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逻辑推断题突破策略.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2917928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逻辑推断题突破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逻辑推断题突破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逻辑推断题突破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逻辑推断题突破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逻辑推断题突破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逻辑推断题突破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逻辑推断题突破策略.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高考逻辑推断题突破策略一、掌握下定义的一般方法定义是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特点或本质的一种逻辑方法。下定义就是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概括。如湖南省高三六校联考试题第21题就考查了下定义的方法。题目如下:对下面提供的材料进行筛选、整合,给“京剧”下定义,不超过60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京剧与川剧、豫剧、黄梅戏等一样都是戏曲剧种。徽剧是京剧的前身。徽剧在乾隆年间进京,融合昆曲、秦腔等最终形成了京剧。京剧舞台艺术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规范化程式。京剧表演形式分为唱、念、做、打。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有生、旦、净、丑四种类型。掌握下定义的方

2、法是解答该题的基础。下定义的一种常见方法就是属加种差的方法。这种方法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就是:被定义项种差邻近的属概念。比如要给“学校”下定义。首先要找到“学校”临近的属概念,即把被定义的概念(种概念)放到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属概念)里。其次要找出属概念里被定义概念与其他并列的概念相区别的性质来。这种性质叫作种差。经过这样的思考后,就可以得到学校的概念: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解答上题时,可按上述方法给“京剧”下定义。仔细阅读试题所给的材料,不难发现第句中“戏曲剧种”是“京剧”的属概念。这样,第句就可成为整合后全句的框架,即“京剧是一种戏曲剧种”。其他几句是修饰限制

3、成分,即种差。分析所给材料,提取主要信息后,第句可概括为“融合多个剧种而形成的”,第句可概括为“具有完整规范化程式的”,第句可概括为“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的”,第句可概括为“由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表演的”。这四句分别从“京剧”的历史演变、表演程式、表演形式和角色划分来限定。学生将至句的主要信息整合后插入到第句的属概念前即可得到如下答案:京剧是一种融合多个剧种而形成的以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的由生、旦、净、丑四种角色表演的具有完整规范化程式的戏曲剧种。值得注意的是,答案中必须要有一个以“京剧”为陈述对象的完整单句形式,各修饰限定成分的语序必须合理。二、了解三段论推理的形式推理是由已知命

4、题得出新命题的思维过程。三段论是一种常见的推理形式。下面一道题目就对三段论进行了考查: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5分)例如:“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三段论的公理简单地说就是:凡肯定或否定了全部,也就肯定或否定了部分和个别。三段论就是由两个包含着共同项的性质命题作前提推出一个性质命题为结论的推理。三段论中前两个命题分别是推理的前提,第三个命题是推理的结论。在三段论中

5、,把在结论中作为主项的概念称为“小项”,用S来表示;把在结论中作为谓项的概念称为“大项”,用P来表示;把在前提中出现而在结论中没有出现的概念称为“中项”,用M来表示。示例中的小项是“我们”,大项是“胜利”,中项是“勇者”。在两个前提中,含有大项的通常称作大前提,含有小项的称作小前提。值得注意的是,三段论由且只能由三个项所组成,三段论中的三个项在其分别重复出现的两次中所反映的是同一对象,具有同一外延。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四概念错误。例如: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是群众,所以我是真正的英雄。这个三段论的结论显然是错误的。原因就是其中项未保持同一,出现了四概念的错误。“群众”在大前提中表示群众的总体,在小

6、前提中指群众中的一员。以其作为中项,无法将大项和小项必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推出确定的结论。解答上题,首先要读懂题目中对“三段论推理”的解释,然后依据三段论相关知识对例句进行分析,最后重构一个全新的三段论。拟写的答案除了要符合三段论的推理形式和要求,还要符合题目自身的要求。经过上述思考后,可拟出如下答案:(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我们肯定会犯错。(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我们能不断取得进步。三、掌握反驳的常见的方法在逻辑学里,通常把论证对方论题虚假或不成立的思维过程称为反驳。反驳也是一种论证。要想反驳对方,就要切中对方错误言论的要害。反驳可以从反驳论题

7、、反驳论据和反驳论证方式三个方面人手。反驳可按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找出对方语言的漏洞和误区,确定反驳的角度;第二步,说明反驳的理由和原因:第三步,若需要可提出自己的建议和要求;第四步,按照要求采用不同的语气,或委婉或严厉等。2007年高考四川卷的第20题就涉及了反驳,题目如下: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景,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4分)(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有痰不吐更不卫生。”(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不要挤嘛。讲一点儿社会公德。”他嬉皮笑脸地回答:“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

8、常用的反驳方法主要有揭穿事实法、打击要害法和归谬法。1揭穿事实法。即抓住对方言论的虚假性,用事实予以驳斥。比如驳斥“有痰不吐更不卫生”这个错误观点,就可使用“揭穿事实法”,指出他这是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了公共卫生。可以这样反驳:“是的,有痰不吐不卫生,但那只是你个人的卫生,你不能为了个人卫生而影响公共卫生。”2打击要害法。即抓住对方错误观点的要害所在,予以分析解剖,揭露其实质。比如驳斥“我这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有钻劲,二要有挤劲”这个错误观点,就可使用“打击要害法”,揭露其实质为“钻空子”“损人利己”。可以这样反驳:“人家雷锋挤的是时间,钻的是技术;而你挤的是车子,钻的是空子。”3归谬法。

9、首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引申、类比、推论,从而得出极其荒谬可笑的结论,以驳倒对方。比如反驳“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所以核电站是不应该存在的”时,可以这样反驳:“如果说核电站因为有微量放射性就不应该存在是对的,那么大自然也有微量放射性,所以大自然也不应该存在。可是,大自然怎么能不存在呢?所以不能仅因为核电站有微量的放射性就说核电站不应该存在。”四、抓两类关系判别推理谬误产生推理谬误的原因有很多,除了推理形式的错误外,更多的是不符合客观规律。全国卷的逻辑推理题就涉及了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若想有效解答这类题目,就需要了解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1条件关系。条件关系在形式逻辑上主

10、要体现为假言命题。假言命题是反映客观事物之间条件与结果关系的判断,它断定一类情况的存在是另一类情况存在的条件。一般地说,条件关系主要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三种。(1)充分条件。充分条件是这样一种条件,有了它一定有某种结果,没有它不一定没有这种结果。可简单理解为“有它即可”。例如: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只要“一个数能被4整除”成立,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就成立。(2)必要条件。必要条件是这样一种条件,没有它一定不会有某种结果,有了它不一定有这种结果。可简单理解为“无它不行”。例如:只有具各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做好工作。“能做好工作”这个结果成立,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

11、识”条件外,还要其他的条件。但是,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就无法做好工作。(3)充要条件。充要条件是这样一种条件,有了它一定有某种结果,没有它一定没有这种结果。可简单理解为“二者同一”。例如: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当且仅当它是等角三角形。“它是等角三角形”是“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既充分又必要条件。因为只要三角形是等角三角形,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只要三角形的三个角不相等,三角形就不是等边三角形。2因果关系。一种社会现象的变化引起了另一种社会现象的变化,表明这两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果关系的复句中语序在前的分句叫“先行句”,在后的分句叫“后续句”。因果关系有如下两种:(1)事理说明

12、因果。先行句用已知的事实指出这是产生后续句事实的原因,后续句则引出某种必然的结果。例如:这一阵子因为老是停电,所以蜡烛、煤油灯竟然畅销起来。(2)逻辑推论因果。先行句说出一个已经发生的情况,后续句以此为前提,推断出一个应该发生的结果。例如:既然主场客场都输了,就得承认我们确实技不如人。高考全国卷的第21题就综合考查了这两类关系,题目如下: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漱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将取得好成绩,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

13、好地适应社会需要。不是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好奇心。 所给材料中,至少包含着以下四个推断:(1)因为只有学了工科(前提)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结论)。(2)因为只有学了工科(前提)才能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结论)。(3)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前提),必将取得好成绩(结论)。(4)取得好成绩(前提),毕业后也就一定能很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结论)。这几个推论中,依据前提都不一定能推理出相应的结论。每个结论所呈现的事实都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属于多因一果。前提所述仅是结论成立的一个条件。“只有才”“必将”“一定”等表述将前提条件绝对化,使推论异化为一因一果。只有改变原有的条件,才能使推论成立。仿照参考例句的形式,第(3)句可修改为:不是有了浓厚的兴趣就必将取得好成绩。其他几个推论修改可同理进行。考生在解答逻辑题时,须以语言理解为前提,以逻辑推理为核心,以正确表达为目的,抓住要害,发现问题,准确表达。语文教学也应该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知识,会辩证思维,会合理推断,会严谨表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