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实习报告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01447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村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宏村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宏村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宏村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宏村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村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村实习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宏村认识实习报告摘要建筑是文化的载体,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涵,而民居则是这种精神内涵的最具体、 最深刻的反映。它反映了各民族、各地域的历史变迁和自然风土人情,极具多样性,是传统 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我国历史悠久、幅员广大、民族众多,而条件各异,因此形成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宗教 信仰等种种差别,反映出居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出丰富多采的民后面貌。它与力求统一的 官式建筑,与祟尚典雅的文人建筑,有着显著的不同,正因其反映文化层次的差别,决定了 建筑的不同特征。中国古民居建设重视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态意识和。无论是整个村落的布局,还是单栋建筑 的空间、结构,无不体现着因地制宜,

2、依山就势、相地构屋、营建思想,以及“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而位于安徽黄山脚下的皖南宏村古民居村落也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古徽州外 出的商人为了恩泽故土,在营建宅院、构筑村庄时,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 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黟县各村概况宏村宏村位于黟县城西北角,距屯溪65公里,距黟县县城11公里。该村始建于北宋,距今 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绵延至今已有800余年。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 山等,地势较高,经常云蒸霞蔚,有时,如浓墨重彩,有时似泼墨写意,好似一幅徐徐展开 的山水长卷,因此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古宏村人规划、建造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

3、 是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巍峨苍翠的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木是牛角,由东而西错落有 致的民居群宛如宠大的牛躯。引清泉为“牛肠”,经村流入被称为“牛胃”的月塘后,经 过滤流向村外被称作是牛肚的南湖。人们还在绕村的河溪上先后架起了四座桥梁,作为牛 腿。这种村落水系设计,不仅为村民解决了消防用水,而且调节了气温,为居民生产、生活 用水提供了方便,创造了一种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全村现保存 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古朴典雅,意趣横生。“承志堂”富丽堂皇,精雕细刻, 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南湖书院的亭台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深具传统徽派建筑风格; 敬修堂、东贤堂、三立堂、叙仁堂,

4、或气度恢弘,或朴实端庄,再加上村中的参天古木、民 居墙头的青藤老树,庭中的百年牡丹,真可谓是步步入景,处处堪画,同时也反映了悠久历 史所留下的广博深邃的文化底蕴。宏村位于黟县西北角,南宋绍兴元年(1131),祈墅村汪姓故居焚于兵乱屏山黟县东隅舒姓古村。古村内存古宅300 余幢,祠堂亦多。吉阳溪穿村而过,两岸临水人 家,古桥相连,颇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屏山村曾出进士十几人,举人更甚。明万历进士 舒荣都大常寺卿,敕造牌坊。清代书画家舒之翰,现代艺术家舒秀文,都是屏山村人。村中明代古祠舒庆余堂、舒继富宅第、里屋支祠光裕堂,舒秀文故居,敦仁堂,玉兰厅 三姑庙等名宅,皆是屏山村重点保护单位。熙过,现存

5、明清古建筑 200 余幢。木雕楼最负盛名,举目皆是木雕,量之大,艺之精, 工之巧,义之深,乡间少有,可为艺术精品。塔川宏村东北角三公里处。古樟水口园林,高大茂密。村庄坐落山坞之间,梯级布局,似塔 形,故名塔川。村外多乌桕树,秋天红叶绚丽多彩,“塔川秋色”名闻遐迩。全村尚存老屋 数十幢,吴氏老屋“积余堂”的木雕尤为精彩。西递西递村,古名西川,地处古徽州府之西,曾设驿站“铺递所”而得名,距黟县县城8公 里。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被婺源考川人胡三带回家乡养育,改姓胡,名 昌翼。昌翼 22 岁中明经科举,后世称昌翼公“唐太子明经胡始祖”。明经胡五世祖胡士良于 北宋元丰年间定居西递程家里降

6、山坡上,后来迁居山下。明景泰年间渐成黟县一大都会。村 庄东西长800 米,南北宽300 米,两条山溪自东而西穿村而过,村似船形。西递代出名宦文人富商,人杰地灵。明清两代,实授官职者115人,廪生,贡生,监生 多达 298 人。明代荆藩首相胡文光,清代巨贾胡贯三,其长子三品通议大夫胡尚熷,次子四 品朝仪大夫胡尚寿,三子 杭州知府胡元熙,其孙大收藏家胡积堂等高官富商文人为西递村 带来了数百年的繁荣。清乾嘉年间,西递村鼎盛时期,全村曾有 600 余幢民宅,99 条巷子,90 余口水井,34 幢祠堂,13 座牌坊,5000人丁,何其昌盛!历经数百年风雨,全村至今尚存古宅200 余幢, 以清初建筑居多,

7、保存完整,古宅大多有人居住,人丁兴旺,古街巷韵味古朴,牌坊,祠堂 雄风依存,山清水秀,鳞次栉比,堪称“徽派民居博物馆”。2000 年 11月,西递登录联合国 世界遗产名录。关麓关麓村位于县城西 13 公里处,亦是汪氏家族聚居之村,古驿道经西武岭走祁门上江西 景德镇。村南小溪蜿蜒,林木扶疏,景色颇佳。全村保存有古宅 100 余幢,“八大家”最富 特色。汪姓八兄弟建了 18 幢私宅,敦睦庭,临溪书屋,瑞霭庭,双桂书屋,大夫第,春满 庭,吾爱吾庐,萱荫庭,九思庭,淡月山房等等。屋屋相通,保存完整,木雕精细,书屋便 厅雅致幽静,各具风格,连成一气,非同一般。南屏南屏村位于黟县县城以西5 公里,村庄有1

8、100余年历史,村里以叶,李,程三大姓家族 为主,保存有祠堂,老屋300 余幢。南屏村的特点是祠堂又大又多又完整。步入叶氏祠堂的 后进享堂,只见青苔石阶,高墙天井,光线隐晦,古拙深沉,满目沧桑,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村里巷弄曲折迷离,高墙深巷,纵横交错,行走其间,恍惚回到远去的岁月。南屏的古民居 保存完整,马头墙鳞次栉比,还有万松林,古桥,文昌阁,雷祖殿构成的水口景观,基本保 持历史原样,很有看头。徽派建筑形成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 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

9、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 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 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瘴疠之气,而保 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 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 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 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 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

10、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 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 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 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 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徽派建筑的特色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其风格最 为鲜明的是大量遗存的传统民居村落,从选址、设计、造型、结构、布局到装饰美化都集中 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徽州村落的选址大多严格遵循中国传

11、统风水规则进行,山水环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 人居环境和山水意境,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受传统风水“水为财源”观念的影响, 寄命于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视村落的“水口”,建构了一些独具特色的水口园林。徽式宅第结 体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为三合院式),体现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点。 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 两侧为厢房,厅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造就出纵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间。 民居外观整体性和美感很强,高墙封闭,马头翘角,墙线错落有致,黑瓦白墙,色泽典雅大 方。装饰方面,清砖门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与建筑物融为一体

12、,使房屋精美如诗,堪为 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筑中的重要建筑形式。村皆有祠,祠一 般均规模宏大,富丽堂皇。而散缀各地的各式牌坊,则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 格。徽派建筑的风格 徽派建筑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比较成熟的建筑流派,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重要的流派 之一。它始形成于唐末、兴盛于明清时期,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堂、牌 坊等建筑实物中,因此民居、祠堂和牌坊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而在民居、祠堂、牌坊 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最具特色的又数传统民居,它集中反映了徽派建筑的主要特征

13、。徽派建筑的艺术风格:自然古朴,隐僻典雅。它不矫饰造作,师法自然,顺乎形势, 不趋时势,不务时兴,笃守古制,信守传统,推崇儒教,兼蓄道、释,坚持宗族法规,崇奉 风水,追求淳朴古素,所谓自然古朴;含隐蓄秀,凝重孤峭,典正雅致,庄重高洁,不染尘 俗,所谓隐僻典雅。徽派建筑的特点徽派建筑特点:青砖黛瓦、高墙小窗、流檐翘角、雕梁花窗、飞檐出甍、回廊挂落。粉 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等的和谐组合, 构成徽派建筑的基调。徽派古民居规模宏伟、结构合理、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民居 徽派建筑中民居最典型的特点是:青砖黛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徽州民居的结 构牢固,

14、大多是砖墙、木梁架和方砖铺地。徽州民居的外观明朗,其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厅 堂前方称天井,采光通风;院落相套,整个宅居以天井为中心,三间两过厢组成长方形平面 双楼层的内向小型三(或四)合院,一般坐北朝南,倚山傍水,讲究风水价值。其四周青砖高 墙围护,鱼鳞青瓦覆盖。房屋除大门外,只在二楼向外的墙壁上开少数小窗,采光主要靠天 井。徽州民居内部是以柱、枋、梁、檩、椽等构件组成的木结构建筑,梁托、瓜柱、叉手 雀替、斗栱等大都进行镂雕加工,装饰以漂亮的花纹、线脚。徽州民居的外观造型颇具特色,除一般中国古代建筑的低层、坡顶形式外,着重采用 了马头山墙的建筑造型,将房屋两端的

15、山墙升高超过屋面及屋脊,并以水平线条状的山墙檐 收顶。为了避免山墙檐距屋面的高差过大,采取了向屋檐方向逐渐跌落的形式,既节约了材 料,又使山墙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祠堂祠堂是祭祀祖宗先贤、新年谒祖、举行庆典、执行族规、嘉奖子孙,宴请功名成就者 等诸事举行的庙堂。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各村均建祠堂,且有宗祠、支祠、家祠之分。徽州名门望 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以显示家族昌盛,人丁兴旺。 祠堂外观,正面较豪华,门厅多为五凤楼建筑,两侧八字墙上饰以细腻的砖雕,其余三面较 简洁。门槛外,大门两侧各有一面雕刻精美的石鼓或石镜,一般宗祠门外立石鼓,支祠门外 立石镜,显示等级区别和宗法森严。其结构与民居相同:

16、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一 般外檐柱多用木石混合;中进享堂的月梁、金柱粗硕。有些祠堂寝殿虽为双层,但底层梁架 仍齐整,一如单层,并绘有精致的彩画牌坊 牌坊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褒扬功德,旌表节烈等宣扬封建礼数的标志性建 筑。古徽州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以才入仕”者代不乏人,为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表 彰宦绩政声、孝子义士、节妇烈女,徽州人多采用“立牌坊”的办法以传显荣光。朝中官僚 显贵,浪迹天涯而发迹的徽商,为了光宗耀祖,奏请皇上恩准,荣归故里,兴建牌坊,旌表 功名、义寿、贞节,树碑立传,以求流芳百世。古牌坊结构严谨、布局合理、规模宏大,每一块梁枋,每一件镶嵌都合乎力度,在建 造上讲究选址、造型、雕刻、用料等。牌坊型制不一,有“楼脊式“,“冲天柱”式;有方 形四柱、八柱,也有“一字型”单门和三门的;有遍饰雕刻、工致华丽,也有平琢浑磨、不 事雕饰的,其排列有纵列七道、四道,也有三座横列一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