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970026 上传时间:2023-08-2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耕道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1目 录第一章 项目概要31.1项目背景31.2项目建设范围和建设规模4 1.3项目工期41.4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51.5效益分析51.6组织管理5第二章 项目区概况62.1地理位置及范围62.2气候条件62.3社会经济62.4地形、地貌及土壤72.5天然建筑材料72.6项目区机耕道现状72.7交通、电力、通信8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0第四章 规划设计114.1指导思想114.2选项原则114.3规划原则124.4 建设标准124.5规划设计13第五章:项目概算及投资135.1投资概算135.2投资14第六章

2、施工组织设计146.1施工条件146.2施工进度计划15第七章 综合效益分析157.1经济效益157.2社会效益157.3生态效益16第八章 组织实施与运行管护168.1组织机构及职能168.2项目实施方式178.3项目管理措施17第九章 环境影响与评价189.1环境现状分析189.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189.3对策与措施18第一章 项目概要1.1项目背景进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牧民收入较快增长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

3、一目标,结合*村实际,大力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机耕道建设,采取综合措施,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坚持把促进农牧民增收、农业增产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中心任务。提升农业基础设施是满足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要求,通过建设机耕道方便农业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当地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建立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从而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高产高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自然灾害抵御力,确保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项目建设地点为*村1组6组,该区域集中了*村大部分农田,但由于缺乏机耕道等基础设施,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机械化作业率不高,群众农业生产时间成本、人力成本高,生产效率低下,制约了当地农业发

4、展。因此,通过项目建设有利于*村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发展,有利于提高机械化作业,有利于减轻农牧民群众农业生产成本,项目区群众热切希望能进行项目建设,大力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生态平衡,稳定农业生产,增加农牧民收入。1.2项目建设范围和建设规模建设范围:*村16组建设规模:项目拟建设从*村16组的机耕道一条,总长为3500米,标准为四级砂石路面。1.3项目工期2014年3月2014年8月1.4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项目概算:该项目总投资为37.73万元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37.73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为30万元,群众劳务折资7.73万元。1.5效益分析该项目建设后能极大改善*村农田基础设施现状

5、,缓解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困难局面,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利于推动*村农业生产现代化、规模化和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推动*村新农村社会主义建设。1.6组织管理 根据*县项目组织管理的有关规定,项目组织机构建设按照统一组织、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以保证项目建设有序开展。1、成立由*村驻村*为组长,村委会主任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中的指挥、协调、监督、管理等工作,保障项目顺利实施。2、实行层层分级负责制,建设项目签订合同,进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奖罚分明。3、强化项目建后管理,签订建后管理责任书,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项目建后效益的发挥。第二章 项目区

6、概况2.1地理位置及范围*乡*村地处318国道旁,东与*县*乡*村接壤,平均海拔高度*米,离县城*公里,距离乡政府*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东经*。2.2气候条件全境内平均海拔3650米,全年平均气温为7.18度,八月份最高气温为9.4度,一月份最低气温为-16.5度。年平均降雨量为441.9毫米,其中最高降雨量为796.6毫米,最低降雨量为262.3毫米,全年无霜期为206天。2.3社会经济全村耕地总面积*亩,辖*个村民小组,共有*户,1389人,劳动力*人;有牲畜*头(只、匹)。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为1470万元,第二产业收入为801万元 ,第三产业收入为719

7、万元,年人均纯收入7535元。2.4地形、地貌及土壤项目区地势平坦、宽阔。由于受水热条件影响,土壤多为耕种山地灌丛高原土,耕种草甸土等。根据县农牧局提供的有关土壤资料,土壤沉积物质含量多,土壤较细,砾石含量少,土层厚度在3050CM,适宜耕种。 030CM土层为暗红色,质地松散,0.11.5CM卵石含量少,适宜农作物生长。3050CM土层为暗灰棕色,土质为粉砂质,1.55CM卵石含量约30%。 2.5天然建筑材料路基取土:路基取土主要从机耕道周边取土,可利用修建排水沟、土渠的挖土取土。砂石料场:由当地群众自主开采、运输。项目区内有砂场一处,可以为项目建设提供材料。2.6项目区机耕道现状项目建设

8、区现有机耕道为群众进行农业生产时自主开建的机耕道,路面崎岖不平,农业机械难以进入农田作业。该项目就是在现有的机耕道基础上进行优化合理布置修建。2.7交通、电力、通信项目区距离*市区*公里,距离*县城*公里,共有2条乡村道路贯穿全境,出入方便;318国道线贯穿全境内,路况较好。项目区内电力供求正常,三期农网改造工程覆盖全境,电力设施有保障,能够满足生活、生产和施工用电的需要。通信通畅。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是促进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通过项目建设,可降低生产成本、和及时播种提高粮食产量。通过粮食增产来增加项目区农牧民收入,改善项目区农牧业生产和农牧民

9、生活条件。(2)是项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项目区农田集中连片,但由于缺乏最基本的农田设施机耕道,制约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因此项目的实施,对于保障项目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3)是发展高效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青稞、小麦、油菜、马铃薯是项目区的主要农作物,随着农田基础设施的改善、农业机械的使用,促使项目区粮食生产条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提高产量,对项目区经济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十分必要的促进作用。在项目区内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力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农业生产质量。这既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牧民增收的需要,故项目的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10、。3.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群众对项目建设积极性高。由于项目区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改善,项目区群众对项目建设的积极性高涨,在项目申报前,驻村工作队召开群众大会,听取了项目区群众意见,结果表明,项目区群众对项目建设积极性高,项目区群众基础好。(2)组织有保障。*乡人民政府及*村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对项目建设高度重视,项目区*村委会连续多年被评为*县先进村委会,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3)项目有基础。项目区乡、村均通地方公路,交通十分便利,为项目开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交通运输保障。项目区内砂石等基础料场资源丰富,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项目建设目的明确,逐步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水平和防抗灾能力

11、,增强农业经营质量和效益,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符合*自治区经济发展规划。项目区农作物资源丰富,农牧民群众有长期农业生产实践经验,项目建设基础可靠,开发前景良好。从本项目投资的回报性来看,项目无论在经济、社会还是在生态上都有显著效益,可见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第四章 规划设计4.1指导思想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牧民持续增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在发展现代化农业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新农村建设做出积极贡献。项目区规划设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12、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农业增收为目标,以“增产、增收、增效”为着重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行农业先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切实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项目区农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和农业产业升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小康社会建设。4.2选项原则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坚持规划先行,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任务,确定重点区域,明确资金的重点投向。2、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根据区域的资源条件和主导产业的特点,因地制宜,项目建设符合农牧民群众的急需,符合项目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3、效益优先、务实求效。项目建设既要讲究经济效益,也要讲究社会效益。力戒形式主义,严禁劳

13、民伤财的形象工程。4.3规划原则(1)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2)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3)坚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原则;(4)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5)坚持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原则;(6)统一规划、统一整理、统一布置,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要结合;(7)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要求;(8)依法保障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4.4 建设标准本项目规划设计标准按照*自治区农业基础设施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确定。以现成的田间作业道路为基准,结合农田林网防护节水设施的布局及现代农机作业等要求合理布局,力求达到机耕道路

14、布局合理,顺直通畅,晴雨天通车的目标。机耕路建设按照田块格局设置,高出田面40cm,机耕道与*国道、村道公路连接,设计行车道净宽4.5m,设计标准为四级砂石路面。机耕路结构采用20cm砂砾石路面,基础采用素土压实,结合灌溉设施,配套桥、涵和农机下田(地)设施,方便机械作业。4.5规划设计通过项目后,改善*村2500余亩耕地基础设施现状,修建标准的机耕路3500米,为推进*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机耕道布置编号长度(m)11500280036004600合计机耕道长度为3500米在机耕道中根据生产和排水需要布置涵管38座,标准为2米的涵管拼接。第五章:项目概算及投资5.1投资概算建筑材料和

15、人工费用为*市2012年度第四季度费用 本工程地处海拔3650米,按规定人工及机械费分别乘以1.0和1.0,采用预算定额编制概算,应对定额进行调整。定额调整系数取1.05。本工程类别为二类区,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标准为71.82%,施工津贴3.5元/天,标准工资165元/月,计算人工工时预算单价为4.08元/时。材料来源:涵管从*购买主要材料预算价格按材料市场价+运杂费+采购保管费计算5.2投资本项目投入总资金为37.73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投入资金为30万元,项目区群众投劳折资7.73万元。项目概算表如下:序号建设内容规模单价(元)投资国投自筹1机耕道3500米9031.526.774.732涵管38座8503.23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