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告别“雅尔塔”2.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2981436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课 告别“雅尔塔”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告别“雅尔塔”2.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告别“雅尔塔”教学设计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实验中学 陈广课程标准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教学目标1、了解苏联改革与解体的基本史实,使学生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关联,理清历史线索,还原历史全貌。2、通过漫画、图片、文字史料、视频等多渠道感知历史,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使学生掌握分析历史漫画和文字史料的基本方法;追求论从史出的证据意识,做到“论从史出”,言而有据。3、从苏联改革失败中吸取教训,进一步认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意义;从当今的世界形势,认识世界格局的变化对各个国家发展造成的影响;从全球视角审视苏联解体的原因,进而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世界意识。教学内容分析

2、本课是世界现代史部分的重要一课,戈尔巴乔夫改革对苏联乃至东欧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而苏联的解体,标志着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为基本特征的国际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使得世界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发展。学好本课对学生了解当前世界局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将起到重要的作用。本课重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难点是苏联解体的原因。学情分析1、南海实验中学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经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初三学生历史阅读面较广、历史思维能力有所提高,这为教师有效开展史料教学提供基础。 2、经过九年级下册第2课、第12课的学习,初三学生对苏联的建立、发展和改革有了初步认识,通过本节课学习,还应让学生明晰几场改革之间的联系,以及苏联解体与改

3、革之间的内在关联。教学环节与活动一、导入部分1、播放纪录片居安思危的剪辑视频。2、设疑启发,导入新课:刚才视频里有这样一个画面,国旗一降一升,这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呢?很多同学有疑惑,苏联曾经非常的强大,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成就,二战中打败不可一世的法西斯德国,二战后成为唯一一个和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为何短短几十年后解体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16课的学习。二、讲授部分(一)生虫的红苹果材料1:苏联是生虫的红苹果,虽然光鲜亮丽,但不能吃了。 纪德,1935从苏联归来 问题设计:结合第2课内容,为什么说苏联“生虫”了?面对“生虫”的红苹果,接下来苏联三位主治医生为其治病,从而引出赫

4、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二)术一:赫鲁晓夫改革材料2:“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 张建华激荡百年的俄罗斯问题设计:回忆第12课内容,思考“掘墓人”、“守墓人”的含义?教师总结:赫鲁晓夫改革对斯大林模式发起了挑战,但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三)术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材料3:1968、1978年美苏军事竞赛情况表项目年份美国苏联洲际导弹1968105485819781054 1400潜射导弹1968 65612119786561015 核弹头196843001300 1978110004500坦克196885003240

5、019781050050000问题设计: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在哪一领域?目的是什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教师总结:重心放在军事重工业方面,联系时代背景,主要是为了美苏争霸的需要,显然,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并没有解决斯大林的模式的弊端。(四)术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材料4:国家已处在濒临危机的状态,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 戈尔巴乔夫(1985苏共全会) 面对日益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戈尔巴乔夫如何解决呢?1、疗法:小组合作交流:结合教材,小组交流,找出戈尔巴乔夫的治病处方?学生交流:经济上提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政治上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实行多党制等。2、疗效材料5:材料6:问题设

6、计:观察材料5和材料6,戈尔巴乔夫改革疗效如何?教师归纳:引导学生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材料5反映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经济进一步恶化。材料6反映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共中央控制力弱化,从而加速苏联的分裂。3、败因:材料7: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比如卖糖的小商店一下子消失。再比如,在生态学家的压力下,同时关闭了所有生产洗涤设备的工厂,造成洗涤用品短缺。这类决策有很多”。 -俄历史学家普罗科菲耶夫 材料8: 戈尔巴乔夫克里姆林宫的异教徒 开始结束戈尔巴乔夫背向列宁材料9:1991年6月,美国一个社会问题机构在莫斯科调查掌握高层权力的党政要员,分析结果是:96的人具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123的人具有民主社会主义

7、观点,767的人认为应当实行资本主义。“实行资本主义最符合精英集团的利益。这样,他们不仅是生产资料的管理者,而且可以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既可以实现个人财富更快地增长,又能合法地让子女继承权力和财富。”所以,“从根本上说,是苏共的精英集团搞垮了苏联”。 (美)大卫科茨:自上而下的革命材料10:“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前苏联杂志主编讨论交流:从上述资料中,找出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材料7反映戈尔巴乔夫改革缺乏系统规划,仓促盲目进行。材料8我设计的问题是:“戈尔巴乔夫为什么被称为克里姆林宫

8、的异教徒?为什么说他背向列宁?”这个问题设置就是充分挖掘了图片中的信息,问题一抛出,学生思维立刻活跃起来,认真观察和思考两幅图片,不难揭示出“异教徒”和“背向”的深层寓意,戈尔巴乔夫提出的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是抛弃了社会主义,与列宁等所倡导的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背道而驰。材料9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受到西方思想“和平演变”,思想混乱,苏共高层精英的思想和信仰已经动摇,这无疑加速了苏联走向解体。材料10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改革起步太晚,积重难返,根基已腐。小结:采用1985苏联一则笑话,对三台手术作一小结,说明三台手术都没有解决苏联的问题。(注意笑话不是事实,但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生

9、活的反映)材料11:苏联是一辆列车,它因铁轨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把司机和列车员统统枪决。赫鲁晓夫:我要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快拉上窗帘,左右摇列车,假装它运行。戈尔巴乔夫: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五)苏联解体看图说史: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情景创设:以苏联解题亲历记(作者:小杰克F马特洛克,他是美国驻苏大使,在苏11年,曾目击苏联解体的历史过程)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梳理苏联解体的过程。创设情景如下:小杰克亲历了苏联解体的全过程,那么他会亲历哪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呢?请你参考书本P99-100,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梳理归纳。学

10、生归纳:首先是部分加盟共和国独立(1990),然后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1991),接下来爆发“八一九事件”(1991年8月),最后阿拉木图宣言签订,独联体成立(1991)。展示两幅地图,比较苏联和独联体的不同之处。材料12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不难看出,苏联是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而独联体是众多独立国家的联合体。另外两者在社会性质完全不同。材料13:问题设计:根据材料,分析苏联解体有何历史影响?学生归纳:苏联解体标志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美国也失去了继续控制北约的理由。教师总结:苏联解体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不仅对苏联,对美国,对世界格局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11、。(六)总结提升讨论交流:社会主义在苏联和中国为何会“一枯一荣”?学生归纳:学生具有比较意识的。从苏联和中国改革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分析。有学生谈到苏联改革忽视民生,经济和政治过于集权,改革又未能有效地、根本上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故而失败。而中国则吸收了苏联的教训,对外开放,深入改革和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教师总结: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说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未能成功,但中国坚持从国情出发,吸取经验教训,走出特色之路。这正是我们学习这一课文的价值所在。教学评价1、自我评价:该课是我给省名师工作室跟岗学员所上的一节示范课。上课对

12、象是南海实验中学初三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班级学生实际情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在以下三方面寻求突破:一是长时段分析历史。本课学习中,我力图让学生了解苏联各个时期改革的具体情况,还应让学生明晰几场改革之间的联系,以及苏联解体与改革之间的内在关联。这样才能更好理清历史线索,还原历史全貌。二是立足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教学设计运用了丰富的图片、表格、著述、杂志、漫画等多种课程资源,并通过问题设置、情境创设和学习探究等适切的教学策略,最大程度上发挥其教学的价值。三是主线明晰。教学设计整合了教材内容,以病状、疗法、疗效为主题线索,深入分析改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气氛活

13、跃,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历史思考力和历史学习方法得以提升。当然,本课也存在不少问题,如问题设置偏多,选材视角有局限,课堂预设偏多,学生生成偏少等。2、专家点评:陈广老师这堂课特点鲜明:小角度、小细节、小切入,大容量、大格局、大视野。陈老师引用了纪德从苏联归来中的观点(纪德将苏联比作一只生虫的苹果,外面看起来光鲜,但在鲜红外表的背后,一切都早已被一群蛀虫蛀空),以“三个医生”治苹果的基本脉络,分别讲述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其中详讲了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考点分析到位、重难点讲解透彻。陈广老师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角度解读苏联的变革、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来分析苏联的发展与解体,学生在苏联几次重大改革的学习之中,形成了比较全面的历史脉络,同时对社会改革中存在的艰辛、风险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历史格局和视野在无声中形成,这就是一节有魅力的历史课所包含的教育内容和使命。 节选自东莞东华中学陆虎老师的微博用身心朝圣,让灵魂顿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