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2975296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语文教案15金色的鱼钩_人教新课标.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五课 金色的鱼钩 教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

2、,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教学目标】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知识与技能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

3、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

4、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学会认读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课时安排】 1课时【

5、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歌吗?(播放视频) 师:刚才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是七律长征。 师: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 “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从 1934 年 10 月开始,到 1936 年 10 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中央红军长征前约 8.8 万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约七千人。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红军在长征过草地时发生的一段感人的故事。 2.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翻开发黄的历史,走进草地深处,来感受这个动人的故事吧!二、初读感

6、知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果稞、唐搪、敖熬、乞疙、电奄、壹噎、秀锈。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颧”左右结构。左大右小,注意左边字画较多,要紧凑。“鬓”上下结构。上小下大,注意上边的笔顺,笔画要紧凑。下面是“宾”“敛”左右结构。左大右小,左边最后一笔是提。(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他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出示词语: k tng o q

7、un bn g d lin yn i y青稞 搪瓷碗 熬夜 颧骨 两鬓 疙 瘩 收敛 奄奄一息 唉声叹气 噎住A. 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词语理解:瞻仰:仰望,恭敬地看。抽噎:一抽一抽地低声哭泣。支吾:说话含混躲闪。奄奄一息:形容呼吸微弱,生命垂危。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收敛:(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无边无涯:没有边际。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第一部分 (第1-2段):老班长接受任务。第二部分(第3-22段):老班长护送病号。第三部分(第23-33段):老班长壮烈牺牲。第四部分(第34段):我们永远怀念老班长。2.第一部分(1)品读第1-2自然段

8、,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 保护三个小病号过草地。 (3)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岁数不大但显得苍老,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 3.第二部分(1)品读第3-22自然段,“合不拢眼”指什么?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合不拢眼”指睡不着觉。是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如果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2)老班长为什么“喜出望外”?他的的心情怎样? 因为在饥饿威胁着我们的生命的时候,老班长在

9、池塘边发现了鱼,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三个小病号吃。喝了鱼汤,就可以走出草地了。老班长高兴地心情是无法形容的。(3)小梁发现了老班长的什么秘密?老班长是怎么回答的? 从来没见老班长吃过一点儿鱼。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4)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鱼?从中你体会到老班长身上有着什么样的品质? 老班长把鱼留给三个病号吃,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才能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舍己为人 忠于革命 无私奉献 (5)朗读: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

10、“老班长,你怎么”?这段话对小梁和老班长进行了什么描写?你有什么感受? 从小梁的表情、语言、心理和老班长吃鱼骨时的神情的描写,我们既感受到老班长吃这些草根和鱼骨头是多么的困难和痛苦,又表明小梁看到这种情景时内心的难受程度。 (6)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小梁为什么“哭”了? 这里的“哭”从表面上看,是“我”的意思不被老班长理解而委屈的“哭”,而实际上是“我”对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精神饱含敬意的“哭”。 (7)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为什么“我”会这样? 当“我”知道鱼的来之不易,以及老班长把仅有的一点儿东西都给三个病号吃,自己却硬咽

11、草根、用鱼骨充饥时,“我”的内心极为沉重。“我”实在不忍心喝下这少之又少的鱼汤,实在不愿意看着老班长忍饥挨饿,也实在不希望看到老班长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所以觉得手中的搪瓷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8)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这是什么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神态,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高尚品质。(9)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此时老班长心里想什么?“我” 心里又在想什么? 老班长想:小梁,你是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你一

12、定要把鱼汤喝了,才有体力走出草地。 “我”想,老班长把鱼汤都给我们喝了,自己却硬咽草根、用鱼骨充饥。身体一天比一天瘦弱,担心老班长走不出草地,心里万分沉重。4.第三部分 (1)品读第23-33自然段,接近草地边沿时,小病员是怎样的情形?老班长呢? 我们的病却越来越重。我还能勉强挺着走路,那两个小同志连直起腰来的力气也没有了。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2)老班长怎么对小病员说?大家心情怎样? 同志们,咱们在这儿停一下,好好弄点儿吃的,鼓一鼓劲,一口气走出草地去。 我们的精神显得特别好,四处去找野菜,拾干草,好像过节似的。(3)小梁他们发现老

13、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我们立即分了工,我去钓鱼,剩下的一个人照料老班长,一个人生火。(4)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是不喝鱼汤?老班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铭记党交给他的任务,没有喝一口鱼汤,把鱼汤留给了病员,一定要让三个小病员走出草地。 师:“我们”走到草地的边缘,老班长却牺牲了。5.第四部分(1)品读第34自然段,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我”为什么这样做? “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14、。 (2)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3)文章主要写的是老班长,题目为什么却叫“金色的鱼钩”呢? 鱼钩是老班长留下的,而且整个故事围绕鱼钩展开,鱼钩作为整篇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而且金色,作为一种光亮,神圣的颜色,正是老班长舍已救人,不惧牺牲,革命奉献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写照。四、课堂总结 师:学了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五、课堂练习1.我会写词语(衰弱)的身体 (饱满)的情绪 (坚强)的毅力(低沉)的声音 (斑白)的两鬓 (金色)的光芒2.我会组词。颧(颧骨) 搪(搪塞) 绣(绣花) 灌(灌溉) 塘(池塘) 锈(生锈) 六、作业布置1.有感情的朗读你感动的地方。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