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的护理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的护理体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的护理体会李颖超 张清华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的治疗及护理知识宣教。方法 通过33例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患者采用改善呼吸,及时使用平喘药,控制气道炎症的适当治疗及对患者的临床护理、生活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方法进行治疗。结果 哮喘患者无1例死亡。结论 做好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患者的护理工作,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护理支气管哮喘(bronchialasthma,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
2、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支气管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而当哮喘得到控制后,多数患者很少出现哮喘发作,严重哮喘发作则更少见。来自全球哮喘负担的数据表明,尽管从患者和社会的角度来看,控制哮喘的花费似乎很高,但不正确的治疗可导致哮喘反复发作,治疗费用将会更高。因此,合理的防治至关重要。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月-2010年9月共收治33例支气管哮喘发作持续状态患者,取得满意效果1。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3例患者中,男16例,女17例;年龄3
3、270岁,平均51岁;发作持续均在12h以上。1.2 控制标准 (1)最少慢性症状;(2)最少发生哮喘加重;(3)无需因哮喘而急诊;(4)基本不需要2受体激动剂;(5)没有活动限制;(6)PEF昼夜变异率低于20%;(7)PEF正常或接近正常;(8)药物不良反应最少或没有3。2 治疗和护理措施目前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但哮喘症状能得到有效控制,减少症状乃至不发作。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WHO的共同努力下,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2.1 持续雾化吸入2受体激动剂,或静脉滴注沙丁胺醇或氨茶碱。雾化吸入抗胆碱药,口服白三烯拮抗剂,静脉滴注糖皮质激素如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每
4、天100300mg。待病情得到控制和缓解后,再逐渐减量,改为口服给药。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碱平衡,氧疗;如病情恶化缺氧不能纠正时,进行机械通气。如有严重并发症如气胸、纵隔气肿时,在切开引流气体下仍可机械通气。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等综合治疗,是目前治疗重、危症哮喘的有效措施2。2.2 哮喘持续发作时,应密切观察症状、体征变化,认真监测肺功能指标(FEV1或PEF)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以便准确判断疗效,防止出现并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严重哮喘发作及并发症。2.3 生活护理 协助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室温保持28,湿度80%90%,防止尘土飞扬,以免加重哮喘,对外源性哮喘更应避免周围环境中过敏源的存在。鼓
5、励其多饮水,以纠正出汗、呼吸过快引起失水,避免食用致敏食物如鱼虾等,少食多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使大便通畅。2.4 健康教育:哮喘患者的教育与管理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在医生指导下患者要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控制病情。应为每个初诊哮喘患者制定防治计划,应使患者了解或掌握以下内容:相信通过长期、适当、充分的治疗,完全可以有效地控制哮喘发作;了解哮喘的激发因素,结合每个人具体情况,找出各自的促激发因素,以及避免诱因的方法;简单了解哮喘的本质和发病机制;熟悉哮喘发作先兆表现及相应处理办法;学会在家中自行监测病情变化,并进行评定,重点掌握峰流速仪的使用方法,有条件的应记录哮喘日
6、记;学会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方法;了解常用平喘药物的作用、正确用量、用法、不良反应;掌握正确的吸入技术(MDI或Spacer用法);知道什么情况下应去医院就诊;与医生共同制定出防止复发,保持长期稳定的方案。3。3 结果33例中临床控制22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4 体会综上所述,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是一种急危重症,对其治疗和护理都十分重要,关系到患者的生命,一般哮喘经过急性期治疗后,症状得到控制,但哮喘的慢性炎症病理生理改变仍然存在,因此必须制定哮喘的长期治疗方案。笔者在1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体会到大多患者未做系统治疗,加之患者病程长,患者及家属存在消极心理,因此做好本病的健康教育甚为重要,使病人及家属共同面对,提高其生活质量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做到少发作甚至不发作,总之,对本病的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密切医护关系,做好护理工作,可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参考文献】 1 钟南山,陈荣昌.老年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特点.实用老年医学,1999,13:115.2 云秀梅,刘树涛.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学新进展,2002,10:20.3钟南山,陆再英.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治疗常规.呼吸内科学,2008,10:314.(编辑:李颖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