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986552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利率和汇率作为金融交易中最重要的两个价格,采用市场化的定价方式是成熟金融体系的必然选择。中国人民银行目前也正在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2014年3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将汇率的波动区间由原来的1%扩大到2%,进一步把汇率的定价权交给了市场。同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放大存款利率上限至存款基金利率的1.2倍,推进利率市场更进一步。从目前趋势来看,利率市场和汇率市场化两大改革必将成为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主线。作为一个以商业银行融资为主的国家,可以预料的是未来利率市场对中国银行体系将产生实质性的冲击可能性非常之大,为此本文

2、我们重点探讨利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银行体系的冲击,以及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一、 我国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利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代表的是资金的价格。利率市场化指资金价格由金融市场主体包括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居民等的市场需求和供给决定。我国自1996年启动利率市场化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按照利率市场化的基本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存款先大额长期、后小额短期。中国人民银行相继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和债券发行利率的市场化。最近中国人民银行两次扩大对人民币存款利率浮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当前经济金融现状以及对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迫

3、切要求。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全放开贷款利率下限,贷款利率实现完全市场化定价。2012年6月、7月,中国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其浮动区间进行了两次调整,存款利率放开上限调整至基准的1.1倍,开始了存款利率的市场。2013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同业存单管理办法,存款利率市场化再下一城。2014年11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放大存款利率上限至存款基金利率的1.2倍,推进利率市场更进一步,利率完全市场化近在咫尺。2014年11月30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全文公布了存款保险条例(征求意见稿),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有利于更好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

4、金融市场和公众对我国银行体系的信心,推动形成市场化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建立维护金融稳定的长效机制。二、 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1. 存款利率将呈上升趋势,息差收窄的可能性大利率市场化以后,金融机构对其不同客户提供自主定价、多样化和创新的金融产品,使得市场资金的价格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资金的实际需求和供给。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丧失了对低资金成本渠道的垄断性,其与整体资金市场竞争的结果使得短期内存款利率迅速上升向市场利率靠拢。在利率放开之前,对利率的管制使得利率大多低于市场均衡水平,在利率自由化之后,利率水平往往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同时,利率市场化一般都会导致息差下降,但息差在每个国家的具体走势,会

5、受到该国利率市场化开启所处的经济周期的影响。从国际经验来看,息差变化趋势与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具体金融机构自由化进度、市场流动性状况和其他监管政策的发展有关。但在银行的风险偏好不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导致短期息差下降的概率比较大。2. 直接融资市场将大发展,社会融资结构变革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率趋升预期,将冲击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市场,而以债券、股票、信托、票据等方式为主的直接融资市场将得到大力发展。利率市场化会使企业通过发行债券拓宽筹资渠道,债券利率也会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信用级别的企业分化,这样有助于形成有层次的活跃的企业债券市场。同时,由于股票价格在利率市场化以后,能更加真实地反应企

6、。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市场对其的预期,股票市场的效率性和活跃程度都会得到质的提升。例如,美国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的十年内,其证券市场的股票市值占GDP比重不断上升,1988年美国利率市场化完成后第二年该比重为仅为55%,到1996年该比重上升到了109%。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直接融资比重仍然偏低,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辅的融资格局仍未改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直接融资比重呈上升趋势,近五年平均直接融资比重约为25%。居民金融资产以银行存款为主的结构以及有待完善的中国资本市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前企业仍然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和融资结构。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中国直接融资市场的大

7、力发展。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展和完善也将同步进行。近年来,随着短期融资券的持续快速发行、企业债券发行额度的提高和股票市场融资功能的重启,中国资本市场各项功能逐步健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结构失衡正在逐步改善。而利率市场化将有效配置市场资金和需求,引导资金通过包括企业债券、风险投资和私人股权资本、股票等直接融资渠道流向实体经济。3. 综合化金融集团显现随着世界经济和金融的一体化趋势增强,金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化经营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大趋势。美国、英国等国家纷纷放松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法律限制,金融机构也通过自身发展或并购等方式开展综合化业务经营,逐步发展成为大型跨国

8、跨行业的金融集团,如花旗集团、汇丰集团、美国银行集团、摩根大通集团等。综合化经营在中国近年来也有显著发展。以中国银行为例,开展了投资银行业务中银国际控股、中银国际证券、中银基金;保险业务:中银集团保险、中银集团人寿、中银保险;投资业务中银集团投资、中银航空租赁;这些业务平台与商业银行的业务一体化运作,为中国银行提供多元化的利润来源。然而,金融机构综合化经营也会使金融集团成为多种金融机构业务风险的聚合体,业务经营范围的扩大和业务领域的增加,将加大金融集团风险管理的复杂和困难程度。同时,金融集团内部复杂的股权关系,有可能造成资本的重复计算,加大资本的杠杆和扩大效应,影响整个集团公司的财务安全。未来

9、,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将推动中国金融机构加速向集团化发展,实现金融机构的综合化经营。因此,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建立并健全金融控股公司监管法律制度,同时,金融控股公司需要强化内部风险管理意识,健全内控机制,降低综合化经营的风险。三、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体系的冲击从国际经验来看,对于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经营带来的冲击,笔者认为主要表现为:一是存贷款利差收窄,商业银行传统的依靠利差盈利的模式面临挑战,考验着商业银行的定价能力;二是面对存款成本上升,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也随之上升,贷款质量不容乐观;三是随着经营成本上升、贷款质量下降,商业银行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部分银行业机构可能被淘汰。1. 存贷利差收窄,考验商

10、业银行定价能力在放开存款利率管制初期,银行为争夺存款竞相提高存款利率,导致负债成本上升。成本上升加大银行经营压力,放贷竞争由此加剧,贷款利率在初期会有下行压力。因此利率市场化初期会有“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下降”的组合发生。导致商业银行的高利差的环境将难以持续,商业银行盈利能力会有所下降。利差缩小,考验商业银行存贷款的定价能力。根据国外的经验,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存贷款利率放开,商业银行确实出现竞争放贷和高息揽储的现象,存贷利差也进一步收缩。如美国、日本和香港利率市场化后1年左右时间内银行存贷利差收窄7bp-29bp左右。就我国现在的状况来讲,对于存款利率的上浮10%的限定,股份制商业银行和

11、城商行当即将1年期以内的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则较基准利率上浮8%左右。但是2013年末开始,迫于存款竞争压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也普遍将存款利率上浮到顶。对于贷款利率完全放开,商业银行还在极力维持一定的贷款利率。由于我国经济增长较快,实体经济对贷款需求较大,在贷款利率方面,商业银行还保有议价能力。从各上市银行公布的净利差和净息差的数据来看,利差也确实在缩小。尤其是对于中国商业银行来说,行业整体净息差收入占到8成左右,未来息差收入占比还将进一步下降。2. 商业银行风险偏好上升,影响资产质量利率市场化后,在资金成本的压力下,为了对冲掉存款成本上升对利润的挤压,银行会选择扩大贷款规模,

12、或选择将生息资产向收益率较高的贷款倾斜。银行的风险偏好不断上升,高风险资产的累加必然影响到商业银行到资产质量。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会促使银行风险偏好上升,可能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一旦出现大规模坏账,将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出现银行危机。以美国为例,在利率市场化初期,银行存款利率迅速上升导致存贷利差和净息差收窄。之后银行通过调整贷款结构,增加收益率较高的贷款(如房地产抵押贷款)在总贷款中的占比,以及增加贷款、垃圾债券在总资产中的占比,逐步使存贷利差和净息差回到利率市场化之前的水平。2013年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00%,不良贷款余额5921亿元,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过20

13、%,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小微企业贷款增加较快。据统计,过去几年类似国债、金融债等安全资产配比在商业银行资产占比不断下降,非标资产、信托资产等高风险资产占比却不断提高。3. 银行间竞争加剧,风险提升利率市场化将赋予银行更加自主的产品定价权,但相应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以及金融创新产品的开发和运用将对其风险管控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将加剧银行间竞争和整合。首先,取消对存款利率的上限管制后,银行间价格竞争加剧。为了维持利润的高增长,银行机构将有可能以“量”弥补降低的息差收入,造成信贷规模过度扩张,并有可能降低贷款风险评估。其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可能使部分银行在调整信贷资产结构时增加对愿意承担更高贷款利率的

14、中小企业或高风险行业企业的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银行机构自身的实力将决定在竞争和整合中的表现。对于中国大型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普遍具备完善的治理结构和财务硬约束机制,并在规模、网点和知名度等方面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相对而言,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面冲击有限。但是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等在内的中小银行由于他们在规模、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弱势决定其有可能采取激进的价格和高风险竞争策略,从而加大经营风险。4. 经营环境恶化,部分机构可能被淘汰随着利率市场化加快,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品的货币基金不断规模急速扩张。2013年初货币基金5717亿元,2013年末增长至747

15、8亿元,全年增速超过30%。2014年1月货币基金规模更是达到了9532亿元,其中1月份新增2054亿元。伴随互联网金融兴起,存款“脱媒”已成加速之势,银行低息活期存款不断被转移至货币基金等高收益产品,而货币基金又以协议存款转移到银行体系内,推升银行体系融资成本,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开始进入了高成本经营时代。过去三年,企业和居民存款中活期存款的比重从50.23%下降到39.23%,平均每年下降了3个百分点。照此速度,今后每年将有2.5-3万亿元活期存款转向高收益理财产品,保守估计商业银行每年将因此增加1000-2000亿元负债成本,占去年银行业新增净利润1700亿元的70%。银行资金成本的刚性上升

16、会导致银行业经营环境进一步恶化。利率市场化将加快银行从依靠净息差盈利的传统模式向“轻资产型”的业务模式转型,中间业务将是未来银行侧重和大力发展的方向。虽然美国、日本、香港等地利率市场化后,中间业务收入占比都出现了提升,但提高中间业务收入又谈何容易呢?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占比只有20%左右,想在短时期内靠中间业务收入将净息差缩窄带来的利润冲击全部消化掉是不可能的。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存款成本上升,贷款竞争激烈,资产质量下降,非息收入增长困难,管理不善的银行机构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部分机构可能被淘汰。监管层面也在积极准备存款保险制度和商业银行破产法等,银行业的政府隐形担保极有可能被取消。历史经验表明,除少数几个经济体(如台湾)外,绝大多数国家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以及在利率市场化完成以后的几年,都出现过金融不稳定。例如,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的利率市场化以及市场化完成之后的5年,银行机构倒闭数量急剧上升,其中储蓄机构表现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