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99017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导论一、名词解释1、物质资料生产 2、经济规律3、生产力 4、生产关系5、劳动资料 6、劳动对象7、经济基础 8、上层建筑二、填空题:1、( )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研究对象是( ),根本任务是( )。3、生产力体现着生产中( )和( )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现着生产中( )和( )的关系。4、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 )、( )、( )和( )诸方面的关系。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点是( )和( )的高度统一的科学。6、( )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别不同( )类型的重要标志。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一方面是经济规律赖以存在的( )是客观的;另一方面是

2、经济规律的( )也是客观的。8、生产关系的性质是由( )的性质决定的。三、选择题(不定项选择)。1、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标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生产工具 B、科学技术水平C、劳动者的素质 D、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2、决定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经济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 D按劳分配规律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是由( )决定的A、生产力的性质 B生产关系的性质C、经济基础的性质 D、上层建筑的性质4、政治经济学不是孤立的研究生产关系,而是( )A、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B、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C、联系生产方式来研究生产关系D、联系经济

3、规律来研究生产关系5、生产力( )A、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是指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C、反映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D、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两个因素6、经济规律的主要类型有( )A、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B、某种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C、基本经济规律D、几种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7、研究生产力关系必须联系( )A、生产力 B、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 D、物质资料生产8、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指( )A、经济规律的存在条件是客观的B、经济规律的内容和作用是客观的C、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9、物质资料生产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 )A、劳动者的劳动 B、劳动方式C、

4、劳动资料 D、劳动对象10、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四、简述题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怎样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3、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起来的?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有哪些?五、论述题1、你是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点的?2、怎样正确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第一章商品货币与价值规律一、名词解释1、商品 2、通货膨胀3、货币 4、交换价值5、价值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规律 8、纸币9、个别劳动时间二、填空题:1、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 )和( )二因素。2、价值和交

5、换的关系是( )是( )的基础;( )是( )的表现形式。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包括在该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时间)成( ),而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4、货币的本质是( ),它体现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 )。5、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和( )。6、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货币具有( )、( )、( )、( )和( )五种职能,其中( )和( )是两个基本职能。7、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 )、( )、( )三要素。8、商品价格的高低除了取决于商品( )的大小以外,还要受其他因素,特别是( )的影响。9、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从经济活动的方式来考可划分为( )、(

6、 )和( )三种形式。10、商品经济,是指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它随着( )和( )的生产而产生。三、选择题(不定项选择)1、下列四种答案中,哪种物品属于商品( )A、空气、阳光、江河里的水B、农民“自产自消”的粮食、蔬菜。C、工厂仓库里待售的货物D、封建社会农民向地主缴纳的实物、地租。2、纸币的发行量决定于( )A、经济发展的需要 B、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C、市场交易的需要 D、国家财政的需要3、商品的交换价值,即两种商品交换的数量和比例是由( )A、供求关系决定的 B、商品的效用即使用价值决定的C、劳动时间决定的 D、价值决定的4、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

7、东西就一定有实用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实用价值5、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过程的劳动,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是一种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一种复杂劳动,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6、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后果是( )A、整个社会财富增加 B、纸币贬值、人民购买力下降C、整个社会财富减少 D、纸币贬值、物价上涨7、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现象是( )A、是人为的特殊现象 B、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C、是商

8、品经济社会中特有的普遍现象D、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8、商品的使用价值( )A、它能够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 B、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C、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D、是指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的有用性。9、抽象劳动是指( )A、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B、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形态的劳动C、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D、生产商品中的人的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消耗10、商品价格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 )A、商品价格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动B、商品价格与商品价值成反比例变动C、以交换价值为基础变动 D、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11、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等价形式所具有的特征是( )A、使用价值

9、成为价值的表现形式B、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形式C、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形式D、个别价值成为社会价值的表现形式12、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是( )A、劳动者技能的数量程度;B、科学技术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C、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D、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及自然条件的优劣。13、从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A、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B、货币本身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C、货币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14、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A、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退出社会B、只是具有价值的金属商品C、会自发

10、调节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D、会是流通的货币量减少,使商品销售困难;E、可以使纸币或者是观念上的货币15、对商品价值亮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 )A、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C、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D、复杂劳动只有还远为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四、简答题:1、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什么要从分析商品开始?2、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和职能是什么?3、什么是货币流通规律?通货膨胀是怎样发生的?4、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有何关系?5、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商品价值量有什么影响?五、论述题:1、什么是价值规律?在

11、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条件下它有何作用?2、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简单经济的基本矛盾?3、为什么说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六、计算题:1、假设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500亿元,纸币的发行量为6000亿元,这是一元纸币相当于多少金属货币?将会出现什么社会现象?2、某国某年带售商品价格总额是1400亿元,假定美元金属货币的年平均流通速度为7次,向该国当年应投入流通领域的货币量是多少?3、将赊销赊购情况考虑进去出一道题(自己出自己算)。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一、名词解释1、资本 2、剩余价值3、工资 4、相对剩余价值5、计件工资 6、超额剩余价值7、绝对

12、剩余价值 8、可变资本9、不变资本二、填空题1、资本的总公式是(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俩个基本条件是( )和( )。3、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 )和( )的统一。4、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的(或加强对工人剥削的)俩种主要方法是( )和( )。5、( )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6、超额剩余价值是由商品的( )低于( )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7、从本质上讲资本是( )。依据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不同,马克思把资本区分为( )和( ),从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 )、( )三个因素决定的。9、血汗工资制的俩种基本形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