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工程 巩固习题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987705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91.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工程 巩固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生态工程 巩固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生态工程 巩固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生态工程 巩固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生态工程 巩固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工程 巩固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工程 巩固习题(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态工程巩固练习姓名:_ 学号:_ 成绩:_一、单项选择题。 1.对生态态农业的的原理中中能量多多级利用用的理解解正确的的是 ( )A.尽可能能设计一一条很长长的食物物链 BB.使流流向人类类的能量量最多C.实现“原料一一产品一一原料一一产品”的生产产模式 D.通过过生物防防治减少少能量损损失2.下列关关于生态态工程的的叙述中中,错误误的是 ( )A.它是无无消耗、多多效益的的工程 BB.追求求经济与与生态的的双赢C.实现废废物资源源化的良良性循环环 D.实实现了能能量的多多级利用用3.在进行行林业工工程建设设时,一一方面要要号召农农民种树树,另一一方面要要考虑贫贫困地区区农民的的生活问问题如

2、粮粮食、烧烧柴以及及收入等等问题。以以上做法法依据的的生态工工程原理理是 ( )A.系统整整体性原原理 B.整体性性原理 C.系统结结构决定定功能原原理 D.以上都都不是4.在植树树造林工工程中,应应当特别别注意运运用的生生态工程程原理是是 ( )A.物种多多样性原原理和整整体性原原理 B.协调与与平衡原原理和物物种多样样性原理理C.协调与与平衡原原理和物物质循环环再生原原理 D.系统工工程学原原理5.生态系系统内即即使某个个物种由由于某种种原因而而死亡,也也会很快快有其他他物种占占据它原原来的生生态位置置,从而而避免了了系统结结构或功功能的失失衡。这这体现了了生态工工程的什什么原理理 ( )

3、A.协调与与平衡原原理 BB.物种多多样性原原理 C.物质循循环再生生原理 DD.整体性性原理6.我国西西北土地地沙化和和盐渍化化非常严严重,原原因有多多种,其其中一个个主要原原因是超超载放牧牧,导致致草地退退化。试试分析上上述事实实主要违违背了生生态工程程的什么么原理 ( )A.系统整整体性原原理 BB.协调与与平衡原原理 CC.物种多多样性原原理 DD.整体性性原理7.“沼气气工程”是我国国农村普普遍存在在的一种种生态工工程,它它遵循的的主要原原理是 ( ) A.整体性性原理 B.物种多多样性原原理 CC.协调与与平衡原原理 D.物质循循环再生生原理8.我国南南方桑基基鱼塘是是低洼稻稻田挖

4、深深做塘,塘塘内养鱼鱼,塘基基上种桑桑,用桑桑养蚕,蚕蚕粪养鱼鱼,鱼粪粪肥塘,塘塘泥肥田田、肥桑桑,从而而获得稻稻、鱼、蚕蚕三丰收收,大大大提高了了系统生生产力,这这种模式式,主要要应用了了生态工工程遵循循的哪个个原理 ( )A.系统学学和工程程学原理理 B.整体性性原理C.物种多多样性原原理 D.物质循循环再生生原理9.珊瑚虫虫与藻类类共生,提提高了珊珊瑚礁生生态系统统的生产产力,其其原理是是 ( )A.系统结结构决定定功能原原理 B.整体体性原理理C.系统整整体性原原理 D.协调调与平衡衡原理10.小流流域综合合治理生生态工程程运用的的原理包包括 ( )物质循环环再生原原理 协调与与平衡原

5、原理 整体性性原理 工程学原原理 物种多多样性原原理A. B. C. D.11.植树树造林有有利于改改善环境境质量,提提高生态态系统的的稳定性性,下列列哪一种种做法更更好 ( )A.选择成成本低廉廉的树种种 B.选选择单一一树种C.选择速速生、抗抗病的树树种 DD.选择择多种树树种,增增加物种种多样性性12.下列列关于生生态工程程的说法法,错误误的是 ( ) A.与传统统工程相相比,生生态工程程是一类类少消耗耗、多效效益、可可持续的的工程体体系 B.能防止止环境破破坏和环环境污染染 CC.遵循生生态系统统物质循循环规律律,能提提高能量量利用率率 D.生态工工程能解解决所有有环境问问题,可可以走

6、“先污染染、破坏坏,后治治理”的道路路 13.下列列关于生生态工程程的理解解,不合合理地是是 ( )A.我国“三北防防护林”运用物物种多样样性原理理,取得得了巨大大的生态态效益B.小流域域治理模模式应用用了生态态工程的的整体原原理、协协调与平平衡原理理、工程程学原理理等C.在湿地地周围建建立缓冲冲带,可可减少人人类的干干扰,使使湿地依依靠自然然演替等等恢复其其生态功功能D.在对城城市进行行规划和和布局时时,要进进行城市市生态分分区14.在生生态工程程建设中中,注重重生物多多样性原原理的主主要意义义是 ( )A.提高生生态系统统的抵抗抗力稳定定性,为为各类生生物的生生存提供供多种机机会和条条件B

7、.提高生生态系统统的恢复复力稳定定性,为为各类生生物的生生存提供供多种机机会和条条件C.保持生生态系统统内各种种群的密密度固定定不变 D.单纯追追求农业业或林业业的最大大产量15.要实实现人与与自然的的和谐发发展,下下列措施施最合理理的是 ( )A.通过生生物技术术手段,转转化淀粉粉生产可可再生能能源 B.使使用化学学农药防防治病虫虫害,保保证粮食食稳产C.发展生生态农业业,实现现物质和和能量的的多级利利用 D.大大力开垦垦湿地,扩扩大粮食食种植面面积16.生态态农业是是指运用用生态学学原理,在在环境与与经济协协调发展展的思想想指导下下,应用用现代科科学技术术建立起起来的多多层次、多多功能的的

8、综合农农业生态态体系。下下图为桑桑基鱼塘塘生态系系统,它它是我国国南方各各省农村村比较常常见且行行之有效效的生态态系统。下下列有关关说法错错误的是是 ( )A.该生态态系统实实现光合合产物的的分层多多级利用用B.桑树的的凋落物物、蚕沙沙撒人鱼鱼塘中,经经池塘内内食物链链的作用用实现了了能量的的重复利利用C.该系统统具有结结构协调调,资源源高效利利用,内内部良性性循环,稳稳定持续续发展的的特点D.该体系系中获得得蚕丝、食食品、鱼鱼类和沼沼气等,在在经济和和保护农农业生态态环境上上大有好好处17.四四千年的的农民一一书中记记载了中中国农民民几千年年来的耕耕作方法法:积极极种植能能够固氮氮的豆科科作

9、物,以以及收集集一切可可能的有有机物质质,包括括人畜粪粪便、枯枯枝落叶叶、残羹羹剩饭、河河泥、炕炕土、老老墙土以以及农产产品加工工过程中中的废弃弃物等,采采用堆肥肥和沤肥肥等多种种方式,把把它们转转变为有有机肥料料,施用用到农田田中。这这种做法法的优点点是 ( )改善了土土壤结构构培育了了土壤微微生物实现了土土壤养分分的循环环利用改变了了土壤酸酸碱性A. B. C. D.18.农村村综合发发展型生生态工程程的优点点包括 ( )能量的多多级利用用 物质循循环再生生 废物资资源化 生物相相互依存存,体现现了整体体性 做到了了生态、经经济和社社会效益益三结合合A. B. C. D.19.下列列关于生

10、生态农业业的叙述述,不正正确的是是 ( )A.生态学学原理是是其主要要理论基基础 B.实现了了对能量量和物质质的循环环多级利利用C.实现废废物资源源化,实实现能量量的多级级利用,减减少环境境污染D.对害虫虫进行生生物防治治有利于于保护生生物多样样性,提提高了农农业生态态系统的的稳定性性20.下列列不属于于农业生生态工程程的是 ( )A.庭院经经济 B.三三北防护护林建设设 C.桑桑基鱼塘塘 DD.农作作物间作作套种21.下列列关于生生态学问问题的叙叙述,正正确的是是 ( ) 被有机物物轻度污污染的流流动水体体中,距距排污口口越近的的水体中中溶解氧氧越多大力植树树造林,改改善能量量结构。是是缓解

11、温温室效应应的最佳佳途径我国禁止止引进“食食人鱼”,有有利于鱼鱼类的竞竞争,形形成新物物种保护生物物多样性性是维持持生态系系统稳定定性的措措施之一一,体细细胞克隆隆为之提提供了技技术支持持A. B. C. D.22.大型型水利工工程的兴兴建给流流域生态态环境带带来的有有利因素素包括 ( )改善水库库周边环环境 改变两两岸土壤壤特性 开发清清洁能源源水电能能 水质的的变化 防止洪涝涝灾害 改善大大坝上游游的航运运条件A. B. C. DD.23.下列列关于水水利工程程建设的的叙述,错错误的是是 ( )A.解决水水资源的的时间、空空间分布布不均衡衡的问题题B.破坏原原生态系系统的生生物生活活环境

12、CC.水利利工程要要与生态态保护工工程同步步进行D.水利工工程建设设一定会会通过改改变两岸岸土壤特特性,使使周围植植被生长长繁茂24.“退退耕还林林还草”是哪种种生态工工程建设设的措施施 ( )A.小流域域综合治治理 B.城市市环境工工程 CC.草原原生态恢恢复工程程 D.湿湿地生态态恢复工工程25.“小小流域综综合治理理”的综合合体现在在 ( )A.改变单单纯造林林、蓄水水、减沙沙等工程程模式,同同时注重重生态效效益和经经济效益益B.采用多多种植物物进行生生态工程程恢复 C运用了了多种生生物措施施D.运用了了生态工工程的整整体性原原理26.下列列关于“人人工湿地地”的说说法中,错错误的是是 ( )A.浮水植植物、挺挺水植物物可为根根际提供供氧化的的微环境境,促进进好氧细细菌对废废水中有有机物的的分解B.沉水植植物的根根际保持持厌氧状状态,利利于厌氧氧细菌的的活动C.“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