两个关键,明确气象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战略定位,围绕象山海洋大县的基本县情,

13、融入象山“十四五”期间重大战略布局,聚焦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战略任务,将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作为发展动力,通过气象相关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预报预测预警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重点领域气象服务能级和精度,为象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滨海城市提供气象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防线意识,强化防灾减灾。坚持气象工作是“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底线意识,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风险评估和科普宣传等工作在减轻气象灾害风险中的作用,注重趋利与避害并举,提高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坚持技术支撑,发挥数字赋能。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

14、技术,不断增强气象观测与气象服务的科技支撑,提升气象服务智慧化水平,构建自动感知、智能制作、按需供给的智慧气象服务,实现智慧气象深度融入我县海洋经济、数字经济、美丽经济建设等发展方向,深度对接海洋渔业、港航、优势农产品等专业气象需求。坚持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把科技创新作为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依托气象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升科技对气象发展贡献度,不断提升气象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力。坚持突出重点,实现协同发展。立足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围绕海洋经济、美丽经济发展,针对性发展港口、海洋渔业等重点领域气象服务保障能力。结合亚

15、运气象保障服务,切实提高海洋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积极融入地方区域发展,深化部门合作,合力推进资源共享。坚持法治建设,深化体制改革。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和依法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气象法律法规,提升依法管理气象事务的能力,并在气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形成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三)发展目标到2025年,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以智慧气象为重要标志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服务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治理体系,形成基本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新时期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格局。气象事业综合实力达到全省县市区先进水平。“第一道防线”建设进一

16、步推进。全面掌握常见气象灾害风险空间分布,气象灾害风险防范体系得到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全面推进,气象防灾减灾救灾组织责任得到落实;气象与行业大数据的结合更加紧密,气象预报预警服务能力得到强化;精准、直达和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基本建成,突发事件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得到健全。气象核心业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布局科学、功能先进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全天候、多要素、高时空分辨率的连续自动观测;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得到有效保护,技术装备保障能力明显增强。气象预报时效、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继续提升,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预警时效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加大业务与科研间的融合深度,气象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优化人才评价体系,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形成一支结构合理、梯次配备、有序衔接的高素质气象人才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