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设计史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近代设计史作业(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近代设计史作业 名词解释装饰艺术运动:是一场席卷欧美的国际性设计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兴起,到30年代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流行设计风格,影响到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纺织品设计和服装设计等等几乎设计的各个方面,是本世纪非常重要的一次设计运动。它的名字来源于1925年在巴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结合了因工业文化所兴起的机械美学,以较机械式的、几何的、纯綷装饰的线条来表现和埃及等古老文化物品或图腾。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
2、、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现代主义设计: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运动的内容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设计的民主主义倾向和社会主义倾向;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钢筋混凝土、平版玻璃、钢材的运用;新的形式 反对任何装饰的简单几何形状,以及功能主义倾向,打破了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和建筑完全依附干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平面设计: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透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和文字,借此作出用来传达想法
3、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具有艺术性和专业性。月份牌:卡片式的单页年历,方言指日历。 清代末年和民国初年以后,上海原有的小校场木版年画已逐渐被新崛起的“月份牌”画所取代,嬗变出上海年画史上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月份牌”画成为中国年画史上异军突起的一个新品种。点石斋画报:中国最早的旬刊画报,由上海申报附送,每期画页八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创刊,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停刊,共发表了四千余幅作品,反映了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和中国人民抵抗外侮的英勇斗争,揭露了清廷的腐败丑恶现象,也有大量时事和社会新闻内容。当时参与创作的画家除吴友如和王钊外,还有金蟾香、张志瀛、周慕桥等17人。这些画
4、家多参用西方透视画法,构图严谨,线条流畅简洁优美。举例说明中国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中国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都是特色中国文化的体现,都属于中国设计历史中重要的一部分,又因着它们产生的时代,所以中国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中国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发生的时代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特征。中国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以鸦片战争为分水岭,在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大部分历史是处于封建社会,而现代设计同时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短暂的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传统设计在鸦片战争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后,融合和被迫吸收了未来文化以致于生成了现代设计。所以中国的传统设计有着鲜明的
5、封建社会的时代特征,而现代设计则呈现出了因历史社会变动而具有的多元复杂的时代特征。最代表的体现是民国时期的月份牌挂画,它奠基了现代设计分支的广告设计,同时在月份牌上已经融合了中外绘画的特点-不仅有中国画的白描手法,同时有了西洋画的透视和明暗对比等。 中国传统设计的的元素是极具中国特色的,而现代设计在继承传统设计基础上呈现了一种多元文化。中国传统设计的元素基本上都源于中国的传统历史,比如说龙凤纹样、图腾、福字或者万寿图等;而现代设计则有很多外来元素融入,尤其是现在的中国设计,收到了各种主义如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等的影响。 中国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都受当时的政治经济影响,不过受影响程度不同。
6、传统设计大部分是为政治服务的,独立性不高;而现代设计脱离了政治的绝对控制,相对独立,自主性较强。如传统的服饰设计等都有严格的制度规定,不能逾越,一旦逾越便会受到政治惩罚,而这种情况在现代是不存在的。 中国传统设计和现代设计都具备了实用和审美的功能,不过传统设计前期原始社会主要是实用性居主,到后来慢慢具备审美功能,最终实用与审美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而现代设计虽然是兼具实用性和审美,但是总觉得在审美方面有所欠缺。传统设计思想讲究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而现代设计的一小部分受到了如解构主义的外来思想影响而失去了某些和谐元素。 总的来说,现代设计其实是在传统设计基础下衍生的一种设计,它融合了未来文化,它们在
7、设计史上都是值得肯定的辉煌篇章。举例说明洋务运动的设计学意义 洋务运动是近代中国逐步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清政府内部组织的一场号称为“自强”和“求富”的运动。洋务运动的内容很庞杂,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而以“自强”为名,兴办军事工业并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式武器装备的陆海军,是其主要内容。从60年代开始开办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等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江南制造局是中国第一个较大的官办军事工厂,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厂约2000余人,主要制造枪炮、弹药、水雷等军用品,同时还制造轮船,1867年后开始制造船舰。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创办的规模最大的船舶
8、修造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创办,全厂约1700余人,以制造大小战舰为主。安庆内军械所是清政府最早开办的近代兵工厂,1861年12月由曾国藩在安庆创建,厂子规模不大,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炮弹等武器。除创办上述一类工厂外,还派遣留学生学习技术。但是,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与此同时,洋务派还开始筹划海防,在1884年初步建立起南洋、北洋和福建海
9、军。在洋务派控制了海军衙门以后,又进一步扩建北洋舰队,修建旅顺船坞和威海卫军港。 它的设计学意义首先体现在建筑上面,洋务运动时期开办的工厂和学堂等,已经不再是传统建筑的复制,而是在传统建筑上加入了西方的建筑设计元素。如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它基本上脱离了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虽然体现了“三分”结构,即也有台基、屋身和大屋顶,但是基本上用的是西方元素来代替,充分运用了西式拱门、花窗和柱式组合。再次,它的设计学意义体现在思想传播上面,京师同文馆是中国第一所近代学堂,它聘请了西方学者为中国学生讲学,为中国的传统设计注入西方元素:同时,当时在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出资进行留学生教育,在洋务运动期
10、间的留学生中不乏是学习西方艺术的,他们伸入学习西方的设计,有留学生回国为师的,更是为推动了中国设计历史的发展。举例对香港台湾的平面设计发展进行描述和比较。 香港平面设计的发展比内地早了大概20多年,从196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了。他们在远东地区的领头羊地位,使得他们带领和推动了近50年远东设计水平的发展,对于香港创意产业的巩固和提升,作出了非常特殊的贡献。香港一直是远东设计中心,五十多年来培养出众多的设计人才和优秀设计,这有着长久以来的地域优势和历史原因。地域上,香港靠海,处于整个亚洲的心脏地带,交通四通八达,又是通往中国内地的门户使得它成为日本、韩国、东南亚、内地、美国以及
11、泛太平洋国家交流的中心。传统上,香港由于过去属于英属殖民地,身具两种文化,精通两种语言,是世界各地观摩亚洲潮流及时尚趋势的窗口,也更容易把欧美的前沿文化带入进来。香港的双语社会和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使得去国外留学的设计师非常多,也让一些国外的设计师愿意来香港发展,把国际上最先进的设计潮流带入香港。比如和香港平面设计一起发迹的第一代设计师中的石汉瑞先生,就是具备国际视野,国外学习背景的设计师。他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然后来到香港开创设计事业。还有设计大师王无邪先生,是从美国留学回香港工作的。香港的平面设计风格主要是现代风格,主要有石汉瑞、靳棣强、陈幼坚等。靳埭强先生,从1967年开始从事设计工作,也
12、成为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作品被德国、丹麦、法国、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美术博物馆收藏。靳埭强在平面设计界是当之无愧的大师级人物。他曾获得过300多个设计类的奖项,其中很多是国际平面设计界一流的大奖。1999年靳埭强因为对设计界的杰出贡献,被授予香港紫荆勋章。他们使“香港设计”走向世界,被国际所熟知。同时,香港兴旺的本土以及海外的广告公司,也以其众多平面设计高手的职员,推动着香港平面设计的发展。到了80至90年代,香港设计事业随着香港经济的腾飞也突飞猛进,百货及娱乐事业,工业及贸易的增长,令设计需求极大的增长,相应设计水平也被推高,也诞生了香港第二代的设计师,代表是陈幼坚先生,他将“香港设
13、计”的地位巩固下来,建立了东西合璧的香港风格。他设计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1996年,陈幼坚设计公司被国际设计界标杆的Graphis杂志选为世界十大最佳设计公司之一,1997年,陈幼坚设计的海报及艺术挂钟被美国旧金山市现代美术博物馆纳为永久收藏品还有后来的李永铨、刘小康、黄炳培等中生代设计师,也在国际比赛中屡获殊荣,在国际设计舞台上占一席位。早几年金融风暴的影响,使香港设计师面对更残酷的竞争,而香港的新生代设计师,更国际化,更多的与内地交流,把商业触角延伸到内地,也体现了其强烈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更多元化。香港的平面设计是经过半个世纪的路程,通过与国际的交流、社会的支持、教育的促进、众多设计师的努
14、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浓烈的现代特色,而台湾的平面设计的特点是带有传统的装饰风格。举例论述说明中山装和改良旗袍进化发展的时代特点和象征意义以及审美特征 中山装是以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命名的男用套装。虽然中国已步入了近代史的征途,但传统服装仍保持着一定的稳定性,服装仍沿用着传统的长袍、马褂、瓜皮帽等式样。1919年,孙中山请上海亨利服装店将一套陆军制服改成便装。这套便装在保留军服某些式样的基础上,吸取了中式服装和西装的优点,显得精练、简便、大方。由于孙中山先生的提倡以及他的名望,这种便装式样很快流传,经过不断修改,发展成中山装,并成为中国男子普遍穿用的服装。中山装就这样在1912年就被定下了型
15、,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革命领袖和革命干部都穿中山装,人民群众也以这种服装来表达对新时代的欢迎。于是中山装在社会上广泛流行,成为了中国男装一款标志性的服装,即使是在如今的T型台上依然能见到由它演变而来的时尚服饰。中山装是中国现代服装中的一个大类品种。其上衣的左右上下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做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中山装有着独特的造型特点和审美特点: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寓意为以文治国。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其三
16、,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其五,衣领定为翻领封闭式,显示严谨治国的理念。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文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毛泽东主席对“中山装”很欣赏,他一直坚持穿中山装,因而国外朋友又称中山装为“毛式制服”。它具有我国民族的特点,穿着简便、舒适、挺括,在民国十八年(1929年)制定国民党宪法时,曾规定一定等级的文官宣誓就职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