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青岛市人民政府二一八年三月目 录前言1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3第一节 区域基本概况3第二节 上一轮整治规划实施评价6第三节 土地整治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第四节 土地整治潜力测算与评价12第二章 规划原则和目标14第一节 指导思想14第二节 土地整治原则14第三节 土地整治目标16第三章 土地整治分区19第一节 划分土地整治分区范围19第二节 明确各分区土地整治方向21第四章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23第一节 大力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23第二节 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27第三节 适当开展其他农用地整理29第五章 稳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31第一节 有序开展村
2、庄整理 优化村庄格局31第二节 加强传统特色保护 推进扶贫开发整治34第三节 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35第六章 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38第一节 积极开展三旧改造 努力改善人居环境39第二节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 培育发展特色城镇40第七章 全面加快土地复垦43第一节 加快推进生产建设损毁土地复垦44第二节 及时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45第八章 适度开发未利用土地47第一节 合理开发宜耕后备土地资源47第二节 鼓励开展宜建未利用地开发48第九章 规划重点区域与重点项目50第一节 规划重点区域50第二节 规划重点项目54第十章 规划投资与效益56第一节 投资估算56第二节 资金筹措57第三节
3、 效益分析58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60第一节 行政措施60第二节 经济措施61第三节 技术措施62第四节 社会措施63第十二章 附则65文本附表66I青岛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文本前言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整治的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为引导,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安排、科学指导“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土地整治活动,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744号)和山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
4、加快推进地方各级“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鲁国土资字2017277号)文件要求,依据山东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等,编制青岛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主要阐述“十三五”期间青岛市土地整治指导思想和原则,明确全市土地整治目标任务,统筹安排市域内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分解下达各区市土地整治指标,划定土地整治分区和土地整治重点区域,落实和安排土地整治重点项目,分析规划预期效益和资金供需情况,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规划是实施和深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手段,是指导“十三五”期间全市土地
5、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统筹安排各类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及审批的重要依据。规划范围为青岛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土地总面积1129154.56公顷。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年,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第一节 区域基本概况一、自然基础条件地理位置。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黄海之滨,地跨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境域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与韩国、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优越。地形地貌。青岛境域地势东高西低
6、,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其中,山地约占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东有崂山山脉,西有珠山山脉,北有大泽山脉,中为胶莱平原和盆地。气候。青岛市处于中纬度,属于北温带季风区域,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空气湿润,温度适中,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夏季平均气温24,冬季平均气温0以上,因为临海,自然风较大。水文。青岛市共有河流224条,分为大沽河、北胶莱河以及沿海诸河流三大水系,大沽河是胶东半岛最大的河流。矿产资源。青岛市矿产资源丰富,多为非金属矿。已发现各类矿产(含亚种)66种,已被开发利用的超过27种。优势矿产资源有石墨、饰材花岗岩、饰材大理岩、矿泉水、透辉
7、岩、滑石、金、沸石岩。二、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二五”期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2015年实现四个“千亿元”跨越,总量达到9300.07亿元,人均GDP达到102519元。蓝高新产业加快发展,转调创取得明显成效,董家口港区、邮轮母港、一汽大众华东基地、灵山湾影视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十大工业千亿级产业链发展和十个服务业千万平米工程、十大现代农业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现,产业转型升级迈上新台阶,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3.9:43.3:52.8。城乡统筹确立新格局。随着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空间战略实施以及新一轮行政区划和镇街区划完成调整,组团式、生
8、态化的海湾型大都市区建设格局全面拉开,提升青岛枢纽地位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小城市培育试点成效明显,重点经济功能区和农村新型社区加快建设,2015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9.99%,县域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展现新面貌。胶州湾水域面积实现历史性扩大,岸线和整体水质明显改善,大沽河生态走廊逐步建成,省控重点河流水质全部达到改善标准。节能减排目标提前完成,市区环境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浓度持续下降,蓝天白云天数稳居全省前列;森林覆盖率达到40%,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社会民生得到新改善。2015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0370元和16730
9、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实现就业、养老、医疗保险城乡服务一体化,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和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新突破,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77%和180%,六区实现公交全覆盖,供水、供暖、供气等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区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2%,市区管道燃气气化率达到85%。三、土地利用状况土地利用结构状况。2015年青岛市土地总面积为1129154.56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804555.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1.25%,农用地中耕地面积522207.47公顷、占到农用地面积的64.91%;建设用地面积245006.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70%,建设用地中:村庄93336.10公顷、
10、占建设用地的38.10%,城镇用地89036.01公顷、占建设用地的36.34%,采矿及其他建设用地62634.40公顷、占建设用地的25.56%;未利用地面积79593.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5%,其中,纳入耕地后备资源调查的其他草地和内陆滩涂为7132.95公顷、占未利用地的8.96%。土地利用地域差异明显。农用地以耕地为主,耕地分布面积广,但主要集中在市域中西部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林地主要分布在大泽山、崂山、大珠山-小珠山等山地丘陵地区;城镇工矿用地空间分布基本上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主要集中在环胶州湾地带、大沽河中轴以及交通枢纽地带;村庄用地数量大,但集聚程度较低,分散在中心城
11、区外的广大地区;从宏观布局来看,市域南、北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存在巨大反差,北部的莱西市、平度市、即墨市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园地等农用地为主;南部的其他区市多以城镇工矿、交通等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生态承载力较低。青岛市的耕地后备土地资源在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以及崂山区、城阳区内严重不足,主要集中在市域南、北部的丘陵地带,可开发利用难度又较大。农村居民点比重高、分布散,整理潜力大。2015年青岛市农村居民点有93336.10公顷,按农村人口计算,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已经超过340平方米,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城镇土地低效利用和闲置浪费问题突出。调查显示,
12、全市城镇空闲土地较多,城镇土地利用存在混乱、无序、低效等现象,造成城市功能及景观上的不协调。土地利用的生态约束压力逐渐显现。青岛市的城镇用地主要沿大沽河生态中轴和环胶州湾集聚,协调城镇建设与水体及海岸线环境保护的压力较大。第二节 上一轮整治规划实施评价一、上一轮整治规划实施效果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圆满完成。青岛市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60000.00公顷。据统计,2011-2015年间全市共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含发改、水利、财政等部门开展的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160500.00公顷,超出规划目标500.00公顷,实际完成量为规划目标的100.31%。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
13、积与规划目标存在差距。青岛市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0481.00公顷。据统计,2011-2015年间全市共实施土地整治项目147个,共补充耕地5895.00公顷,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仅完成整治规划目标的56.24%,补充耕地面积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由于青岛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较大,为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青岛市“十二五”期间从滨州市、德州市、东营市等地易地购买了耕地5773.37公顷,几乎与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相当。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量与规划预期差距大。青岛市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力争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4478.00公顷。据统计,2011-2015年
14、间全市仅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11个,挂钩项目区拆旧面积共计154.25公顷,批复挂钩周转指标146.61公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现量与规划预期存在巨大差距。二、上一轮规划存在的问题规划整治目标设置相对较为单一。青岛市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虽然增加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等有关内容,但规划目标的核心仍旧是“补充耕地数量和提升耕地质量”,规划目标设置相对较为单一,尚未真正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改善区域土地生态环境等纳入土地整治规划目标考核范围,规划指标的设置也不够全面,未能充分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
15、土地整治目标的多元化诉求。规划对补充耕地来源的预期与实际偏离。青岛市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中对农用地整理、土地复垦以及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数量分别进行了预期性安排(其中,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6320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291公顷、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3870公顷)。但从规划实际执行结果来看,“十二五”期间全市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仅为1768.50公顷、土地复垦补充耕地589.50公顷、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3537.00公顷。土地复垦、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数量和规划预期相差不大,而农用地整理补充耕地数量远没有达到规划预期,规划实施仍旧存在“重开发复垦、轻整理”的现象。规划耕地数量和质量双保目标难以均衡实现。青岛市上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确定了既要补充耕地数量又要提升耕地质量的核心目标。但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往往以完成耕地占补平衡任务为根本出发点,以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面积多少为主要的甚至唯一目的,项目安排并没有系统考虑农村、农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再加上缺乏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的相关措施及激励机制,造成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的忽略。土地整治项目实施后耕地综合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