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统筹城乡方针的关键之举.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989341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统筹城乡方针的关键之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统筹城乡方针的关键之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统筹城乡方针的关键之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统筹城乡方针的关键之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统筹城乡方针的关键之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统筹城乡方针的关键之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统筹城乡方针的关键之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壮大县域经济是贯彻统筹城乡发展方针的关键之举刘志澄中国农业科学院统筹城乡发展是党中央在新形势下,为有效解决“三农”和城乡二元结构两大难题所作出的科学决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三农”,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难点又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事实表明:农业效益上不去,国民经济发展就要受阻;粮食产量上不去,社会安定就要受阻;农民收入上不去,拉动内需就要受阻;农村经济上不去,新农村建设就要受阻;缩小城乡差距上不去,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受阻。统筹城乡发展的真谛就是要把城市与农村融为一体,放在一个平台上整体推进,分步运作,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农业论农业,就工业论工业,就城市论城市,就农村论农村的二

2、元政策结构和体制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具有四大优势:一是有利于城乡资源重组与整合,合理协调发展与人口、环境、资源的关系,提高资源的综合与循环利用效率,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有利于工业和农业的协调与配套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良性互动机制,形成工农与城乡结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推进城乡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推进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条,从而使产业不断增殖和提升;四是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不复存在,城乡生产力诸要素得以实现最优化的组合,发挥强大的生产力整体效应,从而形成更高的综合生产能力。上述

3、四大优势,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宝贵财富,如何把这些潜在的优势转化为巨大的经济优势,关键之举在哪里?在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赖以持续发展的基础。我国有2千多个县(市),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单位,也是行政区划界定的县域经济范畴。县域内产业齐全,功能完备,是一个富有地区特色、相对独立运作的区域经济实体。自党的十六大发出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以来,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县域经济的GDP已接近全国GDP的60%。这足以说明壮大县域经济在确保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现阶段我国仍是一个农业大国,尚未完成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的转变,“三农”仍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仍是影响国民经

4、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县域经济的主体是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壮大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选地位,只有把占全国人口70%的农村这一块的经济发展起来,“三农”问题才会相应得到解决。而县域经济恰恰具有整合和配置城乡、工农资源的特有功能,只要因势利导,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就会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大发展,从而活跃城乡经济,增加城乡积累,改善城乡民生,特别是增加农村积累,改善农村民生。这也足以说明,壮大县域经济在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我国地域辽阔,县域经济虽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共同的内涵,这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

5、遵循社会化大生产分工与协作原理和商品经济发展规律,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合理配置城乡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不断把县域经济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富县、裕民、强国的重要手段。 县域经济与国民经济休戚相关,与农村经济兴衰相连。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它既要参与工业化的推进,又要带动传统农业的改造。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县域经济不能健康发展,整个国民经济也不可能健康发展;县域工农、城乡发展失调,我国就不可能顺利地实现由二元化异质社会经济结构向同质一元化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县域内不能实

6、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就不能说国民经济实现了现代化。而县域经济的顺利成长和发展壮大,有赖于充分利用城乡经济优势的互补功能,取决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经济的聚集效应和城市经济的扩散效应。县域内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这种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和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属性说明:农村经济没有城市经济的参与和支持,其发展速度将是十分缓慢的。相反,脱离农村经济的支撑,城市经济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统筹城乡发展,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壮大注入了新的生机。改革以前,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工农和城乡发展,相对来讲是分割进行的。存在于封闭格局下的产品经济,其交换是有限的,市场是狭窄的,生产方式是固定的,新农村建设是提

7、不上日程的,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化,城乡经济相互渗透发展,传统的“县城办工业,乡村搞农业”的经济格局已被打破。农村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商品生产经营自主权,经济活动时空大大拓宽。伴随生产要素在利益驱动下的加速流动,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得到了合理的调整,它不仅为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宽松的经济环境。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小城镇的茁壮成长,不仅带动了农业发展方式与经营方式的转变,而且为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找到了一条新路,架起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桥梁。流通体制的改革,活跃了城乡市场,不仅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多层次、多形式经营主体的确立,为在县域内广泛开展农

8、工商或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提供了组织保证。县域经济的壮大,为发展农村商品经济带来了新的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国家宏观支持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必然还要较多地依靠农业自身积累,而农业积累能力的提高取决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转换一个角度来看,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要素的供给能力和商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只有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才能为城市工业提供充足的原料、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县域经济的壮大,必然加快商品流速,扩大商品流量,使市场机制更加健全,城乡市场更加活跃。可以说,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生产是壮大县域经济,增强农村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持续提高的重要物质保障。经济增长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9、基础。一个简单道理,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县域经济壮大了,才有财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农村经济实力增强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有财力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农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因此,统筹城乡发展从壮大县域经济入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必须明确县域经济不是县城经济,它是以整个县域为载体,以城镇为纽带,以广大农村为腹地,走市场导向资源潜力产品开发形成拳头产品确立县域支柱产业发展之路。县域经济是属于区域经济性质,区域经济发展不可能平行推进,但必须选准突破口,区域经济不一定要建立完整的经济体

10、系,但不能没有特色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这是壮大县域经济最为重要的理念。县域经济一头连着工业,一头连着农业,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一头连着商品生产者,一头连着商品消费者,既是城乡、工农产业的连接点,又是城乡、工农产业的延伸链,必将有力地促进城乡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镇化进程,特别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以及提高城乡人民收入水平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为此,地方政府要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和发挥比较优势的原则,规划确立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县域经济第一产业是基础,第二产业是动力,第三产业是保障,要引导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延伸,使城乡、工农产业更加紧密的结合。由于区域差异性的特征,发展县域经济不可能照搬一个模式,只能根据自身的资源特色、区位特色、商品特色、产业特色形成各具区域优势的模式,使全国二千多个县(市)以多种途径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统筹”,要在“统筹”上下功夫,彻底破除“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重居民轻农民”的旧观念,要像入世那样清理废除不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法规、制度,建立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新机制和新秩序,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参考文献:中国县域经济年鉴200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