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959857 上传时间:2022-08-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从教材看,本课是对我国奴隶社会产生和鼎盛时期文化成就的总结,主要涵盖了自然科学和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学情分析:学生对我国奴隶社会的历史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奴隶社会的残酷性、奴隶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均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课重在通过教学活动,令其认识到奴隶社会较之原始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创造了发达的文明。鉴于学生心理的特点,本课以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为主,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过程

2、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实现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通过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与解决策略:重 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解决策略:通过大量的学生讨论及分组活动,解决甲骨文和历法部分的学习,鉴于学生对屈原比较了解,则采用学生自己讲故事,说历史的方法组织教学。难 点:甲骨文的字

3、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解决策略:通过形象的动画过程,引导学生反向思考等解决对甲骨文字型的认识。通过讨论历法的来历和作用理解其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离骚的成就通过教师讲述来体现。教学过程设计:步骤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比一比:播放小朋友朗诵的鱼戏莲叶间,请同学们以最快速度用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记录歌词。得胜者发给甲骨文图片一张。点 评:对得胜者进行表扬,肯定同学们选择了恰当的材料和工具,并将汉字运用得得心应手。问题1:时间倒回先秦时代,没有纸张、没有笔墨,历史是如何被记载下来的?人们怎样记录呢? 记录诗文,体会先秦诗歌的清新自然,劳动人民的美好心灵。一开课便调动学生,为

4、学生做好“热身运动”,调动积极性的同时,为后面的分组活动做准备。新课教学新课教学一、文字的演变问题2 :看课本41页二里头遗址陶器符号,想一想:这些符号在古人生活中用什么作用?将来它们可能有怎样的发展?看导言部分山东灰陶尊符号的图形演变过程,体会汉文字的来历。问题3:你能在现代汉字中找出一两个仍然体现着这种特点的例子吗? 结论:中国古代文字由图形发展简化而来。展示:甲骨照片。问题4:请你运用书本知识简单介绍屏幕上的图片。点评:甲骨文是一种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字形复杂,刻写艰难。问题5:古人记事除了要面对复杂的图形文字,还要掌握高难的刻写技术,聪明的古人,还会寻找哪些更好的记事载体和工具呢?

5、点评:点评学生回答,指出随着记事载体的变化,书写工具、字形字体都在发生着变化。展示:毛公鼎、金文、竹帛书等,玉器、石器、铜刀刻字和毛笔等图片,展示字体变化过程并略加叙述。讲述:古人克服种种困难记下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后代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史料,精神何其可贵,我们唯有通过保护文物,弘扬传统文化方能无愧华夏子孙的身份。但是,值得我们自豪的远不止这一点,早在夏商时期,祖先们便在天文、历法和医学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二、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分组活动:请同学们根据兴趣爱好分成三大组,选择自己较感兴趣的方向,根据课本知识和老师补充的材料,合作完成相关的探究作业。(见附表)最先完成的小组代表大组公布答案,各组

6、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写下自己最想了解却暂时未能获得答案的问题。投影:投影天文、历法和医学成就表格,学生发言填表。点评:填写屏幕上的表格,并展示相关的图片,在历法部分请同学们齐声朗读24节气歌。我们的祖先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宝贵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不少成果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可是,你们知道吗,他们在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更让人回味无穷!请同学们大声说出先秦时期,文学艺术领域的代表人物是谁?(屈原)三、屈原和“钟鼓之乐”提问6: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屈原的故事和风俗?点评、讲述:屈原的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感动着后人,他满怀热情的诗文广为流传,1953年,世界和平理事会将他定为“世界文化

7、名人”之一,各国为他举行的纪念活动充分的证明了屈原对整个人类文化发展的深远影响。展示:离骚节选屈原的诗文中最打动人心的是他真挚的情感,愉悦的心情和痛苦的情感除了用文字抒发,还有别的方式表现吗?(音乐)问题7:让我们欣赏一段自先秦时期便开始流行宫廷的音乐,请你关注主要的乐器和演奏方式。播放:随州编钟的视频思考后得出结论:这些符号是文字雏形,古人用它们记事,将来可能发展为成熟的文字。反向思考:从现在简洁的文字向古代复杂的图案回溯。归纳:汉字的祖先是甲骨文,自商代便产生,是一种成熟的文字。讨论得出结论:书写材料的选择和针对该材料的工具。诸如:石头、木板、青铜器、泥板等。通过图表梳理知识,了解汉字字体

8、的变化发展。分组活动:每大组分若干小组,视人数而定。主要的学习材料是课本和补充材料,主要任务是完成知识总结表,首先完成的组请同学来讲述学习成果。朗读加深记忆学生讲屈原的故事及与他有关的风俗等。视听结合,得出以青铜乐器为主,敲击演奏的结论。感受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历程,感受先人记录历史的艰辛,保存史料的功绩。主动探索,不依赖课本,通过探讨、推测构建知识。锻炼学生归纳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热情。在分组和合作中努力顾及到学生的兴趣爱好。激起学生阅读其他小组材料的好奇心,从而期待课后的交流。课堂小结与知识拓展知识小结:投影:中华文化的勃兴(一)表格,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拓展:看

9、下面几段材料,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则,思考其中的问题,和同学交流、讨论。材料一:今天的气温高达25度,可是根据24节气的记载,很快就要迎来“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的“霜降”了。24节气与今天的生活有出入,原因何在?材料二:一不治依仗权势,为人傲慢、骄横、放纵,不讲道理;二不治贪图钱财,轻视身体;三不治衣食无节制,不能调节适当;四不治阴阳错乱,五脏功能不正常,病深不早求医的;五不治身体非常虚弱,不能服药的;六不治迷信巫术不相信医术的。扁鹊“六不治”是对病人不负责,推卸责任吗?谈感想。知识拓展,课堂的延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古代生活中心在黄河流域,与南方气候有一定差异,此外环境恶化,温室效应等,造成天气异常。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扁鹊主张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医学和生活,是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表现。“六不治”教会我们做人和生活的基本道理。通过表格梳理知识。通过拓展和探究扩大课堂历史知识的外延,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和生活的有机结合。课后将同学们上课完成的卡片相互交换,分享学习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