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禅就是要求人们活在当下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2907046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感禅就是要求人们活在当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情感禅就是要求人们活在当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情感禅就是要求人们活在当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情感禅就是要求人们活在当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情感禅就是要求人们活在当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感禅就是要求人们活在当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感禅就是要求人们活在当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禅就是要求人们活在当下? 什么是当下?如果没有过去、未来,也就无所谓当下。因为过去、未来和现在是相对的,是对立统一的。当下只是一种绵延的时间错觉下的相对一点,是一种虚妄的执着。所以活在当下,就是要活在妄想执着里,这跟活在过去,活在将来,实质并无差别。所以如果要活在当下,认当下是实在的,其实也就肯定了过去和未来是实在的。 现在有许多自己都不通的禅师教人就是要活在当下,把握现在,很多讲禅的人都是这样讲。这其实是极错误的边见。真要这样做,对心理治疗或许会有一些好处,但离佛法正道实在太远。如大珠慧海讲,真正禅师的用心,是一切处无著。顿悟入道要门论卷1:“过去事已过去,而莫思量,过去心自绝,即名无过去事

2、。未来事未至,莫愿莫求,未来心自绝,即名无未来事。现在事已现在,于一切事但知无著,无著者,不起憎爱心,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三世不摄,亦名无三世也。”也正如洞山讲:“欲得忘形泯踪迹,努力殷勤空里步。” 也就是说既不是肯定当下,也不是否定当下,才是真正的“三世不摄”。 所谓的时间是相对的,过去是和现在、未来相对的;未来是和现在、过去相对的;现在也是与过去、未来相对的。三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中一个的存在是以其余两者的存在为前提的。一个不存在,其余的也就不存在,其余的不存在,其中任何一个也不可能存在。这是最基本的哲学常识,马哲里面都有。中论卷12 观去来品:“已去无有去,未去亦无去,

3、离已去未去,去时亦无去”,“无去无未去,亦复无去时,一切无有发,何故而分别。”龙树菩萨在这里讲的就是没有时间意义上的已去(过去)、未去(将来)、当去(现在)和去(时间的流注)这些东西。所谓的时间是人们的一种虚妄的绵延感,对这种绵延感的执着,才产生时间的观念。佛教要破除的就是对这种虚妄的意识的执着,所以对于时间的三际来说,一存俱存,一损俱损。不可能有一存二亡的情况。对空间其实也是这样的。没有把这层关系理清楚,谈什么当下不当下,就都是对虚妄观念的执着而已,执着于有一个实在的时间和空间,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法执,就是无明。从唯识的角度说,当下之境就是当下之念变现的,而当下之念却也是由当下之境引生的。两者

4、相对而生,相待而成。既然大家都不主张活在当下之境,为什么要活在与之相对的当下之念呢?我们要真是活在当下之念,那一定逃不了当下之境。所以修习念念活在当下,保持对当下的念念觉知的人,其实会发现根本不会去除自己的烦恼,不会产生解脱的功德,不会让自己贪嗔痴的习气变得淡薄。这就是因为,你活在当下,就是活在当下的烦恼里,活在烦恼里,又怎么会解脱烦恼呢?事实上,我们的当下一念中含裹着无数的妄想分别(遍计所执),比如身体的想象,时空的感受,能所的对待,真妄的区别,以及唯识学所说的一切心心所法,必须要通过证得人法二空,证得能所皆空,才能真正遣除这些虚妄计度,“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才可以证入根本无分别智,见道

5、证果。 时空是一切经验的先天形式,因此一切具有时空形式的事物,必定都是经验的。是经验的,就一定是相对的,变化的、生灭的,缘起的。所以你要是活在当下一念之中,就是要活在相对的、生灭变化当中。这怎么会让你真正证得那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的诸法实相呢? 当下一念就是无始无明,也叫根本无明,起信论曰:“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故,说无始无明。”众生在当下一念未曾离念,就是迷,就是无明。这一念就是“于真如之海中,起动最初之一念者,即此根本烦恼。”(佛光大辞典)所以大珠慧海要说:“即是无著,现在心自绝,即名无现在事。”当下一念是要观空,是要无著、不执、遣离的。所以金刚经

6、说:“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这才是佛的究竟说法啊,佛明明叫人要明白现在心不可得,人们却说应该活在当下,这不是在毁谛佛法吗?因此重要的是我们要懂得三际托空。而不是当下实在。事实是当下无住,当下即空。当下一念无著,打破当下一念,并不是无念,恰是正念现前,才是真正的净念相继,才是禅宗的开悟。比如虚云老和尚是因为禅坐时,突然被开水烫到,失手打破茶盏,听到“噹”的一声后开悟的。这“噹”的一下,恰恰是把他的当下一念打破,对这一念执着的无明打破,才实现的开悟。所以顿悟的那一下,在旁人看来是当时的一下,在其本人则毫无当下一念。马祖的大弟子(祖堂集中马祖门下排名第一)大珠慧海明明说“现在心

7、自绝,即名无现在事”,这现在心、现在事都没有了,难道是教人活在当下? 实际我们自己可以试一下,看看是不是真的可以活在念念当下?当下本来念念无住,你却要活在当下,那只有念念跟着当下跑,你不感到身心疲累才怪。事实是根本不可能念念活在当下,因为你根本抓不住一个所谓的“当下”。 针对这种保持对当下的念念觉知即是实谛的错误,无著菩萨在阐释龙树菩萨“八不”中道的顺中论早已指出这种见解是散发着恶臭的愚痴之见, 顺中论卷1:“问曰:我则不说非智为实。我说非智觉故名实。云何而说?于无常法谓是常法故名非智,于苦谓乐故名非智,无我谓我故名非智,不净谓净故名非智。如是等者,皆非是智。若于无常,能知无常。于苦知苦。于无

8、我法,能知无我。于不净法,能知不净。如是知者,彼得言智,彼得言实。如是我说智名为实,非无智实。答曰:此痴臭气风来薰我,以戏论故,此痴最大乐著智故。问曰:云何?答曰:偈言: 若其有无常可得言有常 既无少无常何处当有常 若其少有苦可得言有乐 既无微少苦何处当有乐 若少有无我可得言有我 既无有无我何处当有我 若有不寂静可得有寂静 既无不寂静何处有寂静 而于色体,贪取著已,或分别常,分别无常。色自体空,毕竟无物,何处有常,及有无常?如是等类,如色如是,至一切法,皆此因缘,成就戏论。然此因缘,亦是戏论。非唯因缘,如是戏论,乃至取佛,亦是戏论。” 无著之所以称这种以念念觉知当下的见解是愚痴,是戏论,这是因

9、为这种见解执着于“当下”和“知觉”这两种不真实的东西,因此不符合于于一切处不取著的中道正见。真正的中道是不取空有、能所等,于一切处不取著。顺中论卷1:“言戏论者,所谓取著有得有物二,及不实取诸相等,是戏弄法,故名戏论。” 所以一切劝人活在当下,保持当下念念觉知(当然也不是不觉知的失念、昏沉、睡眠等烦恼),都是不符合佛法真实般若智慧的戏论,是不值得相信和遵循的。我们真正应该努力精勤修习的是证得一切有为法和名言施设,如我、五蕴、六处、十八界、佛、智、轮回、涅槃、地狱等等,都是无自性、无自体、空(空也无自体,无自性故空,并非别有一个实在的存在叫空)。顺中论卷1:“又佛说言,所言空者,空自体空。所言色者,色自体空。若有少法而不空者,彼则有空。一切诸法皆无自体,何处当有空与不空?”所以大乘菩萨应该安忍于此中道实相,成就真实般若波罗密,顺中论卷1:“世尊,云何色不戏论,乃至识不戏论,略说乃至菩提不戏论?佛告慧命须菩提言,须菩提,色无自体,乃至识无自体,略说乃至一切智无自体,彼不戏论。须菩提,如是因缘色不戏论,乃至识不戏论,乃至一切智不戏论。如是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成菩萨法。”顺中论卷2:“舍诸戏论一切取著,舍诸戏论取著等已,速疾成就无上正觉。”只有修行真实般若波罗蜜,才可以迅速成就正等正觉,而不是活在当下、活在对烦恼的取著里面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财务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