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人物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2896262 上传时间:2023-07-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巴金《家》人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巴金《家》人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巴金《家》人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巴金《家》人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巴金《家》人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巴金《家》人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巴金《家》人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篇小说家,是文学大师巴金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 现实主义长篇巨制。在小说中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手段,塑造了众多的富有典型意 义的文学形象。书中人物不下七十余个,下面就是我对其中几个重要人物塑造的 剖析。首先,我要谈谈高家的三个孙子高觉新、高觉民、高觉慧。觉新,是高家的 长房长孙,在小说中,作者着重描写刻画了他这个形象。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 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处在这样一 种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 曲求全的怯懦顺从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仅仅有条,但在自己 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

2、种无奈的感觉。他喜欢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 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 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 学。全篇小说他给我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简直是一个悲剧形象。在我认为,作 者之所以塑造觉新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是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这类人不幸的 同情,而且主要是对这种人的严厉批判。由此可见,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但我 要补充的是高觉新在这个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的。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 成就大业。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

3、地位呢?因为,在当时, 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 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 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 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 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 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 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 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

4、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 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鬟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 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作者塑造这两兄弟,可以看出也花了很多心思。我以为,觉慧的气质、愿望、行 为等,几乎都是作者年轻时的真实写照,从觉慧身上,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我 猜测,作者是因为自己在反封建运动当中不希望看到一代青年沉沦下去,便在对 封建礼教的憎恨中塑造了这几个人物,表现出作者对年青一代充满了信心和希 望。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下面让我来说说小说中的几位女性。 瑞珏,觉新的妻子,她善良、厚道、柔情,作为高家的长孙媳

5、,又为了照顾自己 的儿子和丈夫,只能在这个家中和觉新一起维护着封建礼教的权威,但在某些事 情上,还是可以看到她对新生活的向往;梅芬,高家的亲戚,在对觉新的爱情上 失利后,就变得沉沦乏志,没有了反抗精神,温顺驯良地吞咽着旧礼教的无情恶 果。鸣凤,高家的一个小丫鬟性情刚烈,但心灵纯洁,在对觉慧的爱意下她并没 有因主仆差异而感到不可能,最后,她为了这段感情,以死向封建专制发出了强 烈的抗议。这三位女性在作者笔下竟是如此悲惨,都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实属无奈,但 我以为,作者这样塑造是为了让人们知道不反抗的结果是悲惨的。这一类人在当 时妇女中是占绝大多数的,具有历史意义。而小说中另一位重要女性琴,却

6、和以上几位截然不同。她主张男女应同校,男女应平等,她还自己主动要求到觉 慧的学校去学习。虽然遭到母亲等的反对,但她还是成功了。作者把她塑造成了 一位接受新思想、向往自由平等、大胆争取个性解放、敢于向封建礼教反抗的形 象。在当时看来,她是时代的叛逆者,但她的所作所为是当时女性中的先驱者。 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低下的,是没有言论自由的,这一切的一切,都束缚了 女性的发展,大大减弱了妇女对整个社会前进的推动作用。作者之所以塑造琴这 个形象,无疑是为了唤醒这社会的另一半女性的崛起。作者这一人物塑造也 是相当成功的。家这部小说正因为有如此精彩的人物塑造和感人的故事情节, 使我感受颇深。一般,人总爱把家

7、春秋中的高家,来对照四川成都北门政 通顺街的李公馆,即巴金的老家。这原是很自然的。因为作者既出生在 这样一个家庭里,激流中的高家正是当年李公馆的投影。但这并不 能就此可以把激流中的每个角色,去对照李公馆里的每个人物。像 人们不应把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去对照生活中的曹雪芹一样;谁如 果把家中的觉慧,去当作少年巴金来看待,那他就永远不会认识作 为一个中国作家的巴金的少年时代生活形象的丰富性、真实性和复杂 性。大家知道,巴金自己说过他在少年时代有三个“先生”。这就是他的母亲, 轿夫老周,和与他一起办半月杂志的青年伙伴吴先忧。1923 年 4 月离家前和继母及四位兄弟合影。1904年11月 25日,即农

8、历甲辰年10月19日,暖暖的阳光照在李公 馆右上房的窗前,时间已经过午了,房间里响起一阵婴儿的啼哭声,一 个男孩出生了,面孔清秀,五官端正,滚圆的脸,宽阔的头额,这就是 巴金。他从混沌中来到人间,睁开明亮的眼睛,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第一 个景象,那便是他那温柔和善良的母亲的形象:她那胖胖圆圆的脸,永 远微笑着的慈祥的面容,和她用刨花水梳得光滑的头发。她把他紧紧搂 在怀里。虽然是冬天,人间的母亲的爱,却是这样温暖。出人意料,这 一天,也正是巴金母亲陈淑芬自己的生日。 母亲出生在山明水秀的浙江省一个小城里,她从小跟着她弟弟在私塾里 伴读,背熟了不少首唐诗宋词,也许正是秀丽的山河与纯真的诗词艺术, 陶冶

9、了她的性情,她待人谦和,同情下人,经常教育子女不要搭主人架 子,要爱护人,要怜惜婢仆,不要随便责骂身边的人。她认为“主人是 人,丫头佣人也是人,大家都是一样的。不要把自己看得比别人高”。 她劝导巴金的父亲坐堂也不要对犯人随便使用体罚。她给孩子们各人准 备一本小簿子,每天用娟秀的笔迹,为他们从白香词谱里抄上一首 词,然后向他们进行讲解,要他们把它背诵出来,引导这些幼小的心灵, 接触文学与音乐,走向艺术的殿堂。巴金的母亲还有一个与她婆家的人很大的区别,这就是李家有人生病, 总是烧香拜佛,请神求道,急了才请中医上门,搭脉开方;她却相信西 医,还结交四圣祠医院的几个英国女医师,请她们为女儿(巴金的二姐

10、) 看病。有时还带着巴金去医院玩,使巴金有机会在幼年时代就直接接触 外国朋友,看到她们送给他母亲的新旧约全书,它的封面装帧,迥 异于中国的线装书,使他感到惊奇,并引起浓厚的兴趣。这与他的祖父、 父亲既害怕外国人,又轻视外国人,是完全处在两种心态中。这也为巴 金在家中自学外语,后来又急于进外国语学校读书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巴金的第二个“先生”轿夫老周,他丰富的流浪阅历,使闭锁在深室大院 中的巴金大开眼界。巴金经常在老周黝暗的住处马房听他讲各地风物, 世道盛衰,并诉述人间不平。“做人要公道,要忠实,不能骗人,不要 占人便宜”。老周通过他的经历,所持的人生态度,也影响了巴金以后 的为人。和巴金一起办

11、刊物的吴先忧,被青年巴金当作第三个“先生”。他热心为 公,经常牺牲自己利益,成就别人。他律己严,坚持信奉不饮酒,不吸 烟,不食肉,不坐车轿,不用仆役,为了办刊物,维持经费,他实行“劳 动神圣”,停学去做裁缝,有时工资还不曾领到,而刊物交付印刷费的 日子却到了,他就脱掉自己的衣服去当铺换钱救急。吴先忧这种言行一 致的献身精神,给巴金的印象极深,直到几十年以后,他还说:“朋友 吴教给我自己牺牲,他还教给我勇气,我虽然到现在也还不能够做到 他那样子;但我的行为却始终是受着这个影响的支配的。” 青年巴金受这三个“先生”的思想影响,是不言可喻的。但是不是就这么 三个人呢?我看也不全是这样。巴金虽然并没有

12、把他父亲称作“先生”, 但父亲对他的影响还是有的。特别是他十岁死了母亲后,父亲对他比从 前关心,经常带他去看戏,使他从少年时代就有机会接触川剧。巴金的 父亲虽然按着祖父的安排,一直向官宦路上爬行,但他的官运并不亨通, 虽然他待人和气,不搭架子,但他性情爽直,不善鉴貌辨色,奉承拍马, 讨不了上级的欢心,最后好不容易做了三年偏僻山区的县官,就回成都 老家不干。不久就在一场流行的瘟疫中去世。在他死前的几年中,把精 力都花在一个叫可园的戏园事务上,凡是邀请戏班子,安排演员生活以 及决定演出的剧目,他都亲自出主意作安排。甚至家里孩子们兴起演话 剧,他有时也看得津津有味,还为他们编了一个题目叫知事现形记

13、的剧本,用来嘲笑地方封建官僚,让他们演出,自己看得哈哈大笑。当 时父亲在官场失意,曾寄希望干革命,一听到“逊清退位”,民国成立, 在家里摊开一块洋布,亲自取剪刀,拿针线,缝制新的国旗,把它挂到 公馆大门口去,但是不久事实证明清帝统治与民国成立,不过是换汤不 换药,所以他编知事现形记,让孩子们演出,实际是反映了他当时 对官场的反感。父亲这种情绪不能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巴金对现实的 看法。残酷的现实确也教育了青年巴金:母亲死后四个月,二姐就患“女儿痨” 死了。她性情温和,从小熟读烈女传,从那本书里,她学到了许多 封建“妇道”,知道作为女人,要顺从一切,忍受一切。那本书里有许多 可怕的人物,但都是她

14、的榜样:有个寡妇因为陌生的男子拉了她的手, 她便把自己的手砍掉;有个王妃,官里起火,她甘愿烧死,也不出来, 因为怕失体面;有个女子,明知父亲在河里淹死,她自己不会游泳,仍 投水去找她父亲尸体。二姐熟读这本书后,显得与她年龄不大相符的沉 默与忧郁。母亲在时,还给她请西医看病吃西药,现在母亲死了,她家 就与四圣祠医院的几个英国女医师断绝来往,因为祖父与父亲不相信西 医,而那时中医对肺结核毫无办法。二姐不断咳嗽,气息奄奄,公馆大 厅里却仍在演了三天大戏,为的是庆祝祖父生日。巴金看到二姐孤单可 怜,让父亲把她扶到大厅看戏,她坐在一把藤椅上,失神的眼光停在戏 台上,也不知道她看到了什么。只听见她在昏暗中

15、轻轻喊了一声“我要 进去”,就让女佣把她扶了进去,从此就再也看不到她出来,三天后, 她那 16 岁的生命就结束了。二姐死后不久,正碰到川军与滇军的军阀混战。成都街头到处都是战壕, 枪声日夜不断。巷战的子弹还从李公馆的墙头穿过。战祸经年,疫病流 行,巴金二叔家的二哥和五弟死在这场瘟灾中,接着是巴金的十妹和他 父亲的去世。父亲临死,把巴金的大哥叫到床边,对他说:“你妈临终 时,把你们兄弟姐妹全部托付给我,现在十妹死了,我怎么对得起你母 亲?我自己的病看来也不会好了,现在我把继母和弟妹交给你,你要好 好看顾他们。”他还把这些话写成遗嘱,当着巴金兄弟的面交给大哥。 大哥的处境十分困难,巴金是非常了解的

16、。大哥本来与一个从小在李家 走动的巴金表姐很好,但是这门亲事后来没有成功,因为父亲征得祖父 同意,在如潮而来的三姑六婆所媒介的婚姻对象中,他用在祖宗神位前 拈纸团的办法,选中了另一个姓张的姑娘。大哥心事成虚话,虽满肚委 曲,寸肠欲断,但也没有反抗,也从不曾想到反抗。父亲死后,大哥作 为长房长孙,成为整个大家庭中的众矢之的;幸有祖父撑腰,还在一个 时期维持了几房暂且相安无事的局面。后来祖父死了,长房长孙更成为 出头椽子,恰好这时大嫂怀孕,临盆在即,这就成为叔婶们打击他们的 可趁之机,他们一方面在祖父灵堂前提出分遗产,一方面又认为祖父去 世不久,长房在服孝期间,在家生孩子,将与祖父在天之灵相冲,因而竟然要求大哥送妻子到城外一个偏僻的乡村去生产,说离开家里越远越 好。面临着这样的现实挑战,巴金起初并不曾想到他自己要离家出走,而是 感到愤怒与痛苦。因为大哥虽然理解巴金,但他在大家庭中与长辈因循、 敷衍、妥协、服从惯了,并不能接受巴金兄弟要让大嫂留下来在家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