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管理目标考核相关问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021720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管理目标考核相关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管理目标考核相关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管理目标考核相关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管理目标考核相关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管理目标考核相关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管理目标考核相关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管理目标考核相关问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家庭、社区三级管理目的考核相关问题摘 要: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育人方法是新时代的要求,是新时期育人方法的重要表达,更有利于学校、家庭和社区形成教育合力机制,实在改变目前德育的单一刻板形式和封闭性,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络,进步德育实效,促进学生安康成长和生活个性化;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德育一体化教育体系,对于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步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地位及影响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关键词】:p : 学校 家庭 社区 三级管理教育是一个完好的体系,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主导,家庭教育是根底。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三者之间要严密联

2、络、互相协调、理念合拍、方法相容、经常沟通、形成合力,使孩子在良好的气氛中安康、快乐成长。一、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作的意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一体化,旨在加强合作组织成员间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在平等、独立并保持各方教育体系完好的原那么上进一步稳固和开展互利合作。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形式框架下,构建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学校、社区与家庭合作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是学校教育变革的重要组成局部。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互相合作的开放式教育形式,家长学校是“学校家庭社区”整体教育网络横向联络的纽带,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学校可以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步调、教育

3、内容协调一致,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育人合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作研究、错位和缺位已经成为中小学从传统走向现代、从依附走向自主、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主要障碍。突出表如今学校办学中与家庭、社会环境互动不够,家庭教育一家独大,起着决定性作用,由此导致学校管理中缺少家庭、社会教育的支持系统。根据现代学校教育的要求,学校要努力将社区和家庭纳入学校教育管理的框架之中,一刻也不能耽误,建立学校、社区和家庭教育的有效互动机制。因此,在對青少年进展思想道德教育时,不但要强调学校教育所发挥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和发挥家庭和社区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积极、有效的有机促进作用。所以,构建学校、家庭、社区

4、德育一体化教育体系,对于全社会进一步加强和改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进步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地位、影响力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二、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利用社区资“让学生参与社会综合理论活动”,让社区、家长全方位参与学校教育,理解学校教育。每学期开学和期末,学校邀请社区领导、家长委员会委员共同参与学校工作方案和工作总结会议,学校的五年规划制定,学校广泛征求社区和家长代表的意见,让社区和家长共同理解学校的教育管理,到达目的同向。定期召开学校、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委员会会议、家长委员会和家庭指导小组成员会议,讨论教育效果。一加强家校联络。为每一个学生设立家校联络本,老师与家长利用孩子手中

5、的本子进展交流,既有记载,又有长期的沟通交流记录,还可以看到学生的点滴进步及家长的参与程度,为下一步措施的制定和改良进步第一手资料根据;充分利用校讯通平台、微信、群、短信、 等网络家校沟通,通过利用音频、视频、图片等现代教育技术媒体交流,表达短、平、快特点。交流起来方便快捷,不受时间、地点、空间、环境限制,随时随地及时交流,共促孩子安康成长;老师开展家访周活动进展面对面交流沟通。这种交流方法的优点是老师亲自到学生家长,实地理解学生家庭的方方面面: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家庭学习气氛和环境,父母职业及对孩子学习成长的影响等,理解这些内容后,家长和孩子、老师之间的间隔 更近了,亲和力更强了。家长和

6、学校联络更加严密,对学生的共同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共促成长。二培养学生树立社区小主人意识。社区是我家,我是社区小主人,我为社区做奉献。举办“社区是我家”活动,让每位同学进展社区卫生的清扫,街道环境的清理,对于乱扔垃圾及乱丢纸屑的现象进展制止,对社区大人孩子的不文明行为进展劝阻和制止。在斑马线附近设置学生监视岗,提醒乱闯红灯,不走斑马线过马路的行人,充当小小交警员,为社区的车辆有序进出、停放奉献力量,成为一天社区的小主人,把社区当作自己家,将社区工作人员当作自己家人,与他们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与收获。成立社区学生雷锋小队,对社区的孤寡老人、有病老人、残疾老人及行动不便的老人,给予帮助,带去爱心,送上

7、温暖。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才能,又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的乐趣,学会感恩,回报社会。三寒暑假和节日长假,进展学生管理形式的讨论交流。老师及时与家长进展假期前的沟通,与家长及社区共同方案学生假期活动,如何使学生的假期更加充实,让学生在假期也能有不小的收获,是学校、家长、社区共同的责任,要制订周详的方案,活动要合适学生,家长也要一起参与,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假期生活的快乐,并且在开学后,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汇报假期社区活动成果。这样,学生参与积极性进步了,各方面才能进步了,社会教育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四学校有机举办教育体验活动。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调查学生校内外生活德育细节,对每个学生进展细致的调查,从身边的

8、家人、老师同学入手,听听他们眼中的样子,看看每个学生在校内时的表现与校外时的表现是否存在差距,对于生活才能较差的同学,家长与老师要及时沟通,对孩子进展生活技能的培训,也要对孩子的心理进展正确的引导。调查不同地域不同阶层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继续设立家庭教育咨询站,聘请家庭教育资深老师担任辅导员,与家长共同讨论家庭教育的方法和途径。进展学困生的特征、成因及其家庭教育调查,对于生活比拟贫困、家庭状况不好的学生,学校与社区应当提供帮助,多关心,多问候,对生活上要多关注,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安康也要更加关注。家长要及时配合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进展家长校访,及时和学校老师沟通交流、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情况,不断

9、调整自己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五开设家长开放接待日。学校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阳光教育。学校领导倾听家长意见,不断改良完善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规划,以适应新时代、新时期的要求。校长承诺,每年一次全校家长会,校长向家长承诺标准办学、关心学生等方面的师德诺言,以及学校获得的成就,发挥民主办校作用。学校定期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更多的家长参与,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久而久之,学校和家长形成合作,拧成一股劲,共同教育孩子,共促成长,学校的开展自然而然就会迈上新台阶。学校的声誉家长高度认可和广泛宣传,正如“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六积极研究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开展的影响。每个

10、家庭教育方式不同,孩子承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有些家长因为极端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心灵上产生排挤,对学习失去信心,由于年龄尚小,缺乏生活经历,孩子需要受到家庭正确的引导,表达正能量,抛弃负能量。邀请家长来学校学习,向家长社区举办一日开课活动,分段开课:七年级开设“我能行”,八年级开设“我成长”,九年级开设“我飞翔”,展示学生在老师、家长和社区的通力培养呵护下,品行的养成、综合素质进步的成果,使孩子、家长、老师、学校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成功的喜悦。七不失时机地进展知心家庭学校定点授课的研究。聘请专家传授科学教育子女的成功经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方法介绍,讲述家庭教育如何适应社区开展需要

11、,教育孩子成为社会人等方面的学习交流活动,每学期及时交流、总结、获取相关数据及成果,提出下一步方案和任务,施行生活德育纲要,开展生活教育实验研究,聘请有关专家进展现场指导和经历介绍,同时会同社区共建教育网络。根据需要,这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就要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对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紧跟时代步伐,紧扣特色,紧把脉搏。三、积极构建德育网络,形成合力,共促孩子安康成长学校、社区通过召开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三级教育座谈会,讨论三结合教育的良性互动机制与方法。制定一些实在可行的教育方法,到达各负其责、各尽所能、共同教育的目的。构建“学校、家庭、社区”强大的育人网络,发挥其无死角、全方位教育的

12、實际成效。学校形成:校委会家长委员会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班委会德育网络,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家庭形成:监护人亲朋好友孩子家庭之间的德育网络,起到育人的根底功能作用;社区形成:社区家长孩子的德育网络,发挥其主导作用。这样,“学校、家庭、社区”德育网络形成合力,涉及孩子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共促孩子安康快乐成长。【参考文献】:p :1宋亚军,李向东.对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网络形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63:363-365.2刘卫群.三位一体 全面浸透学校构建学校、家庭、社区道德教育网络管理形式的研探J.西江教育论丛,203:16-18.3陆凤兰.“学校、家庭、社区优势互补,形成教育合力”的实效性研究J.广西教育,2017:4-5.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