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计心理学考试复习题一什么是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我们可以说设计心理学是研究设计过程和接收过程人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设计心理学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手段去研究决定设计结果的“人”的因素,从而引导设计成为科学化、有效化的新兴设计理论学科。设计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消费者,还应该包括设计师。因此,设计
2、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是消费者心理学,另一个重要的内容是设计师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的目的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与知觉是心理学里两个较为基础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感觉是知觉产生的基础: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产生的基本条件,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反映的感觉,就不可能有反映客观事物整体的知觉; 2. 知觉是感觉的深入与发展:一般来说,若能对某客观事物或现象感觉到的个别属性越丰富、越完善,对该事物的
3、知觉就越完整、越准确;3. 知觉是高于感觉的心理活动:但知觉并非是感觉的简单相加之总和,它是在个体知识经验的参与下,以及个体心理特征,如需要、动机、兴趣、情绪状态等影响下产生的。感觉和知觉的区别与关系感觉知觉产生的来源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它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活动以及客观刺激的物理特性;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进行综合和解释的心理活动过程,表现出了人的知识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参与;反映的具体内容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生理机制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
4、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知觉特性知觉具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等特性。三、知觉选择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知觉的选择性就是在许多对象中优先地把某些对象区分出来予以反映,或者在一个对象的许多特性中优先地把某些特性(如对象的标志、性质)区分出来予以反映。四、知觉的整体性及两方面含义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知觉的整体性表现为两个方面:1、部分对整体的影响;知觉的整合作用离不开组成整体的各个成分的特点,尽管图中这些圆点和线段没有完全用线封闭起来,但仍能看到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这是因为我们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知觉依赖于事物的整体特性。当看到不完整的几何图形,心目中
5、仍能将缺少的部分补足,完成一个整体的形象2)周围联系对知觉的影响:当人对事物的感知受到周围与之相关事物的影响时,人的知觉产生整体的归类效应,这种相互作用的联系对知觉的影响称作为境联效应。人的知觉会因境联不同而有所不同。知觉的理解性:通常人们习惯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判断事物的对错或者真伪,即表现为当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自己以往的思维,或者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是因为人的知觉系统里,有一个重要的特性理解性在发挥作用,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它含有两层意思:其一,需要人储存的相关知识经验尽量丰富;其二,知觉的理解性对当前对象的感知更加
6、详细和精确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认知模型”:人认知事物的心理过程通常包括从开始注意,到记忆、学习,最后问题求解等方面,即感知-思维-行为的过程。信息处理表:忆结构有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感官记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感官记忆是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瞬间记忆(一般按几分之一秒计算)。感官记忆只留在感官层面,如不加注意,马上就会消失。短时记忆是指当我们注意力集中于刺激感官记忆的信息的时候,这些信息立刻被我们意识到了,这时候就转入了短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个体可以刺激发生同时能
7、够意识到并保持在20秒左右的记忆。生活中我们从电话本里查找到一个电话,然后凭记忆按下电话号码,可是打完电话你却完全记不起电话号码了。这就是你运用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短时记忆经过复习后就会进入长时记忆,但是如果不加复习就会遗忘。 需求与价值社会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其优先次序可以排成梯式的层次,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需求层次理论是解释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重要理论。其提出个体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层次与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而各种需求间有高低层次与顺序之分,每个层次的需
8、求与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体的人格发展境界。因此,这三者之间彼此相关,且相互影响和制约。(1)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求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吃饭、穿衣、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2)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的实力的欲望。 (3)社交需求社交需求又叫爱与归属的需求,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和理解,
9、是对信任、温暖、友情、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它与个人性格、人生经历、生活区域、生活习惯、民族、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悟,无法度量的。如果社交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觉得缺乏他人的关心,甚至认为自己对世界没有价值或者对社会产生敌意。4)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例如成就、名声、地位和晋升机会等。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5)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10、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性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是人处于最激荡人心的时刻,是人的存在的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这时的人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销魂的感觉。 五、设计的需要也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审美需求在日常生活中,美是每一个人追求的精神享受。当我们接触任何一件有存在价值的事物时,它必定具备合乎逻辑的内容和形式。虽然由于人们所处经济地位、文化素质、思想习俗、生活理想、价值观念等不同而审美观念各异,但单从形式条件来评价
11、某一事物时,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在大多数人中间存在着一种基本相通的共识。例如高大的杉树、耸立的大厦、巍峨的山峦尖峰等给人以上升、高大、威严等感受,因为它们的结构轮廓都是高耸的垂直线;而一望无际的平原、风平浪静的大海等由于以水平结构为主,会产生开阔、徐缓、平静等感受。这些源于人们长期生产、生活积累的共识使我们逐渐发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包括比例与尺度、从属与重点、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联想与意境等等;功能需求虽然“房子是住人的机器”、“功能至上”等极端的观点已不再是现代设计的主流,但毫无疑问功能的实现仍然是设计得以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将实用作为美学主要内容、将功能作为设计追求目标,这种
12、简约务实的创作思潮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仍不过时;文化需求简单的说,文化是人们用长时间累积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因此,会因地域、历史、信仰等呈现迥异的面貌。中国杭州和英国伦敦都以出产优良的雨伞闻名,但由于对文化的需求不一样,两地雨伞所采用的形式、材料、色彩相差很大。每个设计都有具体的受众,设计是否成功与对他们文化的契合程度密切相关。一个设计如果忽略了受众的文化需求,就无法得到他们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喜爱。如果说功能是设计的本体,那么文化就是设计的灵魂。 评价的原则是什么?如何运用?减量化、再使用和再循环又称为“3R原则”,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动机是如何产生的?动机是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
13、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因此,动机是人们采取行动的原因,它既为行动提供力量,又提供方向。动机可能是积极的(促动人们去做某事),也可能是消极的(促动人们避免做某事)。六、影响人的动机因素有哪些?影响人们动机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年龄、能力、知识、兴趣、价值观、审美观等内部条件和社会观念、环境因素等外部条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七、不同的弱势群体具有的不同的行为特征心理?目前一般把弱势群体分为两类:生理性弱势群体和社会性弱势群体。前者沦为弱势群体,有着明显的生理原因,如年龄、疾病等
14、;后者则基本上是社会原因造成的,如下岗、失业、受排斥等。 (1)儿童行为心理儿童的行为由于受到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限制,在设计儿童产品过程中,主要从成长环境和生理特征情况来分析,一方面我们要保护好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同时又要让儿童的生理健康成长,这类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安全,健康。如在儿童抽水马桶的设计上就需要考虑儿童的体型小的特点,巧妙的在成人马桶上安装一个符合儿童用的盖板,盖板使用环保材料,这种设计本身就使得儿童上厕所变得更加方便和放心。(2)老年人行为心理在老年人的产品使用行为过程中,本身受到生理条件的限制,功能优化,设计人性化,操作简捷化是如何设计符合老年人产品的三大重要因素,并且随
15、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对这一群体的设计研究就显得更为重要,除了考虑生理因素之外,在设计同时更要考虑老年人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需要,比如,现在的手机一半操作比较复杂,机械感比较强,对于老年人来说只要能够作为“通话的工具”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一些手机的附加功能反而增加了其操作的难度以及对老年人心理上的操作施压。 (3)残疾人行为心理现在社会中开始慢慢对一些特殊的残障人士进行了产品设计,比如我们会对盲人就会设计一款具有GPS导航功能的导航导盲手杖,这个产品的设计正好符合了残障人士对于弥补生理行为缺陷的需求。另一方面,作为社会人群的一份子,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将该产品设计成与普通的手杖一般,而这种考虑人一般性的设计,恰恰满足了残障人士心理需要。这种设计动机在于让残障人士不依赖别人而独立生活和工作,让他们从心理上排除掉自卑感,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来。如何考虑对弱势群体的设计与表现关爱?八、心理学研究方法?* 在调查中通常采取四种方法:观察法、用户访谈访(谈法分结构式访谈和无结构访谈两种。)或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和实验法,主要目的是收集与设计有关的资料和积累经验。九、设计思维的过程?设计的过程与结果都是通过人脑思维来实现的。图解思考可以看成是作者与设计草图的相互交流,通过眼、脑、手和速写四个环节的相互配合,信息从纸面到眼睛到大脑然后返回纸面,不断经历添加、删减、变化的循环思考过程。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