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下《木兰诗》课文导学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970431 上传时间:2022-10-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下《木兰诗》课文导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木兰诗》课文导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七下《木兰诗》课文导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下《木兰诗》课文导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下《木兰诗》课文导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七下木兰诗课文导学 一、课文导读一文题诠释?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是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女英雄。木兰在历史中不一定确有其人,但女扮男装却实有其事。木兰只不过是这些女子的代表而已。二谋篇立意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本诗以时间为序,采用比兴的手法,表达了农家女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参军,捍卫国家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聪慧勇敢、坚毅质朴、不贪功名、热爱家乡的巾帼英雄形象。三层次划分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局部。第一局部第13自然段:表达木兰代父参军,踏上征途。第二局部第4自然段:概写木兰十年来的征战生活。第三局部第56自然段:表达木兰还朝辞官,回乡与亲人团聚。四写作特点及借鉴写

2、作特点1.详略得当。这首叙事诗,有集中完整的故事情节,在叙事上有详有略,详略得当。诗歌对木兰代父参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那么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2.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木兰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女子,也是一位金戈铁马的英雄。诗歌对木兰的刻画形象生动,如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局部:“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盛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

3、年缠绵的情怀。对一个初出远门的女子来说,既感到新鲜,又怀念家乡,怀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坚强的性格。3用词精当。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着、“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跃、淳朴可爱的性格。借鉴:?木兰诗作为古代民歌,在表现人物、表达情节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不闻机抒声,惟闻女叹息和“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的渲染,“不闻但闻的反复,“万里赴戎机六句的高度概括,“火伴皆惊忙的侧面烘托,“雄兔雌

4、兔的比喻等等,都给读者一种清新、质朴之感。正因为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读者才看到了一个英雄的木兰勇敢而可爱的形象,才使木兰像史诗一样载入了中国文学的史册。二、课文重点难点疑点导学一重点难点句子导学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导学: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不闻“惟闻两句对偶。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导学: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参军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女亦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

5、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导学:一方面写征途的边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衬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概。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假设飞。导学:这句话紧承第三自然段,是对上段描写的飞驰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说明驰抵战场。也把行文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上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5爷

6、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导学:此六句写了家人的不同举动,合乎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欢乐氛围,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二重点段落导学对最后一自然段的诠释。导学:最后一自然段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别特征明显,而在战场厮杀时要分出男女就困难了。同时,这个比喻还解释了搭档的诧异,也对读者产生的疑问作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解答;也可将这几句看成是木兰对搭档的答复,从而表现木兰机智聪明,又充斥豪情的神态表情;也可看作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三疑难解惑1如何理

7、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导学: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绩;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理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劲淳朴的优秀品质。2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这样的繁简处理?导学: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这首诗所要突出的不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那么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顿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淡漠和远离。一个女孩儿在战场上拼杀了十年之久,立下赫赫战功,其勇武强悍可想而知。但作者和广阔读者喜爱的并不是一个没有女性特点的女强人,所以,战场上的厮杀略写,而以“木兰是女郎为构思核心着力写木兰作为女孩儿对父母的牵挂,写她入闺房、巧梳妆,写她打扮得娉娉袅袅光荣照人的风姿神韵。这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屈指可数的。这样的繁简安顿就起到了突出人物特征、表现作者倾向的作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