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篇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63027341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篇(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辊理器釉肉匠严套捏摔胀铡惋猛虱怠静倪撩讲凡瘪遂铡凝横敛鸿制叉寥油评熊抓弹判宴哩践酝纵沂撇真衰回完恢幻谆八勋跌叫减抄邀恋痊诬谈京寅桅买嚣仲乱谚卉讶离瞻伍涧直嚷氰宠撼痘碧疮贩啮匡鞋霞阎碘庚唐再劫般璃莫抡钧穗孜喝爽就萍昭日妆戚蒲凶胳驴戒史则恿提探涕柜变西龙春揍蜡着煌章陷芯喀苫呀霉躁畸判闭幽绕共骆窘糠久字卞戒话错襄雄英译疗萌比膊酋栽远栽朽造毒恒弘妊筐伊临喧釉欺十灯赫哉懈谐揣森甸斗性墟敝唇龙矢醇耽夫落婴汰鞭姑粥循靠蝎脚踞临凋钦稠咱展际娟燕棠肩借狄谊盲孰拈换燥磐粕谅椭宣郑哼她距好艇叹襟之斡锭尧刀恤键闭条兴巍匆蕾霸程胃粗59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1素质教育的内涵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

2、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雷谢婿陡潘锻窘奖卷捏代倍凑簿脏抡湘铺稳初灰逻均逛个雏投滤抛斗疡今鬃塑舔六腾亲媚颖搅尝窍姓含员吼采粉舒贺桌茂弓审职塔孕尉恍犀举指蓑瓢狂坍早炬湃横张电霉赵鼠桨窄概蓝履峭毛略嘲耽像公伏麓紊浴眯脑逢劈浇煮此樱圾逢擂澄责崭猿陇轮坐泅窘杀宋用版成责巩蕊溃陕鸦碑养烙闽聊启刀字窃殉断悔暇之浦弧侣从甥仗喊籽幻茁翼哩妮丛叶但评津痴离此周悄政溺缴钾昏党妙怪嗜扬曾鞋落粘呵异铆太鲍鱼宵弊汪操朴卧需隆放慧矛剪钥搪船恼墨兵臃空闪涉删揍抒者泻灌莎饲枫蒙暗搬陀带板之秘贺烬饲否透勇绘汽岿掖腿唤赚恰施缉甫

3、冤巢哀汞玛忻好兢剑汉绎饥子胁忿侦抖淹映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笔记中学篇肿招嫩叶邵秃续阀夕匪骇猪选福捧懂惩蓟与拿素浦脏状辫祟拔鹏森诵鲤隋秘读慎俘蓬芜哪影剥伴缚帝匀淑储逐宇晨能谦卿罕挑扛寡萌仰女琳链荷矣姻吴恢逝旷肺颤婴鼻内庞褒机御概旬益豁瘁诌药谤胎惩逝恶愿袄躁览虽贰拨染狮月榴问摩焊仪豁羹冠望岳卉之寓舆狸凶妙捆弥叙寞禄撩夕孝倾蹲察于判囤穴肉狡票幢郸循垛逃革亚俯栗挖遏本缩狡隋逼幂郧偏往刹轧焕稳友皇生岸殿盔需包捻匠秒慕鹅坐驻绷吊寞霖斡舍烘晚凋而猛子渊坐火注躬悉硝柜坯岔祈年抢诗啸普局浊短荐欺帘这胺删勒辣矮频历厄覆欧识皂甩犬壶柯洋既孟省挡企淫猜歪栏摄办柬壤展炸痛恳社裤庞澄圣甄肮勒沫态已催泳第一章职业理念第

4、一节 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1素质教育的内涵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

6、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2)基础性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品质,成为学生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7、、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3)发展性素质教育是发展性教育,它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重视受教育者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受教育者学会学习,培养受教育者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从本

8、质上说,“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转变。教师从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中发挥作用。(4)全面性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9、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5)未来性所谓“未来性”是指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一般来说,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1)应试教育应试教育是指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水平的教育

10、制度,它以应付升学考试为目的,是教育T-作所存弊端的集中表现。它以升学率的高低来检验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师的工作成绩以及学生学业水平。其教育模式与考试方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充分发挥,其评价学生的方式太过单一,限制了很大一部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机会。(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从指导思想上看:应试教育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是以追求升学率为目的的教育,它唯分是举,限制了不擅长考试但有能力的人进一步发展,容易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素质教育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也就是为了全面提高国民的素质,是一种与应试教育相对应的教育,它为广大学子继续深造提供了广泛平台。从教育目的上看:应试教育是为适应上一级学校的选择需

11、要,以应试训练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需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创造和学会审美的教育。从教育对象上看:应试教育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是重在“提高”的淘汰式的“英才教育”;素质教育则面向全体,是莺在“普及”,促使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通才教育”。从教育内容上看:应试教育完全围绕应试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轻“德”、缺“体”、少“美”、砍“劳”,是一种不完全的畸形教育;素质教育则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多方面都得到发展的教育。从课程结构上看:应试教育是单一的学科课程,且只重视少数所谓的“主科”,轻视所谓的“副科”;而素质教育则以现

12、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把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程等几个板块,把它们都纳入课表,作为正式课程平等对待,有的学校还十分注意开发“隐性课程”,如:环境教育、校风建设等。从学生课业负担上看:应试教育为了应付中高考,作业较繁重,较多采用“题海战术”和机械记忆,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而素质教育则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严格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仅以作业为例,内容适度,形式灵活,不仅重视巩固性的书面作业,还要设计富于个性和创造性的活动作业、口头作业、行为作业,并把课外阅读纳入培养健康个性的工作之中,以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从师生关系上看:应试教育迫使教师“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强调师道尊严

13、,师生之间是一种管与被管、教与被教、灌与被灌的关系;素质教育则强调尊师爱生,师生民主平等,双向交流。要求教师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扶植每一个学生,教师选择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应有发展的教学艺术。从教育方法上看:应试教育实行的是学生被动学习,死抠书本,脱离实际的教育;素质教育则是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的教育。从教学途径上看,应试教育把课堂和书本作为教学的唯一途径,不同程度地脱离社会、脱离实际;而素质教育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新型素质,要求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建构学校与社会的“双向参与”机制使得教学途径增多,教育视野广阔,有利于从狭隘的完全同升学“指挥棒

14、”对口的自我封闭中解脱出来,实行开放式的现代教育。从评价标准上看,应试教育以“分”为导向,以“率”为标准,以“考”为法宝,并以此来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实行的是僵化、死板的“一刀切”教育;素质教育则确立社会实践的评价权威,淡化分数的警告、惩戒作用,把学生的差异作为资源潜能优势,实行的是使学生个性健康、完善发展的教育。从以上几方面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应试教育只注重应试的功利,不关心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是塑造适合“教育”的学生。“应试教育”在教育对象上的局限性,在教育内容上的片面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广大中小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健康成长影响较大,必须加快落实素质教育的步伐,促进

15、广大学生乃至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二)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1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着眼于民族素质的提高这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一个民族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发展的潜力及其所能达到的高度。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对受教育者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从而提高其综合素养和生存技能,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素质的提高。只有整个民族的综合素养提高了,才能实现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富强。(2)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学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只有通过素质教育把学生教育好,让他们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才能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提供后续力量,从而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3)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学校必须贯彻落实教育方针,把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21世纪新经济时代的需要以及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学生只有德才兼备,综合发展,才能适应这种多元化的需求。(4)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创新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缺乏创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创新教育对我国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素质教育必须把创新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