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心理咨询师辅导之认知行为疗法(1).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959471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心理咨询师辅导之认知行为疗法(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辅导之认知行为疗法(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辅导之认知行为疗法(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辅导之认知行为疗法(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年心理咨询师辅导之认知行为疗法(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心理咨询师辅导之认知行为疗法(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心理咨询师辅导之认知行为疗法(1).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22年心理咨询师辅导之认知行为疗法(1)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转变思维和行为的方法来转变不良认知,到达消退不良心情和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心情行为疗法,阿伦。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以及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以下特点:求助者和询问师是合作关系;假设心理苦痛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气能障碍的结果;强调转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转变;通常是一种针对详细的和构造的目标的短期和训练性的治疗。全部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构造性的心理训练模式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给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和治疗之外都担当一种主动的角色

2、,同时都留意汲取各种认知和行为策略来到达转变的目的。学习目标把握认知疗法的根本理论和治疗技术。工作程序:认知治疗的种类目前有很多种,且各有不同的侧重点。但各个详细的治疗过程有很多相像的地方,可以概括出一般的认知治疗所包括的根本过程以及常用的根本技术。虽然一些治疗家对某些方面会有所侧重,或使用不同的术语,但就治疗的根本内容而言,根本全都。(一)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1、建立询问关系良好的咨访关系对任何种类的心理治疗都特别重要,它是治疗赖以持续下去的根底。在认知治疗中,要求询问师和求助者一开头就要形成亲密合作的关系,并努力把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询问过程。这样,询问师和求助者就可以共同制定询问目标,商讨

3、询问方法、询问的时间间隔等详细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上达成全都。在这一过程中,询问师应尽量实行一种商讨式的态度,而不是采纳命令的方式和求助者争论问题。这种友好、合作的咨访关系不仅能够促使求助者建立求助动机,也能使求助者乐观地投入到询问过程中来,有利于他调动自己的潜能,发觉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依靠自身的力气来解决问题。在这种关系中,询问师扮演着诊断者和训练者的双重角色。所谓诊断者,就是对求助者的问题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有个全面的熟悉,对求助者的问题进展诊断;而训练者的含义则不是简洁、机械地向求助者灌输某种理论,而是引导求助者对他的问题及其认知过程有肯定的熟悉,并安排特定的学习过程来帮忙求助者转变其不适应

4、的认知方式。对于求助者来说,他不是处于一个被动承受的位置。他一方面要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不正确的观念加以细致的体验反省;另一方面,也要发挥自己在其它问题上尚有的正确熟悉事物的力量来解决目前的问题。因此,对于求助者,这实际上是一个主动的再学习的过程。2、确定询问目标无论是贝克的理论,还是雷米的理论,都认为错误的认知和观念是导致心情和行为问题的根源。因此他们询问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发觉并订正错误观念及其赖以形成的认知过程,使之转变到正确的认知方式上来。虽然贝克的理论侧重求助者整个认知过程的恢复,雷米则强调求助者对自己所持有的特定错误观念及错误观念群集的领悟,但是,他们整体上的询问目标和方向还是根本全都的

5、。上述目标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更为详细的询问目标。例如,依据雷米提出的“边缘中心”模型,询问的目标可以首先针对那些处于边缘和表层的错误观念,在此根底上,去挖掘转变那些深层次错误观念;或者针对每一个类错误观念,确定先去验证,发觉,然后加以转变的询问策略和目标。这样就使整个询问过程比拟有层次,使询问师对询问的进程心中有数,从而有利于他在每一个目标的指导下采纳更有针对性的方法和技术。此外,对于所制定的各种目标,询问师和求助者之间应努力保持全都。询问师应使求助者明白他的问题是由于他对某些大事的熟悉造成的,要解决他的问题,就得首先对其认知过程和观念进展分析。这样就可以使整个询问都能围围着求助者对事物的认知这

6、一中心进展下去。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从这一过程开头,就接触到了求助者的认知过程及认知观念。为了能尽快发觉求助者行为问题背后的不正确的认知观念,询问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求助者引导到某个特定的问题范围内,要求求助者集中留意那些详细的问题和可以观看到的事实,而且这些问题和事实通常是求助者所忽视的。因此,询问师应引导求助者对它们进展体验和反省。详细来说,可以通过提问、自我审查,以及这两种技术的结合来实现。所谓提问,就是由询问师提出某些特定的问题,把求助者的留意力导向与他的心情和行为亲密相关的方面。这些问题指导着谈话方向,并引发出很多为求助者以前阅历过但却忽视了的问题。对于某些较为重要的问

7、题,询问师可多变换几种方式提问,这样可以使问题突出,从而使求助者能够把他意识到和未意识到的阅历联系起来加以比拟,发觉自己思维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并能主动加以转变。所谓自我审查,就是鼓舞求助者说出他对自己的看法,并对自己的这些看法进展细致的体验和反省。询问师通过特定的问题,使求助者留意到被他忽视了的阅历。由于这些阅历就是求助者当前不适应心情和行为的认知根底。因此,对这些阅历重新加以体验和评价就能使求助者很快发觉自己的认知过程是不合规律的。而一旦他能熟悉到这-点,他也就有可能从这种不合理的认知框架中摆脱出来。询问师在提问及引导求助者进展自我审查时,应特殊留意使谈话的内容基于详细的、可见的事实,避开

8、陷入空洞的理论探讨。由于有些求助者,特殊是那些文化层次比拟高的人,好像很情愿和询问师争论一些理论上的问题。他们可能对某些心理学理论有所了解,便常喜爱用这些理论来解释分析自己的问题。假如询问师对此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就会使谈话显得抽象和空洞,阻碍询问的正常进展。假如询问师能娴熟地应用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对一些问题不太严峻的求助者可能会很快起到效果。但实际询问中,也可能会有更多的困难。有些求助者总是找出某些理由来为自己的行为和心情作辩白,坚持自己对事物的某种解释,并坚信这种解释的正确性。这样,仅凭这两种技术就难以解决他的问题了。尽管如此,提问和自我审查仍是认知治疗中比拟根本的技术,它至少能供应有

9、关求助者行为和心情问题多方面的信息,有利于进一步深入的治疗。4、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仿照所谓表层错误观念或边缘性错误观念,就是指求助者对自己的不适应行为的一种直接、详细的解释。例如,一个有强迫洗手行为的求助者可能把自己的行为解释成对细菌或其他脏东西的恐惊,认为自己是怕这些东西损害其安康而不断洗手。而一个抑郁症求助者则可能把自己的退缩行为解释为没有力量去做某件事。总之,求助者很简单用详细大事对自己的行为加以解释,这种解释所包含的就是表层错误观念。对于这些错误观念,可使用以下几种有关技术:建议:建议求助者进展某一项活动,这一活动与他对自己问题的解释有关。通过这个活动,求助者可以检验自己原

10、来的解释是否正确。例如,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个强迫洗手的求助者,询问师可以建议他去有意削减洗手的次数,并让他自己去检验这样做是否真的会给他的安康造成危害。演示:鼓舞求助者进入一种现实的或想像的情境,使他能够对其错误观念的作用方式及过程进展观看。这种情境也应依据求助者的问题及其对问题的解释来设定。例如可以心理剧的方式消失,由询问师设定某种剧情,并且和求助者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随着剧情的进展,求助者的行为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就会通过他所扮演的特定角色表现出来,从而使他能够对之加以直接观看和体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求助者把“我”的行为和观念投射到所扮演的“角色”身上,通过观看体验“角色”,使他能够更

11、为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问题。仿照让求助者先观看一个模特完成某种活动,然后要求求助者通过想象或仿照来完成同样的活动。例如,对于一个社交恐惧症求助者,可让他先观看询问师或其他人的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然后要求求助者仿照或在想象中也来完成这一活动。从中,他可以对自己恐惧心情的产生过程进展直接体验。假如把以上几种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往往会使询问很快收到效果。但有时询问师也会发觉在当时治疗情境下所产生的效果无法扩展到实际生活的详细情境之中。例如桂丹努(Guidano,l983)曾报告一例患有死亡恐惧症的妇女,她可怕观察死人或与死有关的任何东西,甚至不能想象这类事情。这是一个很详细的观念,于是询问师建议求助者去想

12、象一些与死亡有不同程度关系的场面,以此对这一观念作验证。求助者开头想象时表现出较强的焦虑,但她渐渐冷静下来,并能在想象时保持全身放松状态。然而在这之后,求助者仍旧不敢看街上的柩车,而一旦她真的置身于这样的情境中,就会消失持续的心动过速和持续的焦虑。实际上,求助者在按询问师的描述进展想象的同时,也在暗暗地把自己排解于所想象的情境之外,即她可能示意自己这一切只是想象中的,她永久不会真的消失在这样的情境中。当问她为什么做不到这一点时,她不再说自己不敢想象死亡这类事情了,但她现在坚持认为自己的情感是脆弱的,并且比别人更严峻。所以她要是真的看到与死亡有关的场面就无法保持在想象时的那种轻松。这样询问师就发觉了比不敢想象之类的错误观念更为根本的错误观念,即认为自己情感脆弱、与众不同等等。因此,仅仅订正了那些表层的错误观念并不能使求助者的问题得到根本的好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