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023565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历史江苏专版课时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历史备考资料课时检测(十八)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04年,上海天足会发行了书目30多种,其中包括张尚书(之洞)劝戒缠足章程叙、袁宫保(世凯)劝戒缠足示、劝戒缠足示谕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国政府颁布废止缠足法令B移风易俗借助了官方的权威C上海率先出现社会习俗的嬗变D废止缠足已为社会各阶层接受解析:选B考生从题中可知,张之洞、袁世凯作为官员推动了禁止缠足的运动,所以依据天足会发行的书目可以看出“借助了官方权威”,故B项正确。A项“民国政府”与材料“1904年”不符;C、D两项材料未体现。2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

2、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 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 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解析:选D“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表明服饰文化并未颠覆传统,故A项错误;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是随着外国的侵华战争,故B项错误;“普遍接受”说法太绝对,故C项错误;“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表明服饰的变化受时代的影响,故D项正确。3(2018宿迁质检)申报1897年7月14日报道,“有客籍之人旅游过此者,谓之较之两三年前有不

3、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而不知在土著之人观之,则凡诸不同者,不待两三年也,有一岁而已变者焉,有数月而即变者焉”。材料表明近代上海()A中外贸易发展较快 B社会生活受西方影响较大C社会习俗趋新善变 D地处通商口岸交通较便利解析:选C根据材料中的“较之两三年前有不同焉,以沪上求时新”,说明近代上海社会习俗变化较快,C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中外贸易,A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受西方影响”,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上海因地理优势而变化,D项错误。4(2018盐城期中)1913年6月的一期大公报专门刊登了一篇题为粤女学生之怪装的文章,称她们“穿着猩红袜裤,脚高不掩胫,后拖尾辫,招摇过市”。为此广东教育司专门发出布告,

4、下令整顿,称“近来一种女子佻挞长袜猩红,裤不掩胫,此在无知识者为之尚不足责,不谓人格尊贵之女学生身佩襟章亦有尤而效之者,殊非自重之道。”由此表明当时()A学校教育尚未开启近代化 B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C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 D新文化运动促进女性解放解析:选B根据材料可知,粤女学生的着装反映了西方文明的影响,大公报和广东教育司则批判粤女学生的着装,体现了新旧文化交融中激烈碰撞,B项正确。教育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时期,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崇洋风气已成为社会主流,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排除D项。5(2018海门一模)沪北西人饮食竹枝词记载:筵排五味架边齐,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

5、百壶斟不厌,鳞鳞五色泛玻璃。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国的传统饮食被西餐所取代B西餐成为中国人款待贵宾的一种时尚C西餐已逐步进入普通百姓之家D西餐在城市社交活动中逐渐流行开来解析:选D据材料“请客今朝用火鸡。啤酒百壶斟不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在城市社交活动中西餐逐渐流行,故D项正确。6(2018南京调研)1877年,万国公报刊发文章历数裹足的种种危害;1880年郑观应批判裹足“极其流弊,难謦形容”;1883年康有为创办戒缠足会,对女性“忍气吞声”、“毁筋绝骨”的苦痛深表同情。该现象直接反映出()A女性裹足已引起舆论普遍关注B废止缠足具有反清的政治色彩C有识之士的倡议体现风气开

6、化D传统女性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解析:选C报刊、郑观应和康有为对缠足问题的关注表明少数有识之士开始关注女性裹足,这是风气开化的体现,故C项正确。7(2018常熟调研)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在剑桥民国史中写道:“任何人把19121949年的中华民国与在它之前的晚清时期及在它之后的人民共和国作比较,都将被外国人这些年里影响中国人生活甚至参与中国人生活的程度所打动。”下列史实能为费正清的观点提供论据的是()A时逢满岁戏抓周,罗列书玩并砚筹B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C寒食祭扫家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D伶人歌唱可留声,转动机头万籁生解析:选D材料中提到的是外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抓周、皮影戏、寒食节祭祖都是

7、中国传统的文化风俗,故A、B、C三项错误。D项是留声机,反映了外国文化的影响,符合题意。8(2018苏州调研)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解析:选C辛亥革命未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真正成为公民国家,故A、D两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而非封建专制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中“此

8、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表明社会习俗进步,故C项正确。9(2018海门一模)“自津浦通车,而京津之信二日即可抵沪,徐州以下,一日可至,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铁路发展有利于观念革新B内地与西部边疆的联系在加强C铁路交通受到民众的欢迎D电信事业发展得益于铁路交通解析:选A据材料“凡铁路地带之消息,传递已较前大便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路发展有利于信息传播、观念革新,故A项正确。10右图为引进于日本的人力车,因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

9、上海,有五六万辆黄包车在城市中来往穿梭,远远超过汽车。材料主要反映出()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B中国交通的近代化已初具规模C近代的交通呈现半殖民地色彩D上海社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解析:选A黄包车仍然是人力车,其“远远超过汽车”,反映出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故A项正确;人力车的发展不能代表中国交通的近代化,故B项错误;材料近代的交通没有反映出主权的部分丧失,因此没有呈现半殖民地色彩,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交通业保留森严的等级制度,故D项错误。11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此亘古未有

10、之便益。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只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A电话 B有线电报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解析:选A“入手而能用,著耳而得声,坐一室而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謦欬”体现的是电话的特点。12宣统年间,国风日报发刊词阐明办报宗旨:“赞助真实立宪,提供爱国精神,以世界之眼光、精确之议论,指导政府,不使政令偏颇,引诱国民,勿令责住卸弛。”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倡导民主革命,实现共和立宪B重视舆论监督,保障政令畅通C明确政治导向,彰显救亡图存D拓宽国人视野,引领民间风尚解析:选C材料表明了改良主义的宗旨,该报注重对政府立宪的支持,为政府立宪提供建议,即为政府立宪谏言献策,为挽

11、救民族危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故C项正确。131929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B北洋政府加强法制建设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解析:选A离婚法论的广告属于民事内容,可以看出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故A项正确;1929年是南京国民政府,故B项错误;大公报是大众传媒,不是专门提供法律帮助的,故C项错误;1929年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1419世纪的中国,凡西方的东西,照例会被先反对一阵,但电影却是例外。

12、定军山一炮打响后,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长坂坡等其他影片也大获成功,看电影的人“有万人空巷来观之势”。对该现象的正确解读是()A京剧艺术依赖电影技术传播B西方影片具有极大的民众市场C民国政府鼓励电影产业发展D国产电影借助传统艺术得以发展解析:选D材料信息显示的是近代国产早期影片以拍摄传统京剧剧目为主,体现国产电影与传统曲艺的成功结合,促进了电影在近代中国早期大获成功。15下图反映了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变化。以下关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评述,正确的是()A互联网将逐渐取代其他大众传媒B中国从2005年开始接入互联网C互联网将很快成为“第一媒介”D互联网深刻地影响了人民生活解析:选D我国网民规模

13、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上升,成为新的传媒媒介,在社会生产生活中日渐占据重要席位,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5分)16(2018宿迁调研)铁路业的发展是19世纪欧美国家经济的一面镜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铁路的出现是由于两种需要而引起的。在企业主方面,他们明显地希望以尽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距离遥远的地方。对资本家来说,它还特别是投资场所。那些在纺织业赚了大批财富的英国人,一旦他们付过了工人的工资并把一定数量的资本再转过头来投入他们的工厂后,还保存了一部分剩余利润。他们希望从这部分利润再以体面的、牢靠的方式赚点钱。铁路投资就成了解决他们这个问题的好办法。摘编自美罗伯特E.勒纳等西

14、方文明史材料二促使全国市场进一步联结和生产力迅速发展的重大因素之一就是19世纪末美国铁路运输的巨大发展。铁路建筑吸收了美国工业的很大部分生产能力,并带动了各部门的加速运转。但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营运不足、成本上升、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1893年危机中全国1/4以上的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4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的85%。摘编自刘绪贻等美国通史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引起铁路出现的“两种需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需要”出现的历史条件。(5分)(2)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铁路业的发展与两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写一篇小论

15、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在企业主方面,他们明显地希望以尽可能更快、更便宜的方法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距离遥远的地方。对资本家来说,它还特别是投资场所”,再联系所学知识,得出“两种需要”是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扩大投资。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和资本积累速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首先从材料中提炼观点,再选取相关史实进行论证。答案:(1)“两种需要”:扩大商品销售市场;扩大投资。历史条件: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加速了资本积累。(2)论点:铁路业是工业革命(或者工业化)的产物;铁路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或者铁路业的发展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论据:工业革命提高了产品与原料的运输需求,铁路可以满足这一需求;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为修建铁路提供了资本;工业革命期间蒸汽机的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