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基 首创西药中制 力倡自然为医.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897802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培基 首创西药中制 力倡自然为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梁培基 首创西药中制 力倡自然为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梁培基 首创西药中制 力倡自然为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梁培基 首创西药中制 力倡自然为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梁培基 首创西药中制 力倡自然为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梁培基 首创西药中制 力倡自然为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培基 首创西药中制 力倡自然为医.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梁培基 首创西药中制 力倡自然为医南方报业新闻 时间: 2010年09月02日 来源: 南方都市报梁培基当年在二沙岛建了珠江颐养园,成为广东首家“旅馆医院”。曾经的大门已封闭,上面“珠江第一岛”的牌匾还清晰可见。 梁培基(前排眼镜男)的家庭合影。 梁培基住过的江滨一屋,就在珠江颐养园内。 二沙岛的天风楼一角,挂着“颐养院旧址”的石牌。 梁培基的顺德祖屋“知稼园”。 梁培基的儿子梁尚任与女儿梁雪怡(左)。 广州名片风云人物系列之科技篇总第211期候选名片210期梁培基提名辞广州一代名医,开广州制药业中西药结合之先河,创“梁培基发冷丸”,建广东首家“旅馆医院”,自办医校,是个思想与行动远远走在时代

2、前面的人。索引梁培基(18751947),原名梁缄,字慎余,顺德人。广州名医、华南著名制药商。创“梁培基发冷丸”,开广州制药业中西药结合之先河,行销华南及东南亚,成为富商。发起创办光华医社、光华医学院,并创建汽水厂、民众烟草公司等企业。唯心他的思想,是等待开挖的宝藏比尔盖茨捐出全部家产,一分钱不留给子女,引起了国人极大的反响,认为是惊天动地的壮举。其实,在60多年前,我们广州的一位富豪在自己生前早早就立下遗嘱,不给子女留一分钱。这个人就是梁培基。而且,那时的中国是没有纳遗产税这回事的。看来,很多时候不是我们的文化出了问题,而是高估了别人、低估了自己的问题。打开电视,恶俗的形象、脑残的广告词充斥

3、着荧屏,来来去去地占着时段,末了还对看不惯的人说:现在的广告,要的不是创意。因为国民素质低,没有欣赏创意的能力。但,一百年前,在那个自由市场才刚萌芽的时候,有一则药品广告是这样做的:第一天在报纸上只刊出“梁培基”三个字,人们不知是何用意。第二天又多加“发冷”二字,变成“梁培基发冷”,人们更是“摸不着头脑”。及至第三天才多加一个“丸”字,且“丸”字用黑体字,特别抢眼。至此,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刊登“医药广告”。要从理解角度来说的话,这则富有创意的广告应该比“送礼就送”难理解得多,以“素质低理论”者看来,这样的药肯定卖不出去。但结果是,一丸风行,并造就了一代富豪。看来,不是别人素质低的问题,是低估

4、了民众、高估了自己的问题AA制,从来都说是西方传过来的,咱们从来也没啥异议,但偏有人认为只有西方文明才能浇灌出这样体现人独立、平等精神的花朵。可是,今年87岁的梁雪怡老人告诉我,从她十五岁起,就参与家里女子到西关喝茶的聚会,时间是每个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以联系姐妹之间的感情。而这个“茶费”采用的制度、用现在的话说就是AA制,每次都如此。源头则起于爸爸梁培基定下的家规独立打理自己的生活,包括钱。也就是说,AA制,梁培基家早在70年前就已经这样彼此尊重、倡导平等了。看来,不是我们开不出这样的文明之花,而是花开了,看的人却视而不见。梁培基走了,但对我们来说,却留下了远远没被发掘的宝藏。这个宝藏,足够

5、我们拾回民族自信与自尊。古人早已警惕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今天,这样的傻事希望能少发生点。人物志他是一位医生,也是一代巨富;他极富个性,又极为开明;他试图实业救国,但无一成功;他甚至渴望坐牢,他不给儿女留一分钱这就是梁培基。他是一位不管思想还是行动,都远远走在时代前面的人,甚至不单单领先于他那个时代,还领先于现在这个时代。前卫、与众不同,是他人生的注脚。“发冷丸”,开“西药中制”先河“中药西制”,是近几年的医药潮流,而在十九世纪末那个人们不解西医为何物的年代,梁培基已用了“西药中制”的方法,不只让西药走进民众,自己也由此起家,由行医而制药。1897年,梁培基从南华医学堂毕业,开始了一个现代医生

6、的职业生涯。19世纪末,疟疾肆虐于东南亚和中国,许多华人苦工受困于此。虽然当时西方已有疟疾特效药“奎宁丸”,但是习惯了中药的华人世界对此难以接受。他便将“奎宁丸”与一些中药混合制成专治疟疾的药丸,名为发冷丸,开我国用西药原料制成中成药之先河。因当时治疟药十分缺乏,发冷丸又符合老百姓服用丸、散、膏、丹这些中药服法,很快就畅销华南各省,不久,更远销至港澳乃至东南亚,年销量达100万瓶。没有对本土民情的深入了解、没有中西医扎实的专业背景,没有开创性的思维,“发冷丸”便不会诞生。颐养园,广东首家“旅馆医院”即便在今天,“旅馆医院”都是个新名词,而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广东已经有了“旅馆医院”。1917

7、年,梁培基到日本考察和治病,住“旅馆医院”(病人入院,可以在市内自由选择医生,邀请到院诊治),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数年后,他到香港治病,欲到当时香港的太平山顶医院留医,受到英国人诸多刁难,后经港绅介绍,才得以入院。此事使梁培基的民族自尊心大受伤害,决心要在广州创办一所类似的医院。20世纪20年代,他与当时广州的名医左吉帆、弥翮云以及律师陈大年、南洋烟草公司大股东简照南等商议,集资50万元白银,其中半数以上由他投资,同时征得魏邦平同意,让出其在二沙岛上的别墅作为院址,并增建一些房屋,定名为“珠江颐养园留医院”,成为广东首家“旅馆医院”。颐养园由园林、别墅和医院三者组成,园内遍种各种花草树木,环境

8、幽雅。当时,颐养园由于医疗设备好,又有外国医生,前来治疗的多是国民党权贵和各界名流。自办医校,保医权争国体1908年11月29日,有一艘由英国商人经营,往返于广州香港之间的佛山号轮船,发生一宗华人乘客被收票的葡萄牙人奴路夏踢死的骇人命案。华人被洋人踢死,人证物证俱全,广州各报均在十一月初八日详细报道,最后却以洋医德温朴的诊断死者在香港上船时已患热症病危为准,让凶手逍遥法外,激起了强烈公愤。1908年12月15日,广东医、学、商、绅界人士陈子光(天津卫生局医官、云南陆军医院总办)、梁培基(博济医校助理教师)、郑豪(广州陆军医学堂教务长)、游星伯(民政部总医官)、谭斌宜(山东陆军军医)等数十人在广

9、州天平街刘子威牙医馆集会,决定自办医校,挽回医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当即成立光华医务社,向各界募捐。梁培基被推为光华医务社董会兼学院校董会副主席。光华医务社购买了广州新城五仙门关部前麦氏大屋为校址(解放后为广东省口腔医院)定名为广东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并于1909年3月1日开课,光华医院亦同时开诊。这是广东第一所完全由中国人自办、中国人任教,且用中文讲课的西医学校。开发温泉,以大自然为医广州人,甚至广东人,很少有不知道从化温泉的。它在上世纪50年代,已是广州的旅游疗养胜地。从化温泉的开发始于1931年,而梁培基是对其倡导最力、贡献最多的少数几个人之一。作为一个医生,梁培基首先看中的是温泉的治病

10、和疗养价值;其次,他认为该处风景优美,环境宜人,开发旅游事业也大有前途。于是,他和刘沛泉、陈大年等当时名流一起,在从化县长李务滋的邀请下,共同发起组成“从化温泉促进会”,积极着手温泉区的开发。梁率先在其中心处兴建一座单层松皮房舍,起名“玉壶溪馆”,并扩大温泉眼,围设浴室,供游人作温泉浴之用。随后,他又向各界人士倡议,可出资建造纪念性或商品广告性的风景建筑物,为温泉增色。后来,他又在河西区兴建平房三幢,作为广州珠江颐养园的分园,并在园后的巨石上刻“天医处”三个大字。“天医”即“以大自然为医”之意,而这也是梁培基一贯的医学观。他深谙东方传统医学的精义,认为亲近大自然永远是人类保持健康的法宝。这一认

11、识也充分体现在他创办珠江颐养园留医院的实践上。功德簿为烈士收尸,敬拜英魂黄花岗起义失败,烈士曝尸街头惨不忍睹,听说要被投进臭岗。潘达微为安葬烈士奔走。梁培基早就认识潘达微,并曾支持他创办时事画报。此时便以广州方便医院值班理事身份,挺身而出,说曝尸街头不合卫生,支持潘的义举。每年梁培基都与潘达微同去拜祭先烈,但1914年,正值黄花岗起义三周年之际,因龙济光任广东都督,重用满清遗臣,迫害革命者,他们不敢在白天去拜祭。便约同何剑士三人一起,在午夜时分,携酒到埋葬烈士的荒野,痛饮悲歌,敬拜英魂。抵制洋货,支持省港大罢工1925年震惊世界的省港大罢工,广州市民发起抵制英、日货行动,13万香港工人离港返穗

12、。梁培基当时参加了支持罢工的“广州工农商学兵联合会”,代表商界支持反帝运动。同时,他联合当时商界的易剑全,于先施公司天台举办游艺会,筹款给罢工委员会。又以南洋烟厂名义义卖香烟,得款捐助支持罢工。办杂志,普及卫生知识梁培基认为中国积弱,与国人不注重卫生,缺乏医学知识有关。他遂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参与创办光华医社,并两度重办光华医事卫生杂志,大声疾呼:“今日各国能自命为文明,世称为强大者,莫不崇尚医学,视为卫民要素。”他痛感:“日中来求医之辈,原于不识卫生者为多,诊症为时所限,每苦不能详为解说,常以为憾。”人迹二沙岛体育训练基地当年珠江颐养园孙中山去过好几趟珠江颐养园是梁培基倾注了极大心血的杰作,建

13、成后,他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那里。据考证,珠江颐养园留医院旧址就在现在的二沙岛体育训练基地,也就是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以往,学院以保护国家训练机密为由,拒绝市民进入。记者只能隔江遥望,不过这一次本人很幸运,得以进去一窥究竟。在熟人的引领下,记者顺利进入运动员训练区,越往西走,建筑越旧,环境也越见清幽,看见一幢两层楼的古建筑,门前的匾赫然就是天风楼,而在房屋的右下角,则是“颐养院旧址”的石牌,这是由广州市人民政府2002年公布的市文化保护单位。据了解,天风楼是岭南画家高奇峰的寓所,与梁培基的江滨一屋相邻,当时,很多书画界名人常聚在这里,吟诗作画。继续西走,记者看到了“静迺寿”匾额,落款正是康有

14、为的弟子肖娴,这正是颐养院的静迺寿楼。与它一栏之隔的是珠江水,那里正是写有“珠江第一岛”牌匾的门楼。就是这个地方,孙中山来过好几趟,蒋介石也来过,在20年代初,这里是中国军政要人会晤之所,居住过的国民党上层人士有陈济棠、张文英、余汉谋、白崇禧、李宗仁、黄绍竑等。泰康路180号光华医院已不见踪迹据梁培基之子梁尚立介绍,光华医院旧址在泰康路上,后来“光华”这个品牌卖给了广东口腔医院。省口腔医院咨询台的服务人员表示,20多年前,省口腔医院就从泰康路的180号搬到江南大道。而现在的泰康路180号,则是一家经营了多年名为紫金阁的KTV,以前名动一时的医院,已湮没在岁月中不见踪迹。据了解,光华医院是梁培基

15、以及当时的医学界人士合力建立的私人医院。梁培基等创立的光华医学堂(后改名为“私立广东光华医科大学”、“私立光华医学院”)于1908年3月开学,附设的光华医院亦同时开诊,成为国内最早由中国人自办、中国人任教、用中文讲课的西医学校和西医医院。光华医学院自1908年创办至解放初期,共38届毕业学生,达658人,是华南地区医学院校栽育医卫人材之冠。解放后继续开办,至1953年合并为华南医学院,以后又改为中山医学院。人事恕不奉陪蒋介石约1936年,梁培基和大女儿梁霭怡在从化温泉。后来,黄绍竑来拜访梁培基,他让大女儿陪黄绍竑在温泉各处走走。刚走到河东,蒋介石的车来了,黄绍竑飞奔往前去迎接,梁霭怡却向后跑,回到“溪滨一屋”。蒋介石派人到“溪滨一屋”请梁培基去谈话,梁培基去了,但很快就回家。梁霭怡问他:“点解您亦咁快番嚟嘅?”梁培基说:“佢问我开发从化温泉嘅经过,我便讲俾佢听。但佢提出要我陪佢参观,咪运!咁危险!我讲唔得闲,请别人罢。”也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