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篇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889409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理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理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理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理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理老师读书心得体会三篇今天,有空静下心来细读中学物理教学参考第 10 期。读 完之后,发现很多文章都跟课堂教学密切相关,很是受益。最欣赏戴金平老师的关注物理概念教学的盲区,戴老师的 研究方法很是独特,但非常具有说服力。他给上完课后的学生进行 无记名的调查问卷,从数据中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 一系列的调查数据反思概念教学。第一次看完,我觉得这是一种非 常好的研究方法,也是一种非常需要进行的研究。之所以是一种非 常好的研究方法,是因为他关注了课堂,关注了学生,而这正是新 课程理念的体现。细想,往常我们觉得课上得好不好,大多都是看 老师的。之所以是一种非常需要进行的研究,是因为我们日常给

2、学 生上完课后,靠的是作业反馈学生掌握情况的好坏,而很少反馈教 师教学的好坏。我们太多时候关注学生学习的好坏,而忽视了教师 自己教学的好坏,忽视了教师自身的成长!张主方老师的课堂实验探究有效性的思考和实践写得非常 详细,一看就是来自与真实的课堂观察,其中有非常多课堂案例, 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好好研读。从这篇文章中,我们可以发现,张老 师的案例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可见,一线教师课后做好教学反思, 多写写成功的或是失败的案例,那么迟早可以写出一篇有着丰富案 例支撑的好文章。张曦老师的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学的“31”原则颇有新意,内容非常精细,特别欣赏他的观点:物理教学中倡导提高趣味性、 拓展信息量和增强

3、影响力。其中,他提到拓展信息量,让我产生了 共鸣,因为我最近一直在写一篇关于这方面的文章。可见,好文章 可以使自己的想法更成熟。司德平老师擅长于比较研究,我看过一些他的比较研究的文章 这次他写的是高中物理人教版课标教材与大纲教材内容的比较研 究。一看到这个题目,我就在想,身处河南的他是从 2008年才 实施新课程的。而有些省从 2006年就实施新课程了,但关于这两 套教材的对比研究的文章为什么那么少。可见,好的文章立意到处 都是,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光!虽然我喜欢解题,但我更喜欢课堂和学生。非常喜欢中学物 理教学参考关注课堂和学生的文章!希望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越办越好!久没读教育经典。偶然在书

4、架上发现一本尘封已久的书籍,拿 来或粗或细的阅读,却也能或多或少的明悟书中的道理,结合实际 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是一本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书,名叫物理 教育通论,分为十八个章节阐述了作者在物理教育方面的研究成 果。我个人比较关注的是前面部分章节内容。 自古以来,人们在 教学实践中都在探讨学习问题。早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 古代学者如孔子、荀子等就探讨过学与教的规律,形成了一定的学 习理论。后来,西方心理学家纷纷以动物或人为对象,探讨学习过 程,发现了一些学习的规律与特点,从而各树一帜,自成流派,创 立了多种学习理论。书中对“学习”进行了最一般的定义主体 在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相互作用获得个体经

5、验而产生的行为比较持 久变化的过程。上述是一个广义的学习定义,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 它不完全相同。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它是按照教育目标来改变学生心理 和行为的过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义为:凭借经验产 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其实, 通俗来讲,就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 织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技能技巧以及培养正确世界观的过 程。 书中还介绍了学习的分类:美国的布鲁姆、奥苏泊尔、苏联 的彼得罗夫、我国的潘菽等都对学习进行了各种分类,结合中学物 理的学习特点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可把中学物理的学习分为以下几 种:1.物理知识的学习:指对

6、物理学系统知识的学习,并了解其实 际应用。2.物理技能的学习:主要是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3.能力 发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运用物理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4.物理学方法的学习:主要指观察方法、 实验方法、理想化方法、物理模型方法、等效方法、类比方法、数 学方法、美学方法等。5.科学态度的学习:主要指尊重事实、严肃 认真、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态度。另外还有爱国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思想等方面的学习。 学习理论是物理学的基础。学习 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行的起点,从而发现一般的教学原理。故此, 书中接着介绍了古今中西的代表性的学习理论。中国可以说是学习 心理学思想的发源

7、地。远在纪元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形成 了较系统和完整的理论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孔子。孔子在长期的教 学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获得知识、提 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学习的心理条件有:“志”和“信” 的学习信念、动机;“好”与“乐”的学习兴趣、爱好;“学贵有恒” 的学习毅力,“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等。总结的学习方法有:以 学为主,学、思、习、行相结合;学而时习、温故知新;多闻、多问、 多见、多识;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从博返约,一以贯之;告知往来, 叩其两端;先做好学习准备。每天检查学习结果等。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 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所谓发现学习,就是

8、让学生独立思考,改 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发现学习理论结合中学生 物理的学习,其学习过程可分为以下五个过程:掌握学习课题,提 出假说,推敲假说,验证假说,发现与归纳。 从学习理论来讲, 学生的一切学习心理活动都是以感知觉为先导。可以说,感知是一 切物理知识的来源,是认识物理世界的开始,是一切学习心理活动 的基础。所谓感知,在心理学上是指感觉和知觉而言。感觉是人们 对当前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学生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中 产生的光声、机械运动、温度变化、气体性质等个别属性的反映, 就是对这一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感觉活动。知觉是指人对当前客 观事物整体及其相互联系的反映,如雷雨天、

9、观察者通过眼看到闪 光、耳朵听到雷声就可形成这是大气中放电现象的概念。学生学习 物理过程中的感知活动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教学中遵循这些规律 有利于提高感知的效果,培养感知能力。首先从被感知的物理现象 来说,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的感知(强度律)。如 演示实验中采用大型演示电流计,某些演示实验采用投影仪投影, 讲解重点语句时提高声音等。第二,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 有所差异,差异越大,越易感知(差异律)。如采用试管盛水做有关 的实验时,试管内的水一般染成红色,以区别试管的玻璃。第三, 在静止的背景上恰当地使观察对象呈现着运动的状态,可以增强感 知效果(活动律)。第四,两种不同的对

10、象同时或先后出现,可以增强感知效果(对 比律)。如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声音对比等。第五,凡是空间上 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或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 系统或一个整体,而为学生清晰感知(组合律)。第六,在学生感知 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变换物理现象呈现的形式 (变化律)。 第七,多种感官同时参加的感知活动的效果好(协同律)。那么根据 感知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形象与言语结合起来。在学生感知 物理现象过程中,引导学生言语参加活动,让学生说出所感知的现 象,变化以及作必要的文字记录,都可以达到提高感知的效果。在波普尔科学发现的逻辑那里受阻之后,想找本轻松点的 书看看,当当网一搜,科普

11、类的热门书就这本,于是找来一看。作者神秘,据称现居香港。全书用80后、非常网络化的语言,描述了量子物理史近 100 年来的波澜壮阔、刀光剑影,使我这个门外汉读起来竟也津津有味, 竟在昨晚欲罢不能,坚持到今天凌晨读完全书。尤其是在读到薛定 谔的猫,读到量子自杀的章节时,我竟忍不住笑出声来。也了解了 为什么二战德国不能先于盟军制造出原子弹,难道一切都是天意, 一切都是天意.量子物理发展到现在,许多东西竟然都是假说,那个该死的讨 厌的电子,究竟是粒子还是波,折腾了物理学家 300 年,没办法, 因为没搞清楚的话,那么你和我是粒子还是波、这个世界是粒子还 是波,就不清不楚了。后来的结论竟然是:那个客观

12、存在不知道是 啥、不管它是粒子还是波,反正是一团迷雾,当观测者用各种手段 去观测时,它就随机地现出原形(塌陷)了,有时表现为粒子,有时 表现为波。天啦,这跟幽灵差不多,后来,物理学家确实一路追踪 到了幽灵人类的意识,是人类的意识测量并解读时,影响了客 观的东西。人类意识里面都是主观的东西,而且无法获得真实的客 观。当然,这个结论只是暂时的结论,按照波普尔的讲法(书中又 出现了他的名字,唉,还是没逃过他),科学就是用来证伪的,所 以这个结论也只是用来证伪的。太唯心了,马克思肯定会说只 是科学还没发展到人类搞清本质而已,本质或科学客观是真实存在 的,可认知的。可就是这个唯心的量子论,竟然想进一步发

13、展,以超弦的名义, 让不确定性充斥世界,占领引力领域,搞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 统宇宙。爱因斯坦生前就对量子论进行了几番攻击,都被量子论的 掌门人玻尔以高明的手段化解,弄得站在经典物理一方的爱因斯坦 郁闷地向玻尔发问:你真的认为因果论不存在,老头子(上帝)也掷 骰子吗?是的,现在我们就生活在这个测不准、不确定、随机的世界!物理是什么,物理就是假想,做实验,符合就成功,不符合再 假想,人类社会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发展到今天。一切所谓科学、 客观都是用来证伪的!呵呵,转回来,一定要转回来,否则要神经病了,我认为,不 确定性确实难解,满世界的人们错把主观当客观,但我还是装糊涂 吧,中庸一点吧,中庸,这是我最后的哲学堡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