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硕士传统文化相关成语典故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005606 上传时间:2023-08-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翻译硕士传统文化相关成语典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翻译硕士传统文化相关成语典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翻译硕士传统文化相关成语典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翻译硕士传统文化相关成语典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翻译硕士传统文化相关成语典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翻译硕士传统文化相关成语典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翻译硕士传统文化相关成语典故百发百中“百发百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射一百次,中一百次,形容箭无虚发。泛指射击技 术高明,每发必中;也比喻对事惰的预料有充分把握,从不失算。这个成语来源于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 百发百中。苏厉,是战国时期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有一次,他听说秦国大将白起将要带 兵攻打魏国都城大梁,而大梁一旦被秦占领,附近的西周王室就有危险。于是,苏厉对周 王说:“白起这几年打败过韩、赵等国,夺取了许多土地。现在他将要带兵攻打大梁,大梁 一旦被白起攻下,周王室危险了!您应当想办法阻止白起出兵。”于是周王派苏厉前往秦国。苏厉对白起说:“从前,楚国有一个名

2、叫养由基的人, 是一个射箭能手,他距离柳树一百步放箭射击,每箭都射中柳叶的中心,百发百中,左右看 的人都说射得很好,可是一个过路的人却说:这个人,可以教他该怎样射了。养由基听了这话,心里很不舒服,就说:大家都说我射得好,你竟说可以教我射 了,你为什么不来替我射那柳叶呢!那个人说:我不能教你怎样伸左臂屈右臂的射箭本领;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你射 柳叶百发百中,但是却不善于休息,等一会疲倦了,一箭射不中,就会前功尽弃。”讲完这段故事,苏厉把话题拉回来说:“你已经打败了韩、赵等国,取得了许多土 地,功劳很大。现在,又要派你带兵出关,经过西周王室的所在地去进攻大梁,如果这一仗 不能取胜,就会前功尽弃。你不

3、如说自己生病,不要出兵为好。”白起听了,笑着说:“我所向披靡,百战百胜,怎么会不能取胜呢?”于是,他没有被苏厉说动,率兵攻打魏国,果然又大获全胜,夺取了魏国的几十座 城池。百感交集“百感交集”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无数感触交融汇集在一起,形容心情复杂,感慨无 比。交:一齐,同时。这个成语来源于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 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卫jie(王介,win98系统无此字),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晋怀帝时 任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他精读易经、老子,说话常常是非常深刻的。西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重重。持续十六年之久的“八

4、王之乱”给国家和人民 造成了深重的灾难。北方的匈奴贵族刘裕乘机起兵入侵。晋怀帝永嘉三年;公元309年),匈 奴军队两次长驱直入,一直打到西晋都城洛阳,但都被西晋军队击退。面对动荡不安的时局,卫jie决心把家迁往南方。他的哥哥卫zao在朝廷担任官职, 母亲不忍心和卫zao分离,卫jie劝她要以家庭大计为重,终于说服母亲同意南迁。永嘉四 年,卫jie告别哥哥,离开洛阳,带着母亲和妻子一起南下。卫jie 一向体弱多病,一路上步途跋涉,餐风饮露,经受了千辛万苦。在将要渡长 江的时候,他的神情容貌都显得憔悴不堪。他对左右的人说:“见到这白茫茫的江水,心里 不由得百感交集。只要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又有谁能排

5、遣这万千的思绪和感慨呢!”由于社会动荡,卫jie南迁也没有能够安居乐业。过江不久,妻子不幸亡故。他辗 转到达建康(今江苏南京),于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病逝,年仅二十七岁。”白面书生南北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沈庆之。沈庆之从小就非常会打仗,常常打胜仗回 来,后来他被封为建武将军,专门负责防守边疆。有一天,皇帝想要向北边扩展领土, 沈庆之知道了,就极力阻止皇帝:大王,这件事万万不可,您还记得以前几位将军向北边 扩展领土失败的事吧!大王沈庆之不停地劝皇帝,皇帝觉得很烦,就对沈庆之说:我 不想听了,我叫别人来跟你说!皇帝就找了左右两个文官来和沈庆之争辩,沈庆之无奈地对皇帝说:大王,治理 国家就像治

6、理家一样,要讨论耕田的事就要找每天去耕田的工人,要问织布的事就要找织布 的婢女。现在大王要去攻打其他的国家,却去找两个从来没打过仗的 白面书生来商量, 这场仗怎么会成功呢?皇帝不耐烦地说:你不要再说了,我决定的事是不会再改变了!皇帝没有采纳 沈庆之的意见,最后当然打了个大败仗回来!后来,大家就用沈庆之说的“白面书生”用来形容年轻没有经验的读书人,只知道 书本上的知识,不晓得实际应付事情的方法。百川归海“百川归海”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表示众多的事物汇集一处,也用来比喻大势所趋, 众望所归。这个成语来源于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西汉的思想家、文学家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父封为淮南王。

7、他爱好读 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集宾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 数十万字的书鸿烈,也称淮南子。淮南子中有一篇汜论训,讲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它的基本观点是 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文章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 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 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 比过去有了保障。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订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

8、如果不再适合使 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来自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归流入大海一样,各 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不可多得“不可多得”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难得。除指人外,有时也 指物。这个成语来源于汉孔融荐祢衡表,帝室皇居,必畜非常之宝。若衡等辈,不 可多得。东汉末年,有个名叫祢(mi,旧读ni)衡的著名文学家。他博学多才,善于论辨, 写文章又快又好,只是相当自傲,好与人争斗。当时的名士孔融非常欣赏他,认为他是一个 出类拔萃的人物,特地写了荐表,把他推荐给汉献帝。在荐表中,孔融盛赞祢

9、衡有惊人的才学和记忆力,只见过一次,就能背诵,只听到 一次就能记住。像祢衡这样的奇才,是不可多得的。汉献帝什么都要听命于独揽朝廷大权的曹操,便把荐表交给了他,由他去作主。曹 操决定召见祢衡,但祢衡瞧不起曹操,自称得了狂病,不肯前往,后来总算去了,但在言语 之间得罪了曹操。曹操心里冒火,便让祢衡当鼓吏,在自己大宴宾客的时候让他击鼓,借以当众侮辱。 不料,祢衡竟利用当这个差的机会,击一阵鼓骂一阵曹操。结果,受辱的倒反是曹操。曹操本想杀了祢衡,但又怕留下害贤的坏名声,便派他去荆州劝说刘表来降,实际 上是企图借刘表之手杀他。不料,刘表仰慕祢衡之名已久,把他奉为上宾,并把他当作高级顾问,每次议事或 发布

10、文告,都要征求他的意见,他不表态便不作决定。但是,祢衡在刘表那里的时间也不长。日子一久,他傲慢地对待刘表,使刘表无法 忍受。于是,刘表将他派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去当书记。黄祖知道祢衡的文名很高,让他起草文稿。不论是什么文稿,祢衡总是一挥而成, 而且总是写得非常得体,符合黄祖的要求。为此,黄祖很看重他。黄祖的长子黄射(yi)也是当官的。他对祢衡的文才同样非常欣赏,常常邀祢衡游山 玩水。一次,两人参观了东汉文字家蔡邕(yong)写的一块碑文,都觉得文笔很好,书法也很 漂亮,深为赞美。回家后,黄射懊悔当时没有把碑文抄下来,以便细细回味。祢衡知道了他的心思后, 说:“不妨事,我虽然只看了一遍,但还能记住

11、。且让我写出来。”祢衡说罢,竟凭记忆把碑文全部默写了出来。事后,黄射派人去核对,竟然一字不 差。众人知道,都夸祢衡是不可多得的奇才。一次,黄射欢宴宾客,有人在宴会上献给他一 只鹦鹉。黄射非常喜爱,当场请祢衡作一篇关于鹦鹉的赋。祢衡略一思忖,便举笔疾书,不 一会儿把赋写毕。这就是他的代表作鹦鹉赋。尽管祢衡才学很高,记忆力惊人,但他狂妄自傲的表现没有丝毫收敛。一天,黄祖 在船上宴客,他出言不逊。黄祖数说了他几句,他竟当众大骂黄祖。黄祖在盛怒之下,命人 将他拉上岸去处死。当时祢衡才二十五岁。不可同日而语“不可同日而语”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不能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表示不能相提并 论,互相比较。这个成语来

12、源于战国策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 岂可同日而言之哉。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之间战争不断,从而出现了,“合纵”和“连横”的政治 活动。弱国联合进攻强国,称为“合纵”,随从强国去进攻其他弱国,称为“连横”。当时 有个纵横家,名叫苏秦。他先到秦国游说秦惠王,结果没有成功。于是,他又到赵国游说。 赵国的相国不喜欢苏秦,他又没有成功。后来到燕国,才得到一些资助。接着,他第二次来 到赵国,这一回,赵国的国君赵肃侯亲自接待了他。他向赵肃侯分析了赵国和各国的关系:“如果赵国与齐、秦两国为敌,那么百姓就 得不到安宁;如果依靠齐国去攻打秦国,百姓还是得不到安宁。现在,如果大王和秦国和好, 那

13、么秦国一定要利用这种优势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如果和齐国友好,那么齐国也一定会利用 这种优势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韩两个弱了,就要割地,也会使楚国削弱。这样,大王就 会孤立无援。”赵肃侯年纪比较轻,见苏秦说得头头是道,不住地点头称是。接着,苏秦又分析了 赵国的实力和面临的形势:“其实,山东境内所建立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的。赵国 的疆土纵横两千里,军队几十万人,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支用好几年。西、南、东 三面有山有水,北面有弱小的燕国,也不值得害怕。现在各国中秦国最忌恨赵国,但为什么 它又不敢来攻打赵国呢?原来是它害怕韩、魏两国在后边暗算它。既然如此,韩、魏可算是 赵国南边的屏障了。但秦

14、国要是攻打韩、魏两国,那倒是很方便的,它们必然会向秦国屈服。如果秦国解除了韩、魏暗算的顾虑,那么战祸必然会降临到赵国。这也是我替大王忧虑的原 因。”赵肃侯听到这里,心里非常害怕,急着问苏秦应该怎么办。于是苏秦说道:“我私 下考察过天下的地图,发现各诸侯国的土地合起来五倍于秦国,估计各诸侯国的士兵数量十 倍于秦国,如果六国结成一个整体,同心协力向西攻打秦国,就一定能打败它。如今反而向 西侍奉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让别人向自己称臣和自己向别人称臣, 怎么可以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谈论呢?”接着,苏秦又讲了一些如何具体搞合纵的方法和策略。赵肃侯听完说:“我还年轻, 即位时间又短,不曾听到过使国家长治久安的策略。如今您有意使天下得以生存,各诸侯国 得以安宁,我愿意诚恳地倾国相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