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要源于生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课要源于生活.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学课要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南丹县罗富乡龙腊小学:李振华 在当代,数学的影子已经遍及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成为推进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而使得社会也不断对公民的数学素养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考虑社会发展与数学课程之间的关系;而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就必须考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新课标指出:“要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1)数学课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让学生经历一个“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也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经过自己的思考,概括和发现有关数学结论,并运用自己得到的数学结论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而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教师刻意的注重生活化教学,把生活化作为
2、数学课的单一追求,甚至是唯一追求,这是不科学的。(2)既然“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3)笔者认为可以把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做如下概括:“生活问题、数学问题、数学模型、 数学问题、生活问题。”教学课堂教学,需要必要的生活情境,需要让孩子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一、注重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使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使他们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
3、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高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学生去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日常购物等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1、利用学生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在他们的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生活经验。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生活经验引出数学问题,引起一种学习
4、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探索之中。而不是教师的生活经验。如一位教师在教学24时记时法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生:喜欢 师:那老师可要问了。你们知道新闻联播什么时候播出吗? 生:(可能回答)700或1900 师:同学们都同意700这个说法吗? 生:不同意 师:为什么?说说原因 生:要加上晚上。 师:为什么呢?引导学生知道为了准确地表示时间,常常要加上一些说明,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等。 师:那电视画面上是这样写的吗? 生:不是,电视上写1900分。 师:这是怎么回事,这两种说法都能说明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吗? 生:能,因为晚上700分就是1900分。 实际教学证明
5、,学生对很多数学问题已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与生活经验,教师如在观念上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基础,让课堂不仅是展示学生原有认知的展示场,更是通过教与学的活动,使学生在原有认知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2、创设生活情境,感受数学问题。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有限,但不能说学习数学就可以脱离实际,而是要尽量地去创设一些情景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从而激起学习的需要。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内容时,我选择“文具商店的购物情况”的一段录象,这是学生们熟悉而且经常参与的一项活动,因而兴趣很浓,学生很快从录象中发现购买文具需要付钱和找钱,心中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经验就会很容易的闪现出来,这时让学生
6、自己介绍所了解的有关知识,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从学生的问题中“以学定教”,联系自己的教学预设,灵活调整教学流程,带领学生一起解决生活中关于“人民币”的相关知识。在巩固阶段还可以在课堂内开展“小超市”活动,让学生练习购物,进行付钱与找钱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参与实践活动,认识数学问题。 知识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只允许他们苦思冥想的教学方法是不科学的。只有引导学生多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明白所学的知识的价值。例如在教学在教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通过折纸、涂色、讨论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来真正理解分数的意义。这些知识的获得,完全来源于学生的实践。此时,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
7、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二、注重用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感兴趣,一是因为这些问题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二是因为这些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能碰到,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能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思考解答,易于理解。学生在学习知识后,若不考虑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不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而当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他们是十分乐意的,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 1、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需要长期地培养,因此
8、教学要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如: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照片装饰上精美的边框;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让学生回家去帮助父母计算房间地面面积、计算铺地板砖的数量及购买钱数。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预算能力、社会能力,又十分有效地巩固了所学的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的其他学科教学中,学生会碰到许多数学的问题。比如在自然、语文中有大量数量问题,在美术课中会遇到大量的几何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大胆进行思考,寻找解决的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沟通学科之间的联系,而且可以逐步使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让学生在课外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学习知识后的乐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捕捉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联系学生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教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现数学课堂的魅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