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性格完善自我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974145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造性格完善自我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塑造性格完善自我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塑造性格完善自我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塑造性格完善自我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造性格完善自我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造性格完善自我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塑造性格 完善自我2性格概述(下)形成对“性格”的初步认识(下)(三)性格心理学1.涉及的基本概念性格心理学中涉及的概念很多,主要概念如下: 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有一个事物,通过视觉器官感到它具有圆圆的形状、红红的颜色。通过嗅觉器官感到它特有的芳香气味。通过手的触摸感到它硬中带软。通过口腔品尝到它的酸甜味道。于是,我们把这个事物反映成苹果,这就是知觉。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当前的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头脑中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直观形象的反映。客观事物一旦离开感觉器官所涉及的范围,对这个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就停止了。但是,知觉又和

2、感觉不同,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大量感觉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后形成的有机整体。 意识意识是指人脑所特有的反映内部和外部客观现实的机能,也指人在清醒时对自我和周围事物的知觉状态,它是自然进化的最高产物。无机物显然不可能有意识,有机物包括高级动物甚至人动物也不能说有意识,只能说随着进化阶梯的上升而逐渐出现了意识的萌芽。只有进化到人类,出现了组织结构比较发达的人脑和高度发展的神经系统以后,才产生了人所特有的意识活动。 无意识无意识指的是那种不知不觉、自己本人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它与不同言语、词和文字相联系

3、,但不能用言语来表述。弗洛依德认为:人的心理分为两个部分,把心理活动比作水上的冰山,意识是冰山的浮面部分,无意识则是它的水下部分。原始冲动和本能以及之后的种种欲望,由于社会标准不允许,得不到满足而被压抑到意识之中,但它们并没有消灭,而在无意识中积极活动。因此,无意识是人们经验的大储存库,由许多遗忘了的欲望组成。 认知认知是全部认识过程的总称,也叫认识。包括知觉、注意、表象、记忆、学习、思维、言语等及其发展过程和人工智能等领域。 本能本能是指物种由基因规定的生存能力。这种能力表现出来的行为即本能行为,其特点如下:在动物正常生活条件下,它随个体的发育阶段而陆续出现,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学习。具有物种特

4、异的适应性,即适合于解决一个物种在其常态生活环境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但在新异的环境中则未必适合。种内个体,特别是同性个体之间的表现模式大体是相同的。本能行为的实现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刺激的共同结果。本能行为在低等动物中的表现较少的受个体经验的影响,但在高等动物中则大都经过个体经验的加工。 动机动机是指由个人的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行为指向。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无论是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只要以某种形式指向一定的对象,并激发起人的活动,就可以构成行为的动机。动机总是和需要相联系的,如果说,人的各种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和机制,那么动机就是这种源泉和推动力的具体表现。 兴趣兴趣是

5、指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映。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是对客体需要的一种带情绪色彩的表现,它是在实践中形成的,既取决于客体和活动的特点,也取决于个体的特点,是客体的特征和个人特点相结合的产物。 冲突冲突是指相反的两个冲动或两个相反的希望的对立。在冲突产生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紧张的情绪,这种情绪一般是不愉快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冲突的结果是使一个冲动受到压抑。 态度态度是指一种对人、或事物、或概念的带有认知情感成分和行为倾向的持久的看法。较早的态度定义是由G.M.奥尔波特给出的,他认为态度是一种心理的或神经的准备状态,以过

6、去的经验为基础,有指导个人对有关对象(包括人和事物)做出反映的作用。 表象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表象通常体现为记忆效果,表现在回忆中。人在思维时也常常伴有事物的表象,而且有时对某些事物的解决还有赖于表象的帮助。此外,表象是从感知到思维的中间过渡环节,在人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2.组成结构性格心理学的构成部分如图11所示:图11 性格心理学的构成示意图从被誉为“古希腊医学之父”的希波革拉底,到后来前苏联巴浦洛夫以及现代瑞典的荣格,这些学者都在尝试着从不同的角度(包括血型、星座以及思维和行为习惯等),运用不同的方法将人性进行分类,以方便不同的人之间的互相了解。而四型

7、性格的分析则主要是在人格特质心理学的范围内展开的研究,即针对管理与人际关系所提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通过对这套工具的良好运用,可以对个人自己周边的朋友、伴侣、员工或者搭档等不同角色进行分析,从而在了解其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达到良好沟通的效果。3.研究目的对性格进行管理由于“性格决定命运”,所以管理好性格,就可以管理好每个人的人生。因此,对性格的研究,其目的在于对性格进行卓有成效的管理,而对性格的管理也有科学性与艺术性之分: 科学管理:共性与理性可以被发现和定义的、经验主义的,可透过研究获取数据和规律的管理; 艺术管理:个性与非理性可以被感受和欣赏的、非经验主义的,可通过体验因所处的环境可调整

8、的管理。性格管理的内容具体包括:“性格的发现”、“性格的确认”、“性格的控制”、“性格的改进”、“性格的驾驭”以及“性格的修炼”等六个部分。荣格说过:“人的行为并不是随机无序的,是可以预测的”,因此,每个人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同的行为是因为个人在执行大脑功能时有不同的偏好,这些偏好构筑成每个人的性格,成为每个人一生中对人、对事的重要取向。既然可以预见人性,学习和运用性格的知识,就可以帮助每个人来解决沟通、管理、销售、孩子的教育、夫妻情感、家庭经营等人生的重要问题。由此可见,“认识人,了解人,无所不能”! 人格测评认识自己,了解别人 1.性格的价值尽管“性格即命运”是句老套的话,但如果每个人都对其进

9、行深刻的剖析和理解的话,则可以产生很强的共鸣。因为它解释了一些让人们平常感到很困惑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通过性格这个视角来审视,则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起来。例如原来都强调以人为本,但如果个人连别人和自己都不了解谈何以人为本,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认识到人与人其实都是不同的,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性格本身是有正面和负面的作用的,每个弱点也都能找到相应的优点,例如冷静过渡就是畏首畏尾,所以只有懂得了把这种正面和负面的作用达到一种平衡才是快乐的人生。由此可见,每个人都不必因为自己的弱点而感到自卑,因为,性格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2.“认识自己,了解别人”的意义所在关于成功,可能每个人的理解都不同,有一些

10、掉到钱眼里的人会认为有钱就能成功,而实际上真正的成功应该包括和睦的家庭、健康的身体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等方面。著名的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就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则取决于其人际关系。其实,了解性格就是在帮助个人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样人生才是成功的,才是很有意义的。不难发现,生活中的很多冲突其实大都源自于性格。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大部分人只能够理解和自己性格模式相近的人,但缺乏对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的了解,因此,对其他人的做事方法难以苟同,并在生活、工作、家庭等各方面与之产生磨擦。 3.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四型性格分析,作为人类心理探索的工具

11、,其基本原理在国外已吸引了许多个人、商业和公司的高度重视,因为它所启发的领悟力足以令人改善自己、家庭及人际关系。 通过这种工具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从而排除成功的障碍,释放性格的力量,才能够享受生命全面成功的快乐。这个社会是以人为本的,万事万物都离不开人,要想解决问题,首先就必须理解人,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不同的人就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对待。4. 测评的原则“四型性格”分析,采用的是排他性的单项选择题模式,即测评题板中所列示的40道题目都必须选择且只能选择一个答案,相应地得到40个性格测试的结果。测评的结果对于每个人确认自己的性格类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确保测评的准确性,每个

12、人应务必遵循“选择真正的而非喜欢的类型”这个基本的原则。人生有两类重要的事情:第一类是应该做的事情,另一类是喜欢做的事情。这个世界上只有10%的、非常幸运的人能够把这两件事合二为一,即他们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他们所喜欢做的事情;然而,占90%的其他绝大多数人则有必要将“应该的”和“喜欢做的”事情予以明确的区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个人所喜欢做的事情往往是依据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为基础的,当个人有能力完成了很多应该做的事情之后,才有相应的资格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选择真正的而非喜欢的类型”基本原则,是强调进行性格测评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坦诚地剖析真实的自我,而不能保持着讳疾忌医的心态,有意或无意地回避自己所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了更好地遵循这个基本原则,同时很好地克服“测评题目难于选择”的问题,具体操作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依据来进行选择: 第一感觉最适合的类别; 朋友眼中的自己; 幼儿时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