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不怕远征难.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975576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9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红不怕远征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红不怕远征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不怕远征难.doc(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质课教案红军不怕远征难讷河市六合镇中心学校 姜晓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分析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的历史意义、红军胜利的意义。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阅读长征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在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意义时,要用比较、联系等方法,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审视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二、教学重点 中央红军的长征和遵义会议三、教学难点 遵义

2、会议的历史意义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支持五、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前奏: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送红军(播放)问:学生是什么电影的主题歌?(长征)。问:还知道那些文学作品或诗歌是描写红军长征的?(毛泽东的长征)。课件展示:毛泽东的诗七律 长征略加解释,指出诗中提到五岭、乌蒙、金沙、大渡河、岷山等地,只是红军长征经过的万水千山的一部分,设问“红军长征经过了哪些地方?经历了怎样的艰难险阻?为什么取得长征的胜利?”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带问题进入情景,激发兴趣,启动思维。) (二)新课讲授课件展示:本课课题及导学目标。 检查预示

3、:学生据红军长征路线图,标出经过省份、江河及重镇 课件展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与学生对比) 动脑筋(分组讨论):想一想红军为什么要离开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讨论归纳并课件展示: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不得不 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课件展示:红军长征图 学生活动:让学生据图说出红军前期长征路线,并说出发生的历史事件:(冲 破四道封锁线,渡湘江,渡乌江,夺取贵州北部重镇遵义)。过渡:这条路线是毛泽东的明智主张,不去湘西,改去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能保存实力。 动脑筋:想一想到遵义后,红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课件展示:遵义会议地点、参加人员图片 动脑筋:

4、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课件展示 :会议内容和意义 过渡: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到1935年遵义会议召开的14年里,党的主要领导换了几任,先是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大革命失败,接着博古等人犯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使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5年遵义会议后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后,革命从此一步步走向胜利,最终建立新中国。遵义会议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学生活动:据长征路线图,说说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哪些地方?发生什么大事? 学生在课件边讲边展示: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大雪山;通过草地

5、;终于在吴起镇和会宁胜利会师。 过渡: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终于胜利结束。 动脑筋: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课件展示:胜利的意义。 动脑筋(分组讨论): 1、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2、红军为什么能取得长征的胜利? 讨论归纳: 1、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还缺少粮食给养。 2、红军虽然被迫长征,但能及时调整战略,更换领导层,在毛泽东的指挥下,红军战士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终于取得长征的胜利。 思维碰撞(谈体会): 我们今天仍需要长征的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现实意

6、义? 讨论归纳: 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 ,坚韧不拔、战胜任何困难的精神。 三、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板书形式,由学生归纳。 四、布置作业 1、课件展示课文P65活动与探索第一题。 想一想,依据中央红军长征路线,说出红军渡过哪几条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情?2、观看有关长征的电影或电视剧,谈谈长征的精神。五、教学反思本课我不拘泥于教材和教案,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灵活设计教学内容,以教材作为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进行师生对话。既依托教材又跳出教材,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对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和教育,用课内充实课外,效果非常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综合

7、素质。 优质课教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讷河市六合镇中心学校姜晓红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 2、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3、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及意义; 4、知道香港和澳门区旗、区徽及含义; (二)过程与方法: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和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回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的由来,提高学生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 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三

8、、教学难点 “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 四、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 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 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支持六、教学方法 教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 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香港回归倒计时”盛况录像,进入新课的学习和探究。 二、探究新课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邓小平为什么要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怎样理解“一国两制”的含义?(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教师补充香港澳门问题的历史由来并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15页英国侵占香港示意图和香港问题

9、(大屏幕显示)16世纪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澳门的居住权。19世纪中期以来,英国通过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和1898年的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依次割占了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政府从未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并再三表示将在适当时候收回这些领土。“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2.香港和澳门分别在哪一年回归祖国?(1997年、1999年。)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相关插图,播放七子之歌,回顾体验那激动人心的情景。教师提示:闻一多所说的“七子”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大,到目前为止,

10、它们都已回归祖国怀抱。其中,台湾和大陆虽然还没有统一起来,但是在抗日战争胜利时,日本已经把它归还我国。台湾属于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是国际上公认的事实。 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5.组织学生根据“自由阅读卡”识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并说出它们的含义。(大屏幕显示) A.香港区旗含义: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祖国的怀抱中兴旺发达。红白两色,体现着“一国两制”的精神。 B.澳门区旗含义:五星象征祖国的统一,莲花等象征澳门及其自然环境,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绿色象征着充满生机的祖国。三、 布置作业:

11、1.根据 “活动与探究1”,先组织学生“想一想”:“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的?2.根据 “活动与探究2”,建议学生整理出一期专题板报,内容可以包含:香港地区经济的现状、香港历史的由来、中央政府对香港的基本政策、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的全国性法律、香港的未来与展望等。 四、 板书设计: 12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1、构想产生背景2、“一国两制”的含义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984 中英联合声明 1987 中葡联合声明 1997 香港回归 1999 澳门回归 五、教学后记: 教学本课前,我先让学生查找关于香港与澳门的历史由来,香港是如何一步一步被

12、英国侵占的,都签定了哪些不平等的条约,澳门是如何被葡萄牙占领的等相关知识。让学生先了解其历史来源,再让他们学习本课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教学,短时高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优质课教案伐无道,诛暴秦教学设计 讷河市六合镇中心学校 姜晓红一、教学目标基础知识目标: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况。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学会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情感目标 :认识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战争经过:第一阶段是陈胜、吴广起义;第二

13、阶段是项羽、刘邦起义,最终推翻秦朝的统治。三、教学难点难点: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秦亡前的活动属于农民战争而秦亡后的活动是属于封建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斗争。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五、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支持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秦始皇的一段录像,提问:秦始皇有何功和过?让学生分组讨论。2、教师小结:秦始皇功劳大但过错也不少,正是这些过错引发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导致强大的秦王朝迅速灭亡。今天我们学习秦朝是如何覆灭的。二、学习研讨新课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1、秦的暴政播放配乐图片秦阿旁宫、秦兵马俑、秦长城这些建筑何其雄伟

14、,壮观,气魄宏大。但修这些工程需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算一算 P57页“动脑筋”秦朝服徭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15)由此得出结论:(1)徭役沉重 提问:繁重的徭役有什么恶劣影响?(使农民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造成田无人耕,衣无人织,秦的统治不稳。)猜一猜 秦的市场上有一商人他卖鞋子的同时也卖拐杖,哪一种商品销路更好?(拐杖)为什么?(2)刑法严酷。(死刑有十多种,连坐、诛连、轻罪重罚等,)(3)赋税沉重。(这些都说明统治者残暴,引起民怨。人们诅咒秦始皇,公元前210年,他暴病死亡。)提问: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秦二世的统治又如何?(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黑暗(他任用宦官赵高,朝政混乱,成语“指鹿为马”就是赵高所为)。教师小结:正是秦的暴政,使人民苦不堪言,人民反对秦的残暴统治成为历史的必然,点燃反秦火焰的是谁?2、陈胜、吴广起义(1)请同学们表演历史剧大泽乡起义 (五名同学,一名讲述经过,两名演陈胜、吴广,两名演群众)(2)请一同学在黑板上画出起义进军路线图。(参考挂图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3)教师小结: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