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及变形监测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98096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8.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及变形监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及变形监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及变形监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及变形监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及变形监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及变形监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及变形监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及变形监测一、路堑高边坡质量控制1 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施工技术1.1 土方路堑边坡施工土方路的边坡施工对于稳定性的要求更高,施工时必须要加强对开挖过程的 质量控制,同时也要保证开挖的深度,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开挖要采用分层开挖 的模式,并且避免出现乱挖,特别要避免出现掏空底部挖掘的现象。而施工中的 每一项工作都要按照施工的次序来进行,只有保证施工顺序的合理性,那么整个 边坡的稳定性也才能够有所提高。1.2 石方路堑边坡施工石方路堑边坡的施工中,要形成多种方式,在石方边坡开挖的过程中,要结 合岩土的综合土质、风化程度以及相关的发育情况,这样可以形成相应的开挖方 法。对于不同的软石

2、以及风化的岩石,可以采用机械进行直接的开挖,不能通过 机械开挖的石方,可以采用相应的爆破手段。因此,在石方边坡的开挖过程中, 一般都是采用中小型的爆破方式,在路线穿过山丘的过程中,如果岩石状态以及 风化程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可以结合相应的情况,采取大爆破的模式。爆破作 业应该由具备由爆破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处理。在整个爆破的过程中,要对 于爆破区域内的缆线形成平面位置以及高度的控制,并对于有无管线并查处平面 位置的整体深度,这样可以在调查开挖过程中对于不同的建筑物、完好的程度等 形成开挖距离的有效控制,这样可以确保整个开挖的整体功能。2 高速公路路堑高边坡施工2.1 表土清除后,应对地面线进

3、行复测,当地面线误差将导致边坡坡率和占地 宽度发生变化时,及时通报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进行处理。每挖填 5m 应复测中线桩,测定标高及宽度,以控制边坡的大小。开挖前,先修好路堑天沟 等排水系统。2.2 在全线导线点复测、水准点加密、路基横断面复测工作完成后,放出路线 中桩,标明路堤坡脚、路堑堑顶、边沟的具体位置。严格测定和掌控边坡的开挖 (定位和坡率);纵横台阶逐级开挖。2.3 每开挖至一级台阶后,及时复测,及时修整,及时护砌和植被。施工过程 中及时测量检查,避免超欠挖,边挖边修整边坡,以防坍塌。2.4 边坡在开挖中和防护过程中,随时以塑料布覆盖,防雨水冲刷。 4.5 提 前、充分做好机

4、具和器材的准备。2.5 一旦开始防护施工,必须组织足够的劳力,整个一级的坡面全面施作,供 料和运料紧紧跟上(从山下往山上搬运,需要大量人工)。施工开挖过程中贯彻 “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原则,随时核对地质情况。如与设计不符,及时通报 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设计单位,以便及时对设计进行调整。2.6 格子梁每开挖一组系统结构,随即浇铸砼,紧跟铺网、客土和植草,并以 塑料薄膜覆盖,保护已施作坡面。2.7 对植被进行不少于 45d 的前期养护,定期浇水、施肥及防治病虫害,确保 绿色防护尽快长成护坡。二、变形监测1、监测工作内容 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地面位移监测、深层位移(测斜)监测及人工巡视监测。工程 承包人

5、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地表位移监测,具体如下:序号量测项目量测仪器主要工作内容1地面位移检测全站仪1台分析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2人工巡视及裂缝观测游标卡尺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2、监控量测方法(1)、坡面外观观测 、量测目的在平台上设置坡面变形观测点,利用全站仪进行观测。通过数据处理分析,分析 坡面几何外观的变化情况,绘制坡面各点在施工过程中的水平位移变化情况,了 解边坡滑动范围和滑动情况,提供预警信息。 、测点布置一般来说,通过对高边坡坡面的变形观测是一种最简单,最直接的宏观监测方法, 但是在坡面的变形监测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监测基点的选取,它直接关系到监测成果的准确性。监测基点宜设置在稳定的

6、区域并远离监测坡体,避免在松动的 表层上设点。边坡体上的监测点布置在各级边坡平台上,观测点间距 50-100m 对有可能形成的滑动带、重点部位及可疑点应加深、加密布点。当同一边坡设有深层位移观测点时,坡面上其中一条纵向观测线应与深层位移观 测点在同一直线上,以便观测数据的相互验证和对比分析。坡面观测点布置示意图如下:观汎桩平而布置50cm 深度,用钢筋混凝土浇注底盘至地面高度,在底盘中心埋设一根钢筋,钢筋头伸出底盘面约0.2cm,钢筋顶端设标记作为监测基点,观测点埋设完毕后, 应稳定2-3 天之后再进行初测。对石质边坡可以利用稳固石块作为观测标记代替 观测桩。 、监测仪器的选取与测试监测仪器宜

7、选取采用精度W1 的高精度全站仪,本项目监测仪器为全站仪1台, 并已标定合格。量测采用角度交汇法进行观测。 、监测频率测点埋设后即开始监测,一般来说监测过程持续至边坡加固工程完成后六个月或 当年雨季结束后三个月无明显位移即可结束。在此期间的监测频率按下表控制。 边坡监测频率表时间施工期间施工完成旱季和少雨季节23次/30天12 次/30天雨季23次/周1次/周暴雨期和雨后数天内1次/天1 次/2 天(2)、人工巡视和裂缝观测 、量测目的人工巡视是一项经常性的工作,项目部派专人坚持每天进行巡视,当坡体表面发 现裂缝时及时报给监理工程师,在监理工程师指导下,在裂缝处埋设裂缝观测装 置,通过观测裂缝

8、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来分析坡体的变形情况和破坏趋势。 、裂缝监测点设置 在人工巡视发现裂缝的位置埋设裂缝监测点,裂缝一般产生在边坡平台和边坡体 边缘,部分分布在边坡体上结构层。如果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坡面没有出现裂缝, 则此类测点无需布置。 、裂缝监测由于一般的裂缝变形是微小而且蠕变的,本工程项目部选择游标卡尺对边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首先,在裂缝的两边稳定土体内开挖一个A4纸平面大小的洞 约 50cm 深,之后用混凝土浇注至地面高度,用两块长方形铁片分别埋设在裂缝 两边的混凝土内,并使这两块铁片在裂缝处相互搭接约 5cm 长,在搭接处用红 油漆涂色,如果裂缝变形增大,则在搭接处两块铁板的红油漆涂

9、色处就会产生一 个裂隙,只要用游标卡尺测出这条裂隙的宽度数据,读数据就是所测边坡裂缝增 加的宽度。(3) 、量测数据的分析和整理 量测数据采集完成,应及时整理分析,绘制各种曲线图。数据呈收敛趋势时,及 时回归分析,推测地面的最终位移值及稳定时间,评价高边坡的安全性、施工方 法和工程措施的有效性。 、地面变形数据的分析与整理地面变形主要为平面位移,监测相关数据整理完后,及时绘制边坡位移量U 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边坡位移量u与开挖高度h、速率v与边坡开挖高度h的 关系曲线。 、裂缝观测数据的分析与整理裂缝观测数据收集整理后,绘制的曲线有裂缝发展宽度u与时间t(即u-t) 的关系曲线,裂缝发展宽度u

10、和速率v与开挖高度h (即u-h和v-h)的关系曲 线。 、减载数据的分析与与整理当边坡滑移过大,进行减载处理的情况下还需绘制边坡滑移量 u 与边坡滑移 速度v与荷载w关系曲线,裂缝发展宽度u和速率v与荷载w的关系曲线。 、边坡滑移监测及裂缝监测回归分析u-t曲线趋于平缓时,及时进行数据处理或回归分析,推算最终位移和掌握 位移变化规律。高边坡前期采用对数u=1/log (1+ti)、指数u=a.e-(b/ti)和双曲线 u=ti/(a+bti)三种回归函数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取其中相关系数r最趋近于1的那个 函数,推测高边坡变形的最终位移量和最终稳定时间。在对前期的数据进行分析后,采用其中最实用

11、的一种函数作为高边坡监测的 回归分析函数。u-t 曲线出现反弯点时,表明破体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时必须密切监视高 边坡体动态,并加强支护,必要时暂停开挖。同时报告监理工程师及第一监测项 目部。 、预警管理标准边坡稳定性评价主要根据以下几点进行综合判断:A、最大位移速率小于2mm/d;B、边坡开挖停止后位移速率呈收敛趋势;C、坡面、坡顶有无开裂,裂缝的变化趋势如何;D、根据位移时态曲线的形态来判别:当坡体位移速率v持续下降时(du2/d2tV0),坡体趋于稳定状态;当坡体位移速率v无收敛趋势时(du2/d2t=0),坡体不稳定,应加强支护;当坡体位移速率v出现增长时(du2/d2t0),坡体

12、进入危险状态,必须立即停 止开挖,必要时减载处理,加强支护。在实际监测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有上述一点或几点现象时,都应引起注意,并通 过其它项目的监测资料相互进行对照、比较分析,以进一步讨论边坡的稳定性, 以便及早发现安全隐患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5)、监控量测报送程序及资料附表 、资料报送程序a、各断面应按照监测方案和施工图规定频率、精度对监测断面进行监测,监则 资料须在当天进行整理分析、稳定判断。b、监测资料包括人工巡视记录表、监测数据等,测点埋设考证表。c、测点埋设记录、监测仪器、监测资料必须真实与连续,并经驻地监理签认。d、每次监测后将电子版记录发监测单位,签认后纸质记录定期交付给监测单位, 汇总后交付业主。 、资料报送内容a、人工巡视记录表b、坡面变形观测点埋设考证表c、裂缝观测点埋设考证表d、坡面观测点观测记录表e、裂缝观测记录表f、报警联系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