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应制造业新潮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62966524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策应制造业新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策应制造业新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策应制造业新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策应制造业新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策应制造业新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策应制造业新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策应制造业新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思威力(Dan Swinney)位于芝加哥西郊办公室的墙上,挂着一副30年前拍摄的黑白照片:大 工厂机器轰鸣,他脚踏一堆钢管,和工友笑谈甚欢。那时,他是芝加哥郊区一家钢铁厂的机 械师。但就在拍摄这张照片后不久,这座工厂也淹没在当时制造业的倒闭潮中。现在58岁的他,是芝加哥制造业复兴委员会执行理事长,在离开工厂的30年里,他致 力于探索制造业衰退的原因。他对财经记者表示,如果政府、企业和社区能采取恰当措 施,当地 80的制造企业原本不会消失。不过,思威力曾经所在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已不可能在美国重新崛起。在探索经济复 苏的过程中,包括美国在内的经济强国纷纷将砝码压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曾任白宫

2、科 学技术政策办公室高端制造业助理主任的斯瑞达柯塔(SridharKota)对财经记者表 示,美国制造业的未来将由高端制造业和高技能的工人主导。这似乎被部分标杆性企业“重返美国”的举动所印证:媒体报道称,最新潮的谷歌眼镜 组装线将设在加州硅谷;苹果CEO蒂姆 库克宣布,今年将把一条Mac产品生产线移回美国; 德国SGL/宝马公司也投资1亿美元,在华盛顿州生产一种碳纤维材料,再运回德国用于宝 马新型“超大城市”电动汽车。部分企业生产线高调回归,并不代表美国制造业整体复兴。一些研究机构估计,美国大 约四分之三的研发产生于制造业,但过去30年间制造业基础的流失和瓦解,已经大大削弱 了美国的科技竞争力

3、。美国制造业协会副总裁卡里克(Gardner Carrick)对财经记者表示,美国有三个需 要解决的症结:确保公司不论规模大小都有能力和动力推进先进技术的研发;保证劳动力的 人才库具备各种层次能力的选择;最后就是解决税收、监管和员工福利等结构性成本。系统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市场作用和企业努力,美国联邦和州政府也试图有所作为。在 涉及制造领域,尤其是高端制造业复苏的重要环节,比如基础性科研支持、劳动力资源的教 育培训以及立法和规范环境等方面,一些政策行动在争议声中陆续登场。筛选新科技2013年 4 月,第一届高端制造业年会将在纽约州特洛伊市举行。负责组织会议的纽约 州伦斯勒理工学院教授、自动化技术

4、和系统中心主任文庭永(John Wen)告诉财经记者, 他们筛选出今年最受关注的科技领域,分别是高端材料、能源科技、信息化智能制造和增量 制造。大型企业的研发方向,与此表现出相当的重合度:通用电气正在研发的“工业互联网”, 将通过计算机网络统一计算和管理机器、设备和内部网络,做到资源最佳配置,提高设备使 用寿命和性能,减少能源消耗。IBM等多家公司研发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将通过新方法 收集和分析海量数据。可被广泛运用于下游行业、一旦创新突破就会大大惠及下游行业生产力的技术,更受政 府的青睐。奥巴马政府重点规划和投入的三项国家级动议是:国家机器人计划、国家纳米计 划和国家材料基因计划。无论是产

5、业界还是政府,都将美国高端制造业的未来寄望于科研创新能力。但美国的科 研能力正因上一轮制造业大规模外迁而受到侵蚀,其创新能力逐渐与德国日本等国家拉平, 在特定领域甚至落后于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制造业经历了明显衰退。 1979年2010年间,美国制造业 工作岗位从1.94亿个降低到 1.15亿个,降幅为40.7,其中, 2000年2010年尤为明显, 共有5900万份制造领域的工作消失,降幅为33.8。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过去13年, 每季度平均有占总数3.5的工厂关闭,而仅有2.6的工厂新开。事实似乎表明,美国企业在本土保留核心研发、将规模制造外包或外迁的模式,或难符 合新一轮技术革

6、命的特征:电子与通讯产业可模块化与可复制化的特点,加快了知识的溢出 效应,由美国公司巨资开发的技术很容易被海外公司获得,并抢先开发为可商业推广的产品; 制造业大规模外迁还造成本地产业链断裂,进而损坏产生创新的基础结构,不少企业的研发 部门也随之迁往他国。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的数据显示,2000年美国的高端科技产品尚有50 亿美元的贸 易盈余,到了2011 年则逆转为高达990 亿美元的赤字,占总体贸易赤字的17。在半导体 记忆存储装置、锂电池、平面显示器、机器人、太阳能电池、高端照明、氧化物陶瓷等领域, 美国曾经是技术的发明者,现在却落后于其他国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石(Willy Shih

7、)对亚马逊电子书Kindle组件进行的生产成本分 析显示:Kindle由美国设计,其主要技术电子墨水在美国生产,但在185美元左右的总生 产成本中,有美国公司参与的仅为40美元50 美元。美国公司并非不愿意生产更多组件, 但由于在显示屏技术上整体落后于外国公司,不得已选择了外包。最令石教授担忧的是,当美国公司依赖于将显示屏外包生产而不再进行相关创新,失去 的不仅仅是某一项技术,而是整个显示屏行业及其可能派生的其他技术。通用电气(GE)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曾表示,GE在2008年开始意识到这种外包 模式的不足:在家电业务上,一些曾经的外国供货商吸取和改进了GE的技术,最后变成了 竞争对手,抢

8、走了客户。伊梅尔特写道:“那是一个生死存亡的时刻,要么快速、彻底改革, 要么消失。”现在也是关乎美国高端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关键时刻。华盛顿“科技政策智库信息技术和 创新基金”(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lnnovation Foundation)总裁阿特金森对财 经记者表示,振兴制造业最大的意义在于从贸易上重新平衡美国经济;制造业产品占全球 贸易的 80,如果美国想改善外贸赤字状况,偿还债务,就必须生产和出口更多产品。科技商业化在俄亥俄州和宾夕法尼亚州交界线附近,小城扬斯顿曾经是一座破落的钢铁城。去年秋 天,一股新鲜的空气开始弥漫,当地居民很乐意探讨高科技即将给生活带来

9、的变化。2012年10月,美国第一个制造业创新学院一一国家增量制造业创新学院(National AdditiveManufacturingInnovationInstitute, 以下简称增量制造业创新学院)落户在 市中心一栋1.2万平方英尺的建筑里,这里原本是扬斯顿商业孵化器的一栋仓库配楼。这是奥巴马政府提议在全国建立的15个制造业创新学院的第一个,目前包含80多家公 司、9个研究型大学、6 个社区学院以及18 个非营利机构。2012年3月,奥巴马政府宣布由联邦政府投资10亿美元成立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ational Network of Manufacturing Innovation,

10、 以下简称创新网络),包括增量制 造业创新学院在内的15 个学院是构成创新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分别聚焦于研究某一种平 台性科技。“建立全国制造业创新网络是奥巴马政府的一个创新。”卡里克说。其目的是让科研机 构产生的成果更有效地在制造业领域得以运用。以新材料为例,通常情况下从开发到应用需要10年到20年时间。比如手机用锂电池, 20世纪70年代提出概念,到90年代才实现产品市场化;如今40年过去了,锂电池还是不 能大规模应用于电动汽车。今年 1 月,美国总统执行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和高端制造业国家项目办公室联 合发布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初步设计,提出为填补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断口,创新网络 将

11、主要支持介于“发现/发明起步阶段的创新”和“商业化之前开始规模生产时期的创 新”,即在“科技就绪水平量表”里相当于在4档7 档的技术。在“科学就绪水平量表”中,1档3 档技术一般是指产生一个想法并在实验室里呈现 出来的阶段;4 档-7 档是指,在实验室已经可以做出供展示的物件原型和进行小量生产,到 规模生产供应市场之间的阶段。1 月底,增量制造业创新学院的会员结束了第一轮项目申请,学院媒体负责人 ScottDeutsche 表示,目前重点是如何商业化增量制造技术。文庭永对财经记者表示, 创新网络的特别之处,是可以助推众多中小企业创新。 一般情况下,20 人到 100人规模的中小公司获得新技术的

12、难度,要远远大于大型企业。十年前,文庭永的团队曾帮助一个小型公司将一种先进燃料电池膜转换成可以生产的产 品。他们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一个名为系统合成(system integration)的网络找出哪些 部分在工业界已经有解决方法、哪些部分尚未解决,对不能解决的部分进行研究,再做出不 同模型并选出最优,最后将技术输入系统合成,形成一整套生产线。一些人相信,这套模式将成为创新网络的核心之一,即帮助小公司评估其科技成果的商 业化价值,并缩短其商业化的时间。“如果有一个小公司想要评估一项新的技术是否能大规 模生产,那就可以去创新网络,调出网络上的资源,很快就能够评估技术的风险或者欠缺哪 些环节,进行

13、补充。”文庭永说。信息技术和创新基金的传播总监诺顿(St eve Nor ton)表示,创新网络加快了技术产业 化过程,也降低了创新成果外溢、被国外公司攫取和商业化的风险,有望将更多制造业保留 在美国本土。创新网络的设计,还可以让中小企业共享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工具,降低其研发成本。AST2 是扬斯顿的一家小型科技创新公司,是最初参与申请加入增量制造业创新学院的 公司之一。它的主要业务是利用“云技术”向高中、社区学院和大学提供3D打印相关的技 能课程,目前大约有 600 名学生注册,大多数合作的学校将这种远程学习计入获得学位的学 分。AST2每年需缴纳5万美元会费,总裁斯科特(Jack Sco

14、tt)告诉财经记者,他最 希望共享创新学院的3D打印机,供其学员远程使用。小型公司可以配备3000美元一5000 美元左右的小型机器,但一些复杂零件需要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型3D打印设备,超出一般 公司的承受范围,共享、远程操作的技术,将是这些学员的必备技能。创新网络源于德国“弗朗霍夫模式”(FraunhoferModel),通过合同形式从政府和产 业取得70%的资金,剩余30%基础资金根据9 : 1的比例,分别来自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 通常用于产业化前期研究。不过卡里克指出,弗朗霍夫模式更多体现的是政府-企业模式,而美国更倾向大学-企业 模式。“美国政府只能出资帮助建立一些基础设施,然后退居幕

15、后,最终由公司来决定要发 展哪些科技和产业。”作为第一家创新学院,增量制造业创新学院的运作模式颇具开创实验性。未来三年,其 运营将由国防部出资3000万美元,环境部、商务部等其他四个政府部门岀资1500万美元, 以及申请团体共同出资4000万美元,此后将逐渐过渡到自负盈亏。培训新工人工人在美国并不是一个值得骄傲的职业,长期以来它和肮脏、枯燥和无趣这几个词有关。 德勤咨询和制造业学会2011年8月进行的公众对制造业的看法调查显示,大多数受访 者认为制造业对美国经济非常重要,但在他们愿意选择的职业上,制造业在七项主要产业中 倒数第二,在18 岁一24岁的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中,制造业被列为最不受欢迎的

16、行业。芝加哥市仅存的两所职业培训学校之一,奥斯汀工艺学校的负责人埃丽卡思威力(Erica Swinney)对财经记者表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或许将慢慢改变这些不良印象, 因为工作技术含量更高,工作环境也更安全、舒适。2007 年,埃丽卡的父亲老思威力在芝加哥西郊一个黑人聚居区创立了奥斯汀工艺学校。 今年春假前一天,四五个黑人学生正在一个堆满仪器的教室里练习操作数控机床等电子设备, 旁边的展示架上摆放着他们用电线、钢条、芯片等制作的简易机器人。工艺学校提供9 年级12 年级的课程,包括基础阅读、数学和制造业的基本技能。课 程内容是在征询制造业企业的需求后逐渐形成的,教学过程中学校一直和企业保持联系,企 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甚至向学校“预定”在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为他们提供资助。芝加哥都会规划部政策研究员韦尔(Simone 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