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北固山下》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学法指导话说当年曹丕对曹植苦苦相逼的时候,曹植曾语惊四座,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诗作是什么?对,是七步诗。本学期的古诗学习,我们也来个七步来学诗。不过此七步非彼七步。这七步是读古诗要过的七关:文字关文意关文理关文趣关文采关文学关文化关三、学习新课(一)读背第一首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 唐 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刘禹锡因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贬为安徽省和州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小
2、鞋穿。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的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他 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禹锡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禹锡见了此景,又作了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他仍在此处读书作文。策知县气得肺都要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禹锡在城中寻了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一筹莫展,哑口无言。由此可见陋室铭并非是自命清高、孤芳自赏之作
3、,而是愤世嫉俗之作。所谓清高是“不问政治,与世无争,安贫乐道,洁身自好”。刘禹锡写陋室铭本身就是与恶势力进行不屈的抗争,为官而不计较居室的大小、陋与不陋,恰是他为政清廉的真实写照。七关:【文字关】1.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2.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北临长江。 3.客路:旅途。 4.青山:指北固山。 5.绿水:长江 6.前:向前航行。 7.平:涨平,潮水涨得与岸齐平。 8.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9.风正:风顺(而和)。 10.悬:挂。 11.海日:海上的旭日。 12.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13.旧年:未尽的一年。 14.江春入旧
4、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到。 15.乡书:家书(家信)。 16.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17.边:唐代口语,义同“处”,泛指某处。 18.归雁洛阳边: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文意关】 1、文面的解析:主旨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2、背景的探求(1)作者为什么客行他乡?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
5、,东行伺早天。”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2)这种背景下的思乡有什么特点?这首诗是诗人由楚入吴,在沿江东行途中泊舟于江苏镇江北固山下时所作。当时正值冬尽春来,旭日初升,诗人面对江南景色,置身水路孤舟,感受时光流逝,油然而生别绪乡思。次北固山下虽是写羁旅乡愁,但只有淡淡一缕,更多的显现了作者积极乐观的心境。【文理关】全诗各句与“思乡”有何关系?1、文题与思乡 次:2、 分析首联与思乡的关系(1)首联的重点词语是第一句中的“客”与第二句中的“行”。关于这二句,自古就有这样的句子:“客行悲故乡”
6、(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客行长苦辛”(春过函谷关 唐 于邺 几度作游客,客行长苦辛。愁看函谷路,老尽布衣人。岁远关犹固,时移草亦春。何当名利息,遣此绝征轮。)“客行朝复夕”(始平晚息 王勃 观阙(亦可见城阙非长安)长安近,江山蜀路赊。客行朝复夕,无处是乡家。由此可见,一个“客”字饱含着羁旅他乡之苦,一个“行”字道尽作者漂泊无定的怨思。自然侧面写出了思乡之切,同时也为下文写思乡做了最充分的铺垫。(2)首联另一组重点词语是“青山外”和“绿水前”。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
7、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苏轼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小结】诗人们喜欢以“青山”意象入诗,其原因除了山性的深隐旷达、山色的亘古不改,也不排除他们对“青”字本身的喜爱。在汉语表示颜色的词汇中,“青”是最抒情、最富于诗意的颜色之一,甚至在很多时候被用来暗示一种缠绵哀婉的情感:“青青河畔草,绵绵
8、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绵绵表草牵惹起离人绵长的思念,以致于梦魂萦绕;“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诗经小雅苕之华),凌霄花嫩叶青青,自己的青春生命却在苦难中虚度,诗人甚至痛苦地希望自己从未出生!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其中就常用来暗示对故乡浓浓的思念。绿水,大体相同。3、分析颔联与思乡的关系。朝平二岸阔,风正一帆悬。起承转合 http:/ 承,扩展的作用(扩展主题)承的方式大致可分为顺承和转承。顺承是指随着上句或上联所述意思的发展延伸来承接。“转承”是指选择服务于主题而又区别于前边所述的内容来承接的方式 转,转变,由景
9、转向情,或由情转向景。(相对于起承的转变) 合,回扣主题,概括全篇。 合是突出主题、深化意境、晓喻事理元范德玑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春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转的三种类型转笔有三:进一层转,推开一层转和反转。转的要求在转中要注意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一定要选择不脱离主题而又要服务于主题的内容来转,形象的说,就是不要刀断式转,而要藕断式转。否则,就会与上联脱节,与主题背道而驰,写成不知所云的作品了。另一方面就是在什么地方转。律诗一般认为是在颈联转,但这也不是固定的,根据思想内容表述的需要,既可以在颔联转、边转边承,也可以在尾联转、边转边合。绝句皆在尾联转,词的转折均在下阙进行。【文趣关】据说开元中,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明代胡应麟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可见这首诗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