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行动训练法.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63002807 上传时间:2023-07-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捆绑行动训练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捆绑行动训练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捆绑行动训练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捆绑行动训练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捆绑行动训练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捆绑行动训练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捆绑行动训练法.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行为训练之适应军营训练捆绑行动训练法一、科目意义如果一个团队成员间存在着诸多相似点,这些相似点能够缩小相互间的心理距离,成员彼此之间就容易相互吸引,形成更为紧密的团队,凝聚力增强,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此训练科目目的就是打破成员间的心理隔阂,拉近成员间的心理距离,帮助成员尽快融入团队。二、训练准备1、天气要求:气温在535度。2、场地要求:室外较宽敞的场地或空间较大的室内场地(如训练馆、会议室)。3、器材要求:30米长的尼龙绳一根。4、着装要求:着作训服和胶鞋,不得带硬物。5、身体要求:没有心脏病、高血压、腰椎病等,以及医生明确告知其不宜参加训练的疾病。6、准备活动:由教练员或队长带领大家活

2、动身体,各个关节充分舒展、身体发热、微微出汗。三、时间安排1、项目操作:30分钟2、项目回顾:20分钟四、训练进程(一)分组以班为单位进行训练,总人数应不少于10人。(二)下达科目科目:心理行为训练目的:通过训练,拉近参训人员之间心理距离,打破心理隔阂。内容:捆绑行动时间:50分钟要求:1、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训练。2、训练过程中要严肃认真,严禁嬉笑打闹。3、认真体验训练中的心理感受。(三)布置任务全体人员站成一排,相邻两腿捆绑在一起,在规定时间里,越过障碍物,集体前进到终点。(四)宣布规则1、所有的人被捆在一起,集体前进。2、在前进的过程中,每个人要相互告诉大家自己有什么独特的才能或有过什么别样

3、的经历,在你们到达目的地时,教练员会随意挑选成员来转述同伴讲过的话。五、注意事项(一)教练员注意事项1、注意保护受训人员安全,危险动作要及时制止。2、要求把所有受训人员的脚绑在绳圈内。(二)参训人员注意事项1、将身上的硬物和贵重物品解除。2、注意安全,避免有人受伤。六、观察要素1、没有人指挥,活动完成得不顺利。2、有人不愿意与队友有身体接触,借口方案不好。3、有人无法投入,找种种借口不参加。4、前面的人员只顾自己前进,不顾及后面人员被拖着走的感受。七、交流回顾1、训练开始前,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2、训练前后,你在心理上有什么不同?3、训练结束后,你发现队友都有哪些才能?而这些是你以前不知道

4、的?4、捆绑能产生什么效果?5、捆绑同现实中的什么相似?现实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我们是如何处理的?6、当你和别人被迫捆绑在一起时,有什么感想?八、点评要点(一)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要有形成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具体表现为:1、团队的凝聚力。就成员和团队之间、成员与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言,凝聚力来自于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的高度一致。表现为对团队目标的认同、对团队业绩的荣誉感、对团队面临困境的忧虑和对团队的忠诚。2、团队合作意识。就成员之间的关系而言,表现为高度的协作性和共为一体的特征,合作性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之上。3、团队士气高昂。团队成员的士气通过对团队事务的态度来体现,愿意尽心尽

5、力、愿意全方位投入。(二)具有凝聚力团队的特征1、沟通渠道比较畅通,没有复杂的沟通环节。2、成员参与意识强,人际关系和谐,没有压抑感。3、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为成为团队的一分子而感到骄傲。4、团队成员之间彼此关心、互相尊重。5、团队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三)心理适应部队是我们战斗和生活的集体,适应军营生活不光是要求在行动上的适应,更要求地心理上的适应。团队的团结精神,凝聚力不仅仅是要求行动上的一致,也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凝聚”,只有心理和思想上适应了军营生活,才是真正的适应。(四)点评时注意的问题1、鼓励每一名参训人员投入到讨论中,如果有人没有发言,大家应该积极鼓励之。2、每一名参训人员发言后,全班人员应给予其掌声鼓励。3、班长点评中应注意强化大家的积极收获和感悟,对于消极的感受可以通过理解接纳或不予评论的方法淡化处理,让每个人可以在相互理解的氛围内,倾谈自己的想法。4、交流讨论不是为了让大家过分地宣泄消极情绪,而是为了加深体验。5、点评和交流讨论可以穿插进行。-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