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课件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2892669 上传时间:2024-06-30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71.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古代诗文阅读复习任务群5文言文阅读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案51文意概括简答题一一 二二一、专项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梁元帝尝为吾说:“昔在会稽,年始十二,便已好学。时又患疥,手不得拳,膝不得屈。闲斋张葛帏避蝇独坐,银瓯贮山阴甜酒,时复进之,以自宽痛。率意自读史书,一日二十卷,既未师受,或不识一字,或不解一语,要自重之,不知厌倦。”帝子之尊,童稚之逸,尚能如此,况其庶士,冀以自达者哉?(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梁元帝为帝子时在学习方面遇到了哪些困难?请简要概括。参考答案病痛折磨;环境干扰;无师传授。一一 二二参考译文梁元帝曾经对我说:“从前在会稽郡的时候,我才十二岁,就已经喜欢学习了。当时我身患疥疮,手不能握拳,膝不能弯

2、曲。我在闲斋中挂上葛布制成的帷帐,以避开苍蝇独坐,身边的银盆内装着山阴的甜酒,不时喝上几口,以此减轻自己的疼痛。这时我就随意读一些史书,一天读二十卷,既然没有老师传授,有时不认识某字,有时不理解某句话,就需要自己反复思考,不知道厌倦。”梁元帝以帝王之子的尊贵身份,在孩童闲逸之时,尚且能够如此用功学习,何况那些出身普通,希望通过学习以求仕途显达的人呢?一一 二二2.(2021新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

3、观君臣论治)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第一问:臣下就像君主的影子,随着君主的好恶而行动。第二问:告诫后世君主要正道直行,起表率作用。一一 二二解析回答第一问,需联系原文“君恶闻其过化为忠”的意思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需要联系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目的“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来进行理解。参考译文臣司马光认为:古人有句话说:“君主清明,臣下正直。”裴矩对隋朝奸佞却对唐朝忠贞,不是他的生性有了变化。君主厌恶听到自己的过错,忠臣就会变为佞臣;君主喜爱听到正直的言论,佞臣就会变成忠臣。由此可知君主如目测日影的表,臣子如同日影,

4、表一动影子就跟随移动了。一一 二二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节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概括汪容甫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特点,不超过30个字。一一 二二参考答案治学:范围广泛,学有专精。为文:取法于古,自成一家。解析通过阅读锁定相关信息:治学方面,根据“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博考三代典礼,至

5、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可概括出治学特点;为文方面,根据“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可概括出为文特点。参考译文先生对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的学问,没有不通览的。于是广泛地查考夏、商、周三代的典礼制度,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方面,也给它们撰文论述,写了述学内外篇。又深入研究春秋,著有春秋述义,见解、议论超出常人,看过的人认为自唐朝以来没有赶得上的。他写文章源于经、史,受汉、魏的熏陶,不沿袭欧、曾、王、苏的流派,而取法古人,所以卓越自成一家。一一 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9分)皇考讳承之,字嗣伯。

6、少有大志,才力过人。宗人丹阳尹摹之、北兖州刺史源之并见知重。为建威府参军,善于绥抚。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败,虏乘胜破青部诸郡国,别帅安平公寇济南,皇考率数百人拒战,退之。虏众大集,皇考使偃兵开城门。众谏曰:“贼众我寡,何轻敌之甚!”皇考曰:“今日悬守穷城,事已危急,若复示弱,必为所屠,惟当见强待之耳。”虏疑有伏兵,遂引去。宋文帝以皇考有全城之功,手书与都督长沙王义欣曰:“承之理民直亦不在武干后,今拟为兖州刺史,檀征南详之。”皇考与道济无素故,事遂寝。一一 二二氐帅杨难当寇汉川,梁州刺史弃城走,皇考轻军前行,攻氐伪魏兴太守薛健于黄金山。健既溃散,皇考即据之。氐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据州城

7、,闻皇考至,退据小城,薛健退屯下桃城,立柴营,皇考引军与对垒,相去二里。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悉力出战,皇考大破之,健等闭营自守不敢出。难当又遣步骑万余人援赵温,攻逼皇考。相拒四十余日。贼皆衣犀甲,刀箭不能伤。皇考命军中断槊长数尺,以大斧捶其后,贼不能当,乃焚营退。梁州平。诏曰:“承之禀命先驱,蒙险深入,全军屡克,奋其忠果,可龙骧将军。”文帝以平氐之劳,青州缺,将欲授用。彭城王义康秉政,皇考不附,乃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殂,年六十四。(节选自南齐书)注考:特指已故的父亲。檀征南: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氐:当时的少数民族。一一 二二4.萧承之为什么能够成功守住济南城?(3分)参考答案能够

8、知己知彼。懂得虚虚实实的军事思想。胆大果敢。一一 二二5.诏书评价萧承之为“忠果”,请结合第三段内容说说如此评价的理由。(3分)参考答案奉命前进,冒险深入,抵抗时日长,艰苦战斗。面对敌情,果断采取应对措施。一一 二二6.萧承之作为战将,军功显著。文中是通过哪些事表现出来的?请简要说明。(3分)参考答案元嘉七年,率数百人击退胡人进攻,保全了济南城。在梁州刺史弃城逃走的情况下,萧承之率军多次战胜氐族军队,平定了梁州。一一 二二参考译文太祖的父亲名承之,字嗣伯。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才智勇力超乎常人。同族的丹阳尹萧摹之、北兖州刺史萧源之都很器重他。任建威府参军,善于安抚。元嘉七年,右将军到彦之北伐大

9、败,胡人乘胜攻占青州所属各郡国,偏帅安平公进犯济南,太祖的父亲率数百人阻击,打退敌兵。胡人集结大批兵力,太祖的父亲命令按兵不动,打开城门。众人进谏说:“敌众我寡,为什么这样轻敌!”太祖的父亲说:“如今孤立无援地守卫这与外界隔绝(被围困)的城池,事情已经很危险紧急了,如果再表示软弱,一定被他们屠杀,只能够表现得强一些来等待他们了。”胡人怀疑有伏兵,就撤走了。宋文帝认为太祖的父亲有保全济南城的功劳,亲笔写信给都督长沙王义欣说:“承之在管理百姓方面的才能,也不在军事才干之下,现在拟让他做兖州刺史,檀征南具体安排。”太祖的父亲与檀道济平素没有什么交情,这事也就作罢了。一一 二二氐族统帅杨难当进犯汉川,

10、梁州刺史弃城逃跑,太祖的父亲率兵轻装前进,在黄金山向氐族伪魏兴太守薛健进攻。薛健部队溃散之后,太祖的父亲就占领了黄金山。氐族伪梁、秦二州刺史赵温先是占据州城,后听说太祖的父亲到了,退而据守小城,薛健后退到下桃城驻守,设立营寨。太祖的父亲率领军队与他们对垒,相距二里。薛健与伪冯翊太守蒲早子全力出战,太祖的父亲大败敌军,薛健等关闭营门自守不敢出战。杨难当又派步兵骑兵一万多人援助赵温,逼近太祖的父亲。太祖的父亲抵御敌人四十多天。贼兵都披着犀牛皮甲,刀箭无法伤身。太祖的父亲命令部队将槊截断成几尺长,用大斧捶其后身,贼兵难以抵挡,就焚烧营寨败退。梁州平定。皇帝下诏令说:“承之奉命做先锋,冒险深入,全军屡

11、次战胜敌人,发扬了忠勇果敢的精神,可以封龙骧将军。”宋文帝知道太祖的父亲平定氐族有功,青州刺史空缺,准备任命他去任职。彭城王义康执政,太祖的父亲不愿依附,于是转为江夏王司徒中兵参军。元嘉二十四年去世,终年六十四岁。一一 二二一一 二二二、综合训练(2023广东河源高三检测)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20分)材料一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耻之,三日不朝。管仲曰:“此有国之耻也,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故其善!”因发仓囷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公胡不复遗冠乎?”或曰:管仲雪桓公之耻于小人,而生桓公之耻于君子矣。使桓公发仓囷而赐贫穷,论囹圄而出薄罪,非义也,不可以雪耻;使

12、之而义也,桓公宿义,须遗冠而后行之,则是桓公行义非为遗冠也?是虽雪遗冠之耻于小人,而亦生遗义之耻于君子矣。且夫发囷仓而赐贫穷者,是赏无功也;论囹圄而出薄罪者,是不诛过也。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此乱之本也,安可以雪耻哉?(节选自韩非子难二)一一 二二材料二贞观七年,太宗谓侍臣曰:“天下愚人者多,智人者少。智者不肯为恶,愚人好犯宪章。凡赦宥之恩,惟及不轨之辈。古语云:小人之幸,君子之不幸。一岁再赦,善人喑哑。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昔蜀先主尝谓诸葛亮曰: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之间,每见启告理乱之道备矣,曾不语赦。故诸葛亮理蜀十年不赦,而蜀大化。梁武帝每年数赦

13、,卒至倾败。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故我有天下已来绝不放赦。今四海安宁,礼义兴行,非常之恩,弥不可数。将恐愚人常冀侥幸,惟欲犯法,不能改过。”长孙皇后遇疾,渐危笃。皇太子启后曰:“医药备尽,今尊体不瘳,请奏赦囚徒并度人入道,冀蒙福祐。”后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为恶者;若行善无效,何福可求?赦者,国之大事,佛道者,上每示存异方之教耳。常恐为理体之弊。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不能依汝言。”(节选自贞观政要赦令)一一 二二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出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3分)答案ACF解析“夫谋小仁者大仁之贼”是判断句,在“者”和“贼”后断开,即A、C两处断开;

14、“已来”是状语,在“已来”后断开,即F处断开。一一 二二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耻,指感到耻辱,“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中的“异”指感到诧异,两者用法相同。B.发,指打开,与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的“发”意思不相同。C.危笃,指非常危险,多就疾病而言,与现代汉语中的“病危”意思相同。D.入道,指皈依宗教,出家为僧尼或道士。古人认为度人入道会有福报。B解析B项,错误。都是“打开”的意思。一一 二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桓公酒醉后丢失了帽子,三天不上朝,管仲建议他通过处理好政事来洗雪耻辱。齐桓公非常赞同,

15、于是赏赐贫穷的百姓,赦免轻罪的囚徒。B.有人认为,如果齐桓公的行为合乎道义,那么他以前不做这种合乎道义的事情,偏要等到丢失了帽子后才来做,他实行道义的动机就有问题。C.蜀国先主常听陈元方、郑康成讲说治乱之道,但未听他们说到赦免。诸葛亮赞同先主之见,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治理蜀国十年不赦。D.长孙皇后患病,医药未能治好,皇太子准备请求皇帝赦免囚徒,并度人入道,来为皇后祈福。皇后认为死生自有天命,不能因为自己一人而乱了国家法度。C解析C项,“又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因此”错误,从原文中看不出诸葛亮治蜀吸取了梁武帝倾败的教训;从历史事实来说,诸葛亮早于梁武帝二三百年,他不可能“有鉴于梁武帝的教训”

16、。一一 二二一一 二二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夫赏无功,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2)凡养稂莠者伤禾稼,惠奸宄者贼良人。参考答案(1)奖赏没有功劳的人,那么民众就会侥幸地希望从君主那里得到意外的赏赐;不惩处有罪过的人,那么民众就不会从惩罚中吸取教训而容易为非作歹。(2)凡是培育杂草就是伤害庄稼,施恩给坏人就是伤害好人。一一 二二11.齐桓公和唐太宗对赦免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说明。(3分)参考答案齐桓公认为,赦免小罪之人,可以赢得民心,洗雪自身的耻辱。唐太宗认为,赦免罪人不利于其改过,同时也是对好人的伤害。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桓公喝醉了酒,丢失了自己的帽子,(他)为此感到耻辱,三天没上朝处理政事。管仲说:“这是国君的耻辱,您为什么不用处理好政事来洗雪它呢?”桓公说:“(您的建议)多么好啊!”于是打开粮仓把粮食赏赐给贫穷的人,审查狱中的囚犯释放了罪轻的人。过了三天百姓便为此歌唱道:“国君为什么不再丢失帽子呢?”一一 二二有人说:管仲在小人之中洗雪了桓公的耻辱,却在君子之中滋生了桓公的耻辱。假使桓公打开粮仓把粮食赏赐给贫穷的人,审查狱中的囚犯而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