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专业镇转型升级情况5.26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019377 上传时间:2023-09-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专业镇转型升级情况5.26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市专业镇转型升级情况5.26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市专业镇转型升级情况5.26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市专业镇转型升级情况5.26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市专业镇转型升级情况5.26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专业镇转型升级情况5.2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专业镇转型升级情况5.26(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市专业镇转型升级情况汇报(.26) XX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情况汇报 XX市工商联 根据省联下发的关于深入开展民营企业转型升级调研的通知要求,市工商联组织开展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先后走访了各辖市、区工商联和0多家行业商会,深入300多家民营企业实地调研,获得了许多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第一手材料。 一、XX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基本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全市各级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把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和促进转型升级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围绕XX市振兴五大产业三年行动计划和XX市加快民营经济转型升级(02X20年)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进新兴产业提速发展工程、现代服务业突破提升工程

2、、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工程、中小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发展环境创新优化工程等转型升级五大重点工程,鼓励民营企业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做强做大,引导民营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加大结构调整,技术升级。作为我市经济发展主力军的民营经济,围绕全市经济发展目标,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有效投入,奋力开拓,在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均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 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一批民营企业正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理念,拓展发展思路,奋力开拓,知难而进。目前,民营企业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努力实现转型升级: (一)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实现规模效益。民营经济注册资本持续增加。截止22X年末,全市私营企业注

3、册资本1628.8亿元,户均注册资本22万元,分别增长5.5%和2.4%;个体经营户注册资本9.4亿元,户均注册资本4万元,分别增长2.和.8%。民营经济投资热情持续高涨。02X年,全市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8.7亿元,比上年增长9.2%,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0.44%,较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规模持续增大。202X年,全市新增私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本达0万元.截至02X年底,全市有注册资本超100万元的私营企业3463户,超亿元的174户(其中当年新增注册资本超亿元私营企业46户)。民营企业集约发展水平提高。全市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8家,其中当年新增3家,年销售收入

4、超过亿元的上规模企业达到141家。在202全国民营企业00强中,常州有1家企业名列其中。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快。全市年营业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有13家,50-0亿元的有8家,邹区灯具、横林地板、西夏墅刀具、孟河汽配等一批特色产业集群获得国家级称号,建成省级重点产业集群8个。 (二)绕振兴五大产业计划,优化产业结构。民营企业围绕X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加快结构调整步伐,重点向五大产业和服务业集聚。至20X年底,全市五大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5%,服务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0%,较5年前提高了5个百分点。天合光能、常牵中心、安格特、康辉医疗等一批新兴产业企业迅速成长,宏微科技、

5、瑞择微电子等一批海归创新创业企业蓄势待发,伊思达、亚邦、普灵仕等一大批传统企业纷纷向高新产业、高端业态成功转型。还有一批民营企业、民营资本正在进入文化创意产业、现代高效农业,民营经济已成为引领常州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三)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转变发展策略。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2X年,全市民营企业新增“两站三中心”217家,培育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38家;新认定民营科技企业5家,累计达958家。企业承担重大项目的能力明显提高,02X年获省级以上项目立项3项,培育省高新技术产品28只;全市规模以上民营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33亿元,同比增长31.6%,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4%。民营经

6、济名牌战略进一步加强,22X年我市新增驰名商标8件,累计达24件;新增X省著名商标45件,累计达05件,新增省级名牌产品19只,累计79只。积极打造区域品牌,推动横林地板、孟河汽摩配两个省级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注册集体商标,常州动漫产业、金坛单缸柴油机产业等产业集群参评省级品牌培育基地,有效提高了区域经济实力。 (四)稳步推进资本运作,转变发展模式。民营企业上市意识明显增强,积极性不断提高。202X年,全市新增家民营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金额达51.8亿元。截至20X年底,全市共有21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其中民营企业有16家。以天合光能、康辉医疗、声学科技、常宝股份、江苏旷达等为代表的新生代行

7、业龙头,既是常州制造业的升级,又代表了常州经济转型新兴产业的方向和未来。目前,还有大批民营企业已做好上市准备,正努力争取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五)加快探索海外投资,转变发展路径。民营企业引进外资的能力逐步增强,202年“以民引外”实际到账外资11.亿美元。民营企业成为境外投资主体,新核准境外投资企业4家,其中民营企业29家;中方对外投资额3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对外投资228亿美元,增长282.69%。进出口保持较高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外贸进出口额4.亿美元,增长40.%,其中出口1亿美元,增长37.%;进口2亿美元,增长.61%。 二、当前民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

8、长期的、逐步渐变的过程。调研中,我们发现,当前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值得关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小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意识还不强、能力较弱。一些企业认为目前企业产品销售有市场、有利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潜在危机认识不足,存在着小富即安、小富求稳思想。许多中小民营企业认为,转型升级的风险和投入太大,搞不好会“鸡飞蛋打”,总感到“转型升级是大企业的事”,不愿更不敢大刀阔斧地搞转型升级。同时,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中小民企确实存在着发展思路和理念不宽、创新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 (二)与企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服务型政府尚未转型到位。政府是帮助、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

9、主导力量,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需要得到政府在环境、政策上的扶持。但在当前政府转型过程中,公共管理中行政手段过多干预微观经济、市场监管力度不够等,公共服务覆盖面不够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等现象仍存在,使得民企转型发展中仍不时遭遇体制和机制性障碍。 (三)与企业转型升级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中小民企要实现转型升级,需要融资、技术、信息、供应链、营销、物流、培训等各方面的服务支持,一个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可或缺。但目前,生产性服务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金融服务仍存在体制性、结构性等问题,科技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人才支撑不足,与转型升级相配套的社会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影响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三、

10、促进民营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 (一)实施新一轮民企素质提升工程,着力转变发展观念。加快提升企业转型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民企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应加强对企业转型升级实施过程中的系统教育培训,着力提高中小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敢为人先、善于抢先的意识。一是引导民营企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转变经营理念。引导企业从全局调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从更深层次、更高要求上理解转型升级的必要性、紧迫性,从而加快转变民营企业经营理念,自觉走集约、内涵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引导企业重塑经营模式。通过加强开展经营管理培训、与先进地区的交流学习,帮助民营企业拓宽经营视野,进一步把握国内外市场走势和行业发展前景

11、,促进企业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出发,全面完善自身的产权制度、供应管理、生产体系、人才制度、营销手段等,通过经营模式的整合和重塑,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进一步适应市场发展要求。三是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发挥我市民企教育培训体系较完整、培训机制较灵活、覆盖面较广、培训内容丰富的优势,开展各类专题业务培训,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建设自主品牌、参与国际合作、资本运作等提供专业指导,通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找到符合自身转型发展实际的现实途径。 (二)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型,着力破解发展障碍。当前,亟需加快政府职能转型,优化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从而消除影响民企转型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

12、碍,切实推动民企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进政企分离,进一步释放市场经济活力。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让政府回归社会管理者的公共服务提供者的位置,消除行业进入和发展的玻璃门现象和隐形门槛,真正让各类企业、经济组织平等发展、公平竞争。二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中小民企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在保护知识产权、质量、环境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营造公平竞争、鼓励创新的市场环境,让诚信守法经营、积极自主创新的企业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大力开发行政信息资源,对接有关国家和地区政府的信息渠道,加快建设贸易摩擦、国际经济纠纷解决、境外投资税收等政策信息平台

13、,推动行政部门信息工作系统向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和个人等多元参与利用的公共信息服务体系转变。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完善外来人才的医疗、租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创优就业环境,吸引各类各层次优质人才,为中小民企转型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三是加快实施“三大战略”,助推民企加快转型步伐。加快实施“两化融合”战略,深入贯彻中央提出的“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思路,推动企业加快信息化,引导企业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在技术、商业模式、资源利用、扩展企业影响力等方面建立起创新体系,走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发展道路。加快实施标准战略,加大对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财

14、政奖励力度,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制定工业标准,抢占产业的技术制高点;引导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建立行业标准体系,争取引领产业发展的话语权;探索在创意、物流、商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制定服务标准,推动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建设产业集群品牌、地域品牌,尝试通过质监部门、行业商会等向质量达到标准的中小企业发放品牌的使用许可,并通过严格监管保证和不断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引导中小企业以品牌为纽带抱团发展。 (三)完善和升级社会服务体系,着力优化市场环境。有关部门从企业需求出发,不断完善和升级社会服务体系,为民企转型升级提供足够的服务支撑:一是加快促进生产性

15、服务业发展,增强发展动能。依托创意产业基地、津通现代服务业交易中心等现代服务业基地,通过集聚培育一批代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发展水平较高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积极落实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发展战略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尤其是制造业主辅分离政策,重点发展一批在科技研发、设计策划、现代物流、贸易营销等方面有市场基础、专业特色的生产性服务业;主动接受上海、杭州等地区优质生产性服务业资源的辐射,出台专门政策措施,大力引进一批外地知名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开设分支机构,全力提升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企业提供集成生产运营服务的功能。二是加快建立风险保障机制,鼓励自主创新。通过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建立融资风

16、险分担机制:以评估审计等鉴证服务为基础,发挥企业征信平台的示范作用,建立完善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大力引进各类商业银行和风投公司,加快建立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加强贯彻落实对创业投资的扶持政策,适当放大小额贷款公司、各类互助转贷基金杠杆倍率,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快引进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再保、分保金融机构在常设立分支机构,引导金融机构参与建设各类融资再担保平台,完善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多管齐下形成多元化的融资风险分散体系。结合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研发风险保障机制:深化产学研对接,通过推进科研机构的市场化、加快培育市场调研及咨询等服务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研发新技术、新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