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小光圈的表现手法.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2896461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小光圈的表现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5、小光圈的表现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5、小光圈的表现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5、小光圈的表现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5、小光圈的表现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小光圈的表现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小光圈的表现手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摄影爱好者数码摄影指南之五小光圈的表现手法姊妹松 撰文/摄影 上一讲里,我们讲到了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就越大。就是说,相同的焦距情况下,最小的光圈可以获得最大的景深。如 河北.坝上.御道口大峡谷 用小光圈和广角镜头拍摄风光,不但可以有较大的景深,亦可 以有较广的视角,把美丽的白云纳入画面。果需要整幅画面全景清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使用小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广角镜头。减小光圈和使用广角镜头是加大照片景深的有效办法。 河北.坝上.御道口大峡谷 用小光圈和广角镜拍摄,虽然快门速度有所降低,但由于是广角 所以仍然可以手持拍摄,图中作为前景的树叶和中远景都是清晰 的。用尼康D300相机,17-

2、35/2.8金广角镜头,光圈F16,速度 1/40秒,加偏光镜拍摄 当然,我们使用长焦镜头时,即使缩小光圈,景深也是受限制的,所以要想取得大景深的照片,除使用小光圈之外,还应该使用较短的镜头,至少要使用标准镜头到广角端的镜头。至于前景深和后景深的计算方法我们在此就不讲了。当然影响景深的除光圈和焦距外,还有一条重要因素就是物距,也就是相机到被摄主体的距离,这个我们以后还要专门去讲。 河北.遵化.清东陵 使用中小光圈,接近中午时拍摄的照片,由于光圈较小,加之 光线强烈,所以照片反差大,调子硬 小光圈不但可以使照片获得很大的景深,同时还可以是照片获得较大的反差效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照片调子很硬,照片

3、没有柔和的感觉。用小光圈可以表现男性的粗犷的人像,比如老农、矿工和其他坚毅的男子汉形象。与早晚相反,在表现中午强烈的阳光照射的照片时,可以使用较小的光圈,以表现出硬调。 山东.周村.旱码头用小光圈拍摄,可以加大色彩的饱和度 更加突出你想表现的色彩。 当光圈缩小到一定程度时,拍摄的色彩会更加饱和。很多摄影家利用最小光圈可以使色彩更加饱和度原理,在表现和突出某一被摄物体色彩的时候,使用了最小光圈,使色彩更加饱和,这在一些年轻的摄影家身上表现的更为突出。 在光圈缩小的时候,还可以减少镜头的解像不良和透光不匀等像差问题,使镜头的成像更加锐利,这一点对于使用制造成本较低的业余镜头和质量较差的老式镜头是尤

4、为重要,也就是说,成像效果不是很好的低成本镜头,在使用时,用小光圈拍摄可以明显的减少像差,提高拍摄质量! 俄罗斯.圣彼得堡.夏宫 用小光圈和广角镜,用点测光对准建筑物测光,加大了照片 反差和饱和度,突出了别致的建筑物。 但是,当光圈放的太小到时候,也会带来一些不利因素,如过小的光圈会产生绕射现象,会使照片的反差过大,色彩和调子太硬等,这些是摄影者要特别注意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较小光圈的某些缺点来进行特殊的表现,我们可以利用小光圈的绕射现象,当遇到强光点,如灯光,太阳等的时候,用绕射光芒描写特殊的气氛,以增加和渲染画面中光的效果。 德国.柏林.国会大厦 用小光圈和广角镜,加大照片反差,表现 建

5、筑物外墙和国旗颜色 还有,当我们拍摄瀑布流水的拉毛的特殊效果时,要用很小的光圈,以降低快门速度,用大光圈速度是降不下来的。因为只有快门速度降至1/2秒或1秒以上时,流水才能出现拉毛的效果,这就要求相机的光圈尽可能小,必要的时候还要加中灰镜或偏光镜,因为中灰镜只是降低了镜头的进光量,对其他没有任何影像,在光线很强的时候,用此方法可以进一步降低快门速度。当然,快门速度降到那么低了,拍摄时一定要使用脚架噢! 山东.泰山.桃花峪 用最小光圈,加中灰镜,使快门速度降至1秒,用三脚架拍摄, 用快门线按下快门,照片中瀑布产生了拉毛。如没有快门线, 使用相机的自拍功能亦可。 在使用较小光圈或最小光圈拍摄时,要注意速度。速度太慢了,就不能手持拍摄了,一般就要使用三脚架,特别是使用中长焦镜头时,更是如此。当然,虽然光圈用的很小,但由于光线很强,且镜头是广角,可能快门速度还不是太低,用广角镜头,快门速度在1/30秒左右的时候,用手持拍摄也是可以的。 山东.东平.民俗.剪纸 用小光圈和广角镜拍摄,产生了强烈的反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