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2915202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第1课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5.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重点】1.正确掌握本课生字。2.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3.理解文意。【学习难点】1.理解文意。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2.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学习过程】一、激趣导入 揭示目标同学们学习历史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有一

2、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教师板书课题两小儿辩日。二、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 一).解题:师:初读题目能获悉什么信息?两个小孩在争论关于太阳的什么问题?二).大家课前初看课文,感觉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解决?困难:难读,有些词语难理解。解决方法:多读,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结合注释读明白;理解大意读通顺。三).教师范读,扫清生字障碍,读通读顺课文。 四).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读课文。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复述课文。六).解析课文1

3、.学习第一段,由学生说出整句话的含义,重点让学生理解“游”字。2.让学生区分两小儿,由此引出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学习第二小节。从“也”字入手,指导学生朗读。学生释意,老师随机板书。3.小结,让学生明白两小儿辩论的内容就是太阳的远和近。4.合作学习三、四小节:让学生用不同的符号圈划出两小儿辩论太阳远近各自的理由。小组间练习朗读,采用你读他译,他读你译的方式(师生进行评价)重点学习“探汤”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古今两义,课件出示“孟”和“盖”的图片,并指导“孟”的书写,理解句意后指导朗读。课件出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两句话。让学生找出两句类同之处,(从句式上,内容上)指导学

4、生读出反问,自信的语气,并小结出两小儿各自的理由(远小近大,近热远凉)师板书让学生达成背诵的效果。5.学习最后一小节:这时候两小孩子问孔子, 孔先生,你说我们两个到底谁说的对呀?孔子能判断吗?能决断吗?古文怎么说?解释“熟为汝多知乎?”孰是什么?为是什么?汝是什么?多知又是什么?连起来就是?学生试背这两句话,并提出两小儿说这句话时态度怎么样?四、小组合作 研读课文,读后明理1.让学生重点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态度: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明白太阳离我们远近的有关科学知识,并让学生当堂概括。学生提供孔子的资料,老师对孔子进行评价。师生互动后课件出示孔子说过的话,让学生懂得孔子回答不出其实就体现了他“知之为

5、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理解两小儿对孔子的笑,是在笑什么?并指导朗读。2.拓展延伸,让学生书写感想,学习孔子实事求是和两小儿善于动脑,大胆探索真理的精神。五、交流学法,诵读全文师:同学们我们初读古文收获就如此之大,从这篇古文中,让我们认识到学古文其实要做到的就是“反反复复读课文,联系注释讲文意,讨论交流明道理” 1.分角色朗读:旁白、小儿甲、小儿乙2.全班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全文,结束课文。六、当堂检测,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孰为汝多知乎学 弈【学习目标】1.能读通课文,理解课文意思。背诵课文。2.能了解古今语言的区别,能根据课

6、后的注释理解课文。3.能从课文中领悟到做事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4.对文言文产生兴趣,并尝试在课外读一些文言文。【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学习难点】理解文意。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 揭示目标1我们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在1919年以前基本是使用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学弈。什么是学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预习提示寻找答案。(学弈:学习下围棋。) 2学弈选自孟子的告子篇,作者是孟子,本文是他谈到学习态度和聪明不聪明的问题时举的一个例子。 3谁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孟子的资料? (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

7、育家。名轲,字子舆。他肯定了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著作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 二、自主学习 读通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1、师范读课文,请学生谈一谈老师读时有什么特点。(语速慢,语调抑扬顿挫,停顿较多。)2.学生小声跟老师读两遍。3.学生自由练读,读通为止。4.学生边读边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句话。 5.讨论交流。(只要能说出每句话的大致意思就行。)三、小组合作 读熟课文,读懂故事1.学生自由反复诵读,重点指导读好“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前一句读出疑问的语气,后一句读出肯定的语气。2.再联系前后句子的意思,

8、理解故事的内容。3.同桌互相说说故事的内容。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总结出一个什么道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5.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联系实际谈谈,目的是进一步认识专心致志对待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四、展示交流 练习背诵 1.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不会的地方小组合作解决。2.之后教师通过开火车,接词等多种形式诵读课文。教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给予纠正,帮助学生正确掌握所学。3.请同学到台前来诵读,并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一定形式的奖励。五、课后扩展1.抄写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2.分小组、分角色,演课本剧。3.搜集文言文形式的成语故事:揠苗

9、助长、守株待兔等六、板书设计:学弈专心致志成功三心二意失败七,当堂检测,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2.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3. 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匆匆 教案学习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感受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怜惜之情,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唤起珍惜时间、要有所作为的思想意识。2、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修辞的表达手法及紧扣主题的写作方法。分析文中含义深刻的句段,进一步加深对文章思想内涵的感悟。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句。学习重难点: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感悟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2、 学习作者的表

10、达方法,抓住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朱自清散文的语言之美,提高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3、 感悟时间的宝贵,树立珍惜时间、不虚度年华的思想意思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谁来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珍惜时间的格言和警句?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一篇关于时间的散文匆匆。板书:匆匆 朱自清2、了解作者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二、自主学习 获取新知1、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2、学生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写的什么内容,培养学生整体理解、感知的能力。(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呢?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呢?)三、小组交流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指名说每个自然段的大意。

11、2、 划分段落,总结段意(采用小组结合,分析讨论、概括总结的方式进行学习。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板书课文题目,朗读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以读促悟,分析了文章的结构,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依然以读的方式分析作者的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特色,欣赏文章的美。二、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意境一)品读好句:用大屏幕出示重点句段及相关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句段的特色,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

12、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用排比的句式描写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桃花有再开的时候,在描绘的春景之中,表明大自然的荣枯是时间飞逝的痕迹。“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深深留念。2、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3、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13、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4、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二)体会特色让学生独立思考,分析文章都有哪些特别之处。1、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作者提出“我们的日

14、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疑问却问而不答。其实答案就隐含在文中设问的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感情。2、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3、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的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4、本文运用了排比、设问、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强烈。二、交流合作 赏析全文匆匆是朱自清笔下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作者思绪万千,带着饱满的情感,运用通俗易懂的语句,以细腻独特的笔触,形象奇妙的构思,写出了自己无法挽留时间的感慨及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作者匠心独运,在作者不断的追问、反问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不甘心虚度光阴、力求上进的精神。(学生再读课文,体会感情)三、展示交流 升华感悟(小组合作,及时批注,交流思想)四、当堂检测 1. 匆匆是一篇_体裁作者是现代作家_。文章紧紧围绕_二字细腻刻画了_。表达了作者对_感到_和_。揭示了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