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3实验法1 (2).docx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95388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3实验法1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F3实验法1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F3实验法1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F3实验法1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F3实验法1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F3实验法1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3实验法1 (2).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地理实践活动课巧借实验话盐碱活动设计:沈帆 高中实践活动课是适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活动课强调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参与。所以在活动课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要求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参与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学生提出好的建议,但不能强迫学生必须听从自己的建议或意见。教师要把讨论、发言、动手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关于盐碱地或次生盐碱化的成因及形成过程的分析。它是这样描述的:“干旱时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

2、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形成盐碱地。”“为了片面追求扩大灌溉面积,采取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做法,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面积扩大。”“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旱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对于这些描述学生难以理解,的确对于文科学生来说,要真正弄清盐碱地或次生盐碱化的成因及形成过程是很困难的,许多学生这样问:地下水位高易盐碱化,雨季地下水位比旱季高,为什么旱季地表积盐多?雨季地下水位升高了,为什么又说水盐下

3、移?旱季水位应下降,为什么又说水盐上移?学生提这样的问题说明:学生没有弄清旱涝气候变化,水盐运动,地下水位变化,积盐,脱盐之间的关系。实验一 实验器材:每生准备两支白粉笔,一瓶墨水,一杯自来水。实验过程:(1)取下瓶盖,内装半盖墨水,把一支粉笔放入水中浸泡;另一支粉笔直立于瓶盖墨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墨水沿粉笔慢慢上移;越靠近墨水面的位置,颜色越深;墨水面逐渐下降。)(2)从水中取出充分浸泡后的粉笔,再直立于瓶盖墨水中,观察发生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墨水不沿粉笔上移或上移不明显。)(3)教师结合学生观察的实验现象边提问边画板图边讲解:瓶盖中的墨水相当于地下水,墨水面相当于地下

4、水位,粉笔相当于土壤,墨水沿粉笔慢慢上移相当于含盐地下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墨水沿浸泡后的粉笔不上移或上移不明显,可联想到干燥的土壤,水盐易上移,湿润的土壤,水盐不易上移,所以干旱时节,蒸发强烈,土壤干燥,盐地下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地表,由于蒸发排水不排盐,盐分便在地表积累;越靠近墨水面的位置积墨水越多,可联想到地下水位离地面越近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的盐水越多,水分蒸发后积盐越多,所以地下水位较高且排水条件差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易盐碱化;另一方面墨水面逐渐下降,可联想到由于水盐上移可能导致地下水位逐渐下降。(4)归纳盐碱化条件: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地下水位较高;排水条件差。实验二 实验器材:底部有小孔的方

5、便杯(内装半杯疏松干土,上覆盖少许食盐),一杯自来水。实验过程:(1)把水慢慢均匀倒入装土的方便杯中,观察发生的现象。(观察到的现象:土表面的食盐溶化消失,含盐的水下渗并从杯底小孔流出。)(2)小结:向装土的方便杯中倒水相当于雨季降雨地表积水,这时地表的盐溶于水中并随水下渗,使土壤脱盐;水盐下移可能导致地下水位逐渐上升。通过上面两个实验,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思索,教师稍加引导点拨,学生对有关次生盐碱化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实际上地理中尤其是自然地理中有许多现象原理,文科学生是难以理解的,教师也难以讲明白,这时如果通过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就可以轻易地化解难点,这样学生学地轻松,教师教地也轻松

6、。1.盐碱地的概述 盐碱地是指土壤含盐量太高(超过0.3),土壤盐碱化会导致土壤板结与肥力下降, 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而使农作物低产或不能生长。 形成盐碱土要有两个条件:一是气候干旱和地下水位高(高于临界水位);另一个是地势低洼,没有排水出路。 地下水都含有一定的盐份,如其水面接近地面,而该地区又比较干旱,由于毛细作用上升到地表的水蒸发后,便留下盐分:日积月累,土壤含盐量逐渐增加,形成盐碱土;如是洼地,且没有排水出路,则洼地水份蒸发后,即留下盐份,即形成盐碱地。 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干旱时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低平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会出现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

7、,形成盐碱地。为了片面追求扩大灌溉面积,采取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做法,导致地下水位上升,盐碱面积扩大。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土壤中盐分的水迁移,也称水盐运动。旱季,蒸发强烈,土壤中的盐分随水沿土壤空隙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大量盐分便在土壤表层积累。雨季,土壤表层的盐分又被雨水淋洗,使土壤表层脱盐。因此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是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治理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是调控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2盐碱地的主要矛盾水盐运动对于以上关于盐碱地的描述,你觉得那些表达是你难以明白理解的【典型例题】读黄淮海平原某地土壤040cm深度含盐量的变化曲线,回答问题。 1.该地水

8、盐运动的特点是( ) A.春秋返盐,夏季淋盐 B.夏冬淋盐,春秋返盐 C.与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成正相关 D.随地下水位的高低变化不明显 2.图中期间土壤含盐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下水位高 B.降水量大 C.蒸发量小 D.地表植物稀少3.我国黄淮海平原与江淮地区相比,土地盐碱化出现的季节差异是:黄淮海平原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_,江淮地区则出现在_月,为什么?答案: 春(秋)季 7、8月 黄淮海平原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风大,蒸发旺盛;江淮地区7、8月伏旱,炎热干燥,蒸发旺盛。我国盐碱地的分布: 我国的盐碱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以及沿海平原地区。 华北平原盐碱地广布的

9、原因:气候位于季风区,年降水量较多,雨季集中,夏季降水多,地形位于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地表起伏和缓,平均海拔不足50米,地下水地下水位较浅,水位变化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人为因素灌溉普遍采用大面积漫灌,容易引起地下水位涨,水利工程兴修水利工程,引起河湖水面升高,河湖水补给地下水盐碱地的治理: 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强烈地影响着水盐运动,因此科学地调控土壤中的水盐运动,使土壤脱盐是治理盐碱地的关键;治理以治水为中心,完善排灌系统,是调控水盐运动的基本方法。治理盐碱地的措施有水利改良措施(包括灌溉、排水、放淤、种稻、防渗等措施);农业改良措施(包括平整土地、改良耕作、施客土、施肥、播种、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包括种植耐盐植物和牧草、绿肥、植树造林等);和化学改良措施(包括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四个方面。由于每一措施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因此必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