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2989131 上传时间:2022-12-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课 审美变化中的自我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审美变化中的自我l 教学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知识讲解与美术作品分析、解读,使学生了解中西美术史上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即“自我”)的历史变化,理解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技能目标:通过学生分析、比较、讨论的活动,让他们掌握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情感目标: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培养开放、包容的审美心态和意识;鼓励学生形成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自我”意识。l 教学重点、难点:中西审美风尚和艺术家审美情趣的历史变化;美术的多元性。社会审美风尚变迁的原因及社会审美风尚与艺术家审美情趣之间的关系。l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电脑、美术教学课件学具:笔记本、笔l

2、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件展示图片:50中山装、60军装、70西服、80 90牛仔服、00休闲服。教师提问:A. 这些服装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B. 如果你穿,你会选择哪一类服装?C. 你估计你的父辈、祖辈会选择哪一类?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教师提问:从上面四种服装的款式变化和同学们选择的差异,可以看出怎样的现象?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经济的发展,物质文化的提升,催生了人们对美的认识。不同的时代,社会审美风尚不同;不同的人,审美情趣(即“自我”)也不一样。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内容:审美变化中的自我。二. 新授知识点:课件展示课本67页的8幅作品,按类别分成三组,由教师给出问题,请学生分别

3、从创作年代、风格和造型特征进行对比讨论。第一组:“拉奥孔”(之前教师可补充讲解拉奥孔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问题:比较两件不同时期但名称同为拉奥孔的作品,你有什么样的发现,分别表现了艺术家怎样的审美情趣,这种审美情趣与艺术家所处的时代和地域的审美追求具有怎样的联系?第二组:“静物”问题:三幅作品同样是静物画,但却体现了作者不同的审美追求,你能说说看这三位作者体现出了如何不同的个人风格吗?第三组:“自画像”问题:从这三位出自不同历史时期画家的自画像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审美意识的哪些变化?将各小组讨论结果在全班进行汇总交流,教师作相关讲解和补充:A. “拉奥孔”组:雕塑拉奥孔是典型的古典风格,注重人物比

4、例、解剖结构; 绘画拉奥孔是风格主义的作品,注重气氛渲染、主观感受。B. “静物”组:古罗马的有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空间幻觉;塞尚的有苹果和桃子的静物注重画面的结构,趋向平面化;莫兰迪的静物有一种神秘和孤独的意味。C. “自画像”组:丢勒的自画像:比较客观地描绘出自己的样子,风格写实;凡高的自画像:主观成分较多,笔触奔放,色彩强烈夸张;毕加索的自画像:风格更加自由,人物造型平面化。三. 即兴讨论:A. 课件展示课本68页的两幅“阳台”作品。教师提问:两件作品分别作于什么时间?风格上有何差异?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补充: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画面背景空间较强,有一定深度;马奈的阳台:是根

5、据戈雅的在阳台上的人重组创作的,画面背景空间处理极为平板,但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B. 课件展示课本68页的两幅“餐桌”作品。教师提问:两件作品都以餐桌为主题,但风格上却截然不同。请你说说看它们在风格上究竟有何差异?学生自由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小结补充:博纳尔的餐桌旁:注重光线和色彩的表现,削弱了画面和物体的空间关系;马蒂斯的餐后的果物:画面基本上没有空间关系,富有装饰平面效果。C. 教师提问:如果将四件作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起来看,你发现有什么样的总趋势?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这是一个三维立体逐渐走向平面化的过程。)四.课堂作业:临摹一组由立体走向平面的绘画五. 知识回顾,课堂小结通过上述分析比较,得出结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社会的审美风尚和艺术家个人的审美情趣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它们之间没有高下之分。因此我们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应培养开放和包容的审美心态,树立多元化的艺术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