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学业水平).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978270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学业水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学业水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学业水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学业水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学业水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学业水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学业水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六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保护 练习编制人:张媚 2013.3一、单选题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2、在生态系统中传递着多种多样的信息,下列属于化学信息的是( ) A丹顶鹤求偶时的双双起舞 B雌蚕蛾释放的性外激素 C蜘蛛网的振动频率 D春季鸟类的求偶鸣叫声3、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通常所指的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A遗传(基因)的多样性 B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C物种的多样性 D细胞结构的多样性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

2、野兔属于( ) A生产者 B初级消费者 C次级消费者 D分解者5、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 ) A化石燃料的燃烧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6、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在“草兔狐”食物链中,如果狐活动一天需要200KJ的能量,至少需要草提供的能量约为( )A.200KJ B.2500KJ C.5000KJ D.20000KJ7、下列生产活动中,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是( ) A围湖造田 B退耕还草 C毁林开荒 D焚烧秸杆8、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各种信息中,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萤火虫发

3、出的光 B.鸟类的呜叫声 C孔雀开屏 D昆虫释放的性外激素9、在沿海滩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高层芦苇茂密,中、低层绿草如茵,大量的禽鸟齐聚其中,水下还分布着大量的文蛤、蟹、虾和鱼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芦苇、绿草属于生产者 B文蛤、蟹、虾和鱼都是第二营养级C其生物群落只有垂直结构 D生态系统稳定性与信息传递无关1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B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C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D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11、在生态系统中,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

4、泄物分解成无机物, 使物质得以循环再利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蓝藻 B腐生真菌 C寄生虫 D绿色植物12、在生态系统中,食物网越复杂,说明( )A生产者的种类越多 B消费者的种类越多C消费者的数量越多 D分解者的种类越多13、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隐含了一条食物链。 绿色植物属于第一营养级,则螳螂位于这条食物链的( )A. 第二营养级 B. 第三营养级 C. 第四营养级 D. 第五营养级14、某生态系统中,免吃草,狐食兔,狼捕食狐,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狐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及营养级分别是( )A.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C.三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D.三

5、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15、 假设初级消费者从生产者获得的能量都相同,下列食物链中,猫头鹰能够获得最多能量(绿色植物提供)的食物链是( )A.绿色植物蝗虫蜘蛛蜥蜴蛇猫头鹰B.绿色植物蝗虫青蛙蛇猫头鹰C.绿色植物鼠蛇猫头鹰 D.绿色植物鼠猫头鹰16、小强拟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的陆地生态系统,下列选项中,不必需成分的是( )A.绿色植物 B.瞭望塔 C.土壤 D.水17、 关于生态系统中各成分功能的阐述,正确的是( ) A. 生产者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源头 B.消费者的存在加速了物质循环 C没有消费者物质循环将停止 D没有分解者物质循环将停止18、右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该食物网中( )A共有

6、两条食物链 B能量可循环利用C鹰和蛇只有捕食关系 D昆虫和鼠处于同一营养级19、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 B能量沿食物链循环流动C能量在各营养级间可以循环利用D消费者的级别越高,所获得的能量越多20、 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利用。 其中,碳元素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A动物的无氧呼吸 B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动物的有氧呼吸 D植物的光合作用21、我是一个CO2分子,在空气中游荡;后来被小草吸收变成其体内糖分子的组成成分;随后小草被兔子吃了,我又变成了兔子体内的组成成分;最后兔子老死,在一些细菌等朋友的

7、帮助下,我从兔子体内逃逸出,返回空 气中。这一过程是( )A物质循环 B能量流动 CCO2的合成 DCO2的降解22、臭氧层破坏会使地球上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导致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危害人体健康。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CO2的排放B氟利昂的排放 CSO2的排放 DNO2的排放23、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火山爆发 C南极冰川融化 D海洋污染24、人类的下列活动中,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是( ) A大量喷洒农药杀虫 B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C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D建造防护林防风阻沙25、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8、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B C D二、 多选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B.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不相关C. 物质和能量都是循环流动的 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2、下列措施中,属于利用化学信息来防治害虫的是( )A利用紫外灯诱捕害虫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害虫C播放结群信号录音诱捕害虫D利用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雌雄交配3、下列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 )A北极苔原 B海洋 C沙漠D热带雨林4、以下不属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实例是( )

9、A.使用毒鼠药控制农田中老鼠的种群生长 B.某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可降解有机污染物 C.某种动物在其种群密度较高时繁殖能力下降D.某森林鸟类的数量因害虫的数量的增加而增加5、 澳大利亚原来并没有仙人掌类植物,当地人从美洲引种一种仙人掌作为篱笆,结果仙人 掌过度繁殖,侵占大量的农田和耕地,给当地生态造成危害。此事例说明( )A.不适当地引进外来物种有可能造成生态危害B.外来物种都不能在当地生长和繁殖C.外来物种都能改良当地的生态环境 D.一些外来物种能适应并影响当地的环境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10、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

11、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答案一、单选题 15DBDBD 610CBCAB 1115BBBBD 1620BBDAD 2125ABCDA 二、多选题 1、AD 2、BD 3、BD 4、BCD 5、A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