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素养提升课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2892730 上传时间:2024-06-30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015.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素养提升课如何读懂诗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素养提升课如何读懂诗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素养提升课如何读懂诗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素养提升课如何读懂诗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素养提升课如何读懂诗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素养提升课如何读懂诗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素养提升课如何读懂诗歌课件(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养提升课如何读懂诗歌一、关注显性信息一、关注显性信息标题、作者、注释标题、作者、注释(一)读懂诗的标题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如果我们注意理解诗的标题,答题就不容易有偏差。对点练1.请指出下列标题中的重要信息。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22新高考卷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2)2022新高考卷 送别(3)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4)2021新高考卷 寄江州白司马交代了节日(人日);交代了写作事件(约朋友去南山探春);表明了写作对象(应提刑懋之)。表明了题材(送别诗)。交代了写作事件(为朋友饯行);表明了写作对象(唐少府)。交代了写作事件(写

2、诗寄给江州白司马);表明了写作对象(江州白司马)。卷别标题重要信息(5)2021全国乙卷 鹊桥仙赠鹭鸶(6)2020全国卷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7)2020全国卷 苦笋(8)2020新高考卷赠别郑炼赴襄阳 表明了诗歌题材(咏物诗);交代了写作对象(鹭鸶)。表明了诗歌题材(唱和诗);表明了写作对象(袭美);交代了写作的缘由(抱疾杜门)。表明了写作对象(苦笋);暗示了诗歌题材(咏物诗)。表明了题材(赠别诗);表明了写作对象(郑炼);表明了赴任地点(襄阳)。(二)知作者要真正读懂一首诗歌,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代背景、目的等。知人

3、论世“三注意”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写战争的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对点练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

4、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迮:狭窄。(1)我们通过学过的示儿书愤等诗歌可知,陆游生活在_(朝代),始终主张,但在仕途上。因此他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主和派的仇恨,以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通过对陆游的“知人论世”,我们便可更好地把握上面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也利于准确地解答题目。(2)根据中间两联,概括作者“愁”的原因。参考答案(1)南宋抗金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一生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矢志不渝(2)壮志难酬,怀抱未展;中年多病,时光日迫;国土沦丧,战事未宁。(三)看注释注释往往暗示着重要信

5、息,一定要仔细审读。诗歌注释蕴含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对点练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完成后面的题目。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注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注释对“清禁”的解释,有助于理解诗意,暗示苏辙的地位。注释解释“武林”,并点出本文写作时苏轼时知杭州。结合全诗可知,“沙漠

6、回看清禁月”隐含着苏轼希望苏辙不要忘记国家,而“湖山应梦武林春”又希望苏辙。(2)注释解释典故,帮助读懂诗歌,进而把握诗人的情感,“莫道中朝第一人”运用唐代李揆的典故,表达了。参考答案(1)不要忘记亲人(2)诗人对苏辙的担心二、揣摩细节信息二、揣摩细节信息意象、情语、典故、选项意象、情语、典故、选项(一)抓意象、表“情”词语诗歌的意象往往有特定的寓意,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情与客观物象的完美结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理解诗中蕴含的情感。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等。“月亮”“鸿雁”往往是相思的代名词。“梧桐”“芭蕉”“猿猴”往往是凄

7、凉、悲伤的象征。“红豆”“连理枝”“比翼鸟”常用以表达美好的恋情。诗词中有一些词语往往透露着作者的情感,所以抓住这些词语,特别是动词和形容词,也有助于读懂诗歌。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个“愁”字揭示出诗人内心忧愁苦闷的情感。对点练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齐州送祖三王维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1)找出诗中的意象、表“情”词语。参考答案意象:“祖帐”“荒城”“天寒”“远山”“日暮”“长河”。表“情”词语:“笑”“泣”“伤离”“愁”。(2)颈联借景抒情,借寒天、长河

8、等凄清的景象,传达出诗人的感伤之情。(3)诗中诗人所经历的情感阶段依次为:、离别时的愁苦、分别后的惆怅。参考答案(2)远山日暮(3)相逢时的欢愉(二)明典故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简化诗歌语言,提高诗的质量。适当用典,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对点练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庆全庵桃花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1)桃源,指晋陶渊明写的中的“桃花源”。故事说,有渔人顺桃花林,找到一座山

9、,由山洞口入桃花源,另是一番世界。(2)请分析这首诗用典的妙处。参考答案(1)桃花源记(2)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全庵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决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三)看选项诗歌鉴赏选择题选项具有以下特点:选项一般是按照诗歌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选项信息量大,囊括了对形象、情感、主旨、语言、手法等的赏析;选项中只有一个错误选项(4选1的题目),并且错误也只是细节上的错误。故在诗歌阅读中,要做到“借题解诗”。对点练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

10、完成后面的题目。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早年始闻洞庭盛名,如今终于实现登临的愿望,开篇即充满了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B.颔联写洞庭湖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涛汹涌,浩茫无际。这一联写景壮阔,技巧精湛,令人玩味不已。C.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无任何援助,于极闷极狭的诗境中富无限情意。D.“昔”“今”是时间上的对举,呼应了尾联“关山北”与“凭轩”在空间上的对应,都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引发联想。A解析

11、A项,“初登岳阳楼的喜悦之情”不够全面,有初登的喜悦,又有抒发早年抱负未能实现的感情。借借题巧巧读第一步,通览四个选项由选项可以看出:A项对首联进行鉴赏,B项对颔联进行鉴赏,C项对颈联进行鉴赏,D项对首联和尾联进行鉴赏。第二步,借题读诗仔细对照品味选项与原诗,将不确定的地方标出,并将基本确定的部分文字作为读诗的辅助信息。A项交代首联手法、内容和作者情感。B项交代颔联的内容和技巧。C项交代颈联的内容、作者的情感。D项交代首联和尾联的结构技巧。(2)根据诗歌内容,概括作者的境况,谈谈你对“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两句诗的理解。参考答案个人境况:举目无亲,年老多病,以孤舟为伴。感情:时值战争未平、

12、国家多难,因而老泪纵横。作者不仅哀叹自己的身世孤苦,晚境凄凉,更为国家动荡不安、战乱不休而深深忧虑。读文示范读文示范(2023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注笺:注释。这里指研读经典。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思维点拨思维点拨第一步,抓住显性信息标题标题是答友人论学,“答”表明这是一首酬和诗。“友人论学”点明这是诗人对友人关于治学的论述作出了答复。注释根据注释,“逐字笺”是研读经典的方法。再结合后面的“学转难”

13、,道出了诗人认为用“逐字笺”这种学习方法难以领悟经典真谛的观点。根据注释,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以德行著称,又虚心好学、见识深远。根据注释,诗中引用魏了翁的名言进一步强调自己的观点,只有亲自到树头枝底才能体会到桃李的活泼精神,才能获得学问的真谛。情语“逢人个个说曾颜”“不在流传口耳间”看似平铺叙事,实则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情。第二步,揣摩细节信息抓关键字词,定位情感基调“逢人”“个个”“说曾颜”;“自参”“亲炼”表明学习应该思考钻研,躬身力学。抓景、事、情,推导诗歌主旨景 无事 关于治学的论述。情“逢人个个说曾颜”“不在流传口耳间”流露出诗人的嘲讽之情。抓尾联,揣摩诗歌感情尾联通过“卖花担”的故事

14、,讽刺一些人见识浅薄、避重就轻,无法体会文章或作品的妙处。真题试做真题试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A解析A项“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2.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参考答案卖花担上的桃李花虽然美丽,但已失去根基,只有枝头树梢上的花朵才能使人感受到它的生机活力;读书治学不能满足于道听途说,要认真阅读原典,深刻体会其精神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