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992156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7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特点与命题趋势分析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研究、分析中考试题对教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近几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把握中考命题的方向和脉搏,对落实新课程标准,有效地组织数学课的教学和初三备考复习,同样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命题特点分析 认真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数学试题,不难发现,试题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三基”考查。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人文精神、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密切联系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社会热点。综观2011年各地的中考试题,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

2、典型性,即选题典型,难易程度,做到逐步递进;二是针对性,即选题精炼,能帮助学生走出题海,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复习效率;三是新颖性,即选题结合近几年全国中考数学命题走向,体现探究性、开放性、活动性,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与数学素养。具体分析如下:(一) 注重知识点与学习能力的考查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对照每年的中考说明要求,均注意到了对重要知识点的考查。如:在每年的第一类解答题中,必考的内容有实数的运算、代数式的化简求值、解不等式组、解方程或方程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或根与系数的关系、概率统计等;在每年的第二类解答题中,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直角三角形、求函数解析式、平面图形的简单论证和计

3、算等是考查的重点;在每年的第三类解答题中,则是中考稳中求变的突破口,将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融入其中。但总体来说,还是有规律可以捕捉的,如圆与三角形、圆与四边形中等积式和比例式的证明,几何与方程、函数的结合题,几何图形中的一些条件给定、探求结果的开放型题等都是近几年来保留的压轴题。1.从知识点上看,在命题方向上,近几年没有太多的起伏;从内容上看,几何题中的面积、弧长、侧面积或圆中线段、角度计算或者与代数、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数的联系等,二次函数综合题仍是多数省市压轴题的首选内容,圆的内容也有所侧重,并且考试内容与考查方式的结合新颖。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并不放在对概念、性质的记忆上,

4、而是对概念、性质的理解与运用上,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数学的妙趣。2.从学习能力上看,着重考查学生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数学能力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主要表现为数学的思想方法。初中数学中最常见的思想方法有:分类、化归、数形结合、猜想与归纳等。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几乎是近几年中考试卷考查的重点。(二)注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必将应用于生活,学数学就是为了解决生活中所碰到的实际问题。近几年的中考题相当注重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考查层次非常丰富,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不同的探究深度,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去探索规律、获取新知

5、的能力。(三)注重创新思维与数学活动过程的考查近几年不仅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学生数学活动过程的评价;不仅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还注重对学生在一般性思维方法与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尤其注重对学生探索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则是关注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潜力的开发与提高。试题的形式多样,既有通过学生阅读材料去理解一些数学对象的试题,也有借助所提供的各种形式的素材去考查学生从中获取信息的试题,还有适量的操作性和探索性试题。二、命题趋势分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必须做到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亲自看一看;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亲自想一想;

6、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亲自说一说;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亲自做一做。”我们认为,这是对素质教育的最佳诠释。回归教育本原、贴近学生数学化发展需求,是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中考命题中如何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材料,并将获得的材料符号化,体现了数学问题源于教学但高于教学的教学理念,使试题始终散发着“数学味”,促进学生个性得充分发展一直是各地命题专家关注的热点。由近几年的命题特点来看,体现基础性、应用性、实践性、开放性、探究性是近几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的重要特征,也将是今后几年全国中考数学命题的总趋势。具体分析如下:1.数与式部分的试题早已不再繁、难、偏,取而代之的是点多面广。多是与数学意义、

7、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以及在变化的图形或实际问题的背景中观察、概括出一般规律,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等。2.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内容与以往相比难度有较大的降低,不会出现特别繁难的几何论证题目,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将重点考查视图、几何体及其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关系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何论证题将以常见的几何图形为主,贴近教材,接近学生基础,注重格式的规范性及论证的严密性。3.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试题,仍会受到命题者的重视。新课标指出,发展统计观念是新课程的一处重要目标。与统计有关的试题往往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图标信息处理能力,另外,统计题中有些问题没

8、有统一的结论,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答案具有的开放性,不可用唯一的标准作为规范解答,以免误导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会越来越受命题者的青睐,而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要建立数学模型,指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是今后教学的一个重点,必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探索性试题进行研究,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才能在中考中较好地发挥水平,充分展示能力。应用题仍是属于此类型且是必考题目,题型有函数型、统计型、概率型。5.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综合考查题有加重分量的趋势。

9、近几年中考命题对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猜想、判断、探究等能力的综合考查特别突出,试题通过给定资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再发现”,通过一种新颖独立的创新思维活动,解答所提出的几个问题。特别是探究型和应用类试题,探索数式规律和图形变化规律题,以及阅读理解、实验操作题,这种考查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题目非常活跃,多年以来已形成传统压轴题,倍受关注。三、典题举例评析例12011年中考贵阳卷)阅读: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任意两点P() , Q()为端点的线段中点坐标为(,)。运用:(1)如图,矩形ONEF的对角线交于点M,ON、OF分别在X轴和y轴上,O为坐标原点,点E的坐标为(4,3),则点M的坐标为_

10、。(2)在直角坐标系中,有A(,2),B(3,1),C(1,4)三点,另一点D与点A、B、C构成平行四边形的顶点,求点D的坐标。 解析:(1)因为四边形ONEF是矩形,所以点M是OE的中点;因为O(0,0),E(4,3),所以点M的坐标为(2,),如图1。(2)设点D的坐标为(,)。若以AB为对角线,AC,BC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AB,CD的中点重合,所以,解得:。若以BC为对角线,AB,AC为邻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AD,BC的中点重合,所以,解得:。综上可知,点D的坐标为(1,)或(5,3)或(,5),如图2。点评:本题属于综合探究性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方法、技能和思想自然而然有机地结

11、合起来,给学生提供展示推理能力、思维能力的平台,彰显数学教育对学生能力发展的价值。本题的巧妙之处在于由易到难,梯度合理,设计新颖,不落俗套,设计两个独立的变量引起图形变化,寓静于动,在变化中隐含着不变的因素,它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用这种方式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种大胆创新尝试。这样设计既是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又是能力立意的充分体现,有效地抑制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对我们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例2(2011年中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材料:小伟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3,在梯形ABCD中,ADBC,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若梯形ABCD的面积

12、为1,试求以AC,BD,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 小伟是这样思考的: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想办法移动这些分散的线段,构造一个三角形,再计算其面积即可。他先后尝试了翻折,旋转,平移的方法,发现通过平移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方法是过点D作AC的平行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得到的BDE即是以AC,BD,ADBC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如图4)。参考小伟同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如图5,ABC的三条中线分别为AD,BE,CF。在图5中利用图形变换画出并指明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一个三角形(保留画图痕迹);若ABC的面积为1,则以AD,BE,CF的长度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面积

13、等于_。 解析:本题画法很多,答案不唯一。如:方法一:如图6,过A作BC的平行线与过C作AD的平行线相交于点P,则FPC为所求。方法二:如图7,延长AD至P,使,取BP的中点G。FGC为所求;如图7,由已知易得,要求FGC的面积,需要证FGC的面积等于四边形FEBC面积。由知四边形BGCE是平行四边形,设FG与BE交于M,AD与BE交于N,则,有, (同底FC且等高)。两式相加可得结果。本题图形的本质特征是:以三角形三条中线为边的三角形面积是原三角形面积的。评:通读全题后让人很明显地感觉到,阅读和理解题意的重点是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推理猜想”后得到启发,获得解决后续问题的思路,进而“拓展

14、延伸”。这里花费了大量笔墨设置阅读理解、解决后续问题的目的,是让学生经历学习、探索、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巧妙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运用活动与创新思维过程。这里将考试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起来了,体现了一种新颖的考试理念:回归教育本原、贴近学生数学化发展需求。 例3(2011年中考南京卷):问题情境:已知矩形的面积为(为常数,),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数学模型:设该矩形的长为,周长为,则与的函数关系式为。探索研究:我们可以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的图象性质。填写下表,在图8中画出函数的图象:1234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在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时

15、,除了通过观察图象,还可以通过配方得到请你通过配方求函数的最小值。解决问题:用上述方法解决“问题情境”中的问题,直接写出答案。解析:将表中的值代入中计算可得的值分别为: 。描点并画出函数的图象如图9所示。本题答案不唯一。要根据图象,可得:当时,随增大而减小;当时,随增大而增大;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等。当,即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 当该矩形的长为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为点评:创设试题情境,需要命题教师对教学本身进行周密思考与精心设计,要让学生在应试过程中自己去经历、去体会、去理解,要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一个曾经历过的熟悉的背景下,产生一种巨大的无形的导引效应,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到解决问题的数学化过程活动中,从自己的经验出发,运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和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和整理属于自己的不同形式的解题策略。本题首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即“已知矩形的面积为(为常数,),当该矩形的长为多少时,它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多少?”让学生借鉴已经掌握的研究函数的经验,先探索函数的图象性质,再解决“问题情境”中提出的问题。其过程就是经历数学化的思维过程。试题注重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