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884551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机、无机、分析名词解释汇总.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化学名词解释1、分析化学:是关于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2、准确度(accuracy):是指测量值与真值(真实值)接近的程度。3绝对误差(absolute error):测量值与真实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此误差可正可负。4、相对误差(relative error):绝对误差与真实值的比值称为相对误差。5、精密度(precision):是平行测量的各测量值之间的接近程度。6、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也可以称为可定误差,是由某种确定的原因造成的误差,一般有固定的方向和大小,重复测定时重复出现。7、偶然误差(accidental

2、error):也称为随机误差,是由偶然因素引起的误差。偶然误差的方向和大小都是不固定的,因此,不能用加校正值的方法减免。8、有效数字(significant figure):是指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9、滴定分析法(titration analysis):是化学定量分析中重要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是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的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定量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所加的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出被测物质的量。10、化学计量点(stoichiometric point):当加入的滴定剂的量与被测物质的量之间,正好符合化学反应式

3、所表示的计量关系时,称反应到达了化学计量点。11、滴定终点(titration end point):在滴定时,滴定至指示剂改变颜色即停止滴定,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12、滴定误差: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往往不一致,由这种不一致造成的误差称为滴定终点误差,简称终点误差。13、基准物质(primary standard):是用以直接配制标准溶液或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物质。14、滴定度(titer):是每毫升标准溶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量。15、分布系数(distribution fraction):是溶液中某型体的平衡浓度在溶质总浓度中所占的分数,又称分布系数。16、指示剂(indicator):是一类有

4、机化合物,在溶液中能以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型体存在,其存在的形式决定于溶液的某种性质,且两种型体具有不同的颜色。17、缓冲溶液(buffer solution):是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18、酸碱指示剂(acid-base indicator):是一种有机弱酸或弱碱,它们的共轭酸碱对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呈现不同的颜色。当溶液的pH改变时,指示剂失去或得到质子,其结构发生变化,引起颜色的改变。19、自身指示剂(self indicator):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具有很深的颜色,而滴定的产物无色或颜色很浅,滴定时勿需另加指示剂,它们本身颜色的变化就起着指示剂的作用。20、特殊

5、指示剂(pecific indicator):有些物质本身无氧化还原性质,但是能与氧化剂或还原剂作用产生特殊的颜色变化以指示滴定终点,将这类物质称为特殊指示剂。21、外指示剂(outside indicator):有的物质本身具有氧化还原性,能与标准溶液或被测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不能加入被测溶液中,只能 在化学计量点附近,用玻璃棒蘸取被滴定的溶液在外面与其作用,根据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这类物质称为外指示剂。22、滴定常数(titration constant):是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它反应滴定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23、均化效应(leveling effect):将不同强度的酸碱均化到溶

6、剂化质子(或溶剂阴离子)水平的效应叫做均化效应。24、金属指示剂(metal ion indicator):在配位滴定中,通常利用一种能与金属离子生成有色配合物的有机染料显色剂,来指示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这种显色剂称为金属指示剂。25、条件电位(conditional potential):它是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分析浓度均为1mol/l时的实际电位。27、氧化还原指示剂(oxidation-reduction):本身是弱氧化剂或还原剂,其氧化态和还原态具有不同的颜色,在滴定过程中被氧化或还原后发生结构变化,引起颜色变化来指示终点。28、沉淀形式(precipitation

7、 form):是沉淀重量法中析出沉淀的化学组成。29、称量形式(weighing form):是沉淀经处理后具有固定组成、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30、同离子效应(common ion effect):是当沉淀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加适量构晶离子的浓度是难容盐溶解度降低的现象。31、酸效应(acid effect):是溶液的酸度改变使难溶盐溶解度改变的现象。32、配位效应(complex effect):是当溶液中存在能与金属离子生成可溶性配合物的配位剂时,使难溶盐的溶解度增大的现象。33、盐效应(salt effect):是难溶盐溶解度随溶液中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加的现象。34、共沉淀(copreci

8、pitation):是当某种沉淀从溶液中析出时,溶液中共存的可溶性杂质也夹杂在该沉淀中一起 析出的现象。35、后沉淀(postprecipitation):是沉淀析出后,溶液中本来不能析出沉淀的组分,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析出的现象。36、相界电位(phase boundary potential):在金属与溶液两相界面上,由于带电质点的迁移形成了双电层,双电层间的电位差称为相界电位。37、液接电位(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在两个组成不同或组成相同的而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互接触的界面间所产生的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电位,简称液接电位。38、盐桥(salt bridge)

9、:是沟通两个半电池,消除液接电位,保持其电荷平衡,使反应顺利经行的一种装置。39、指示电极(indicator electrode):是电极电位随被测离子的活(浓)度变化而改变的一类电极。40、参比电极(reference electrode):是在一定条件下,电位值已知且基本恒定的电极。41、直接电位法(direct poentiometry):是选择合适的指示电极与参比电极,浸入待测溶液中组成原电池,通过测量原电池的电动势,根据Nernst方程直接求出待测组分浓度的方法。42、碱差:也称钠差,是指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9的溶液是,测得的pH小于真实值而产生的负误差。43、酸差:是指用pH玻

10、璃电极测定pH1的溶液时,测得的pH大于真实值而产生的正误差。44、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ic titration):是根据在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滴定终点的一类滴定分析方法。45、永停滴定法(dead-stop titration):又称双电流或双安培滴定法,它是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流的变化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属于电流滴定法。46、光学分析法(optical analysis):是基于物质发射的电磁辐射或物质与辐射相互作用后产生的辐射信号或发生的信号变化来测定物质的性质、含量和结构的一类仪器分析方法。47、吸收:是原子、分子、离子吸收光子的能量(等于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

11、,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的过程。48、发射:是物质从激发态跃迁回至基态,并以光的形式释放出能量的过程。49、散射:光通过介质时会发生散射,散射中多数光子与介质分子之间发生弹性碰撞所致,碰撞时没有能量交换,光频率不变,但光子的运动方向改变。50、拉曼散射:是光子与介质分子之间发生了非弹性碰撞,碰撞时光子不仅改变了运动方向,而且还有能量的交换,光频率发生了变化。51、光谱(spectrum):当物质与辐射 能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跃迁,记录由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辐射能强度随波长(或相单位)的变化,所得的图谱称为光谱,也称波谱。52、光谱分析法(spectroscopic analysis):利用物质

12、的光谱进行的定性定量和结构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53、原子光谱法(atomic spectroscopy):是以测量气态原子或离子的外层或内层电子的能级跃迁所产生的原子光谱为基础的成分分析方法。表现为线状光谱。54、分子光谱(molecular spectroscopy):是由分子中电子能级、震动和转动能级的变化产生,表现形式为带状光谱。5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发(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V-vis):研究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200800nm)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56、吸收峰:曲线上吸光度最大的地方,它所对应的波长称最大吸

13、收波长。57、生色团(chromophore):是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或n*跃迁的基团,即在紫外-可见光范围内产生吸收的原子团。58、助色团(auxochrome):是指含有非键电子的杂原子饱和基团,当他们与生色团或饱和烃基相连时,能使该生色团或饱和烃的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59、红移(red shift):亦称长移(bathochromic shift),是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如发生共轭作用、引入助色团,以及溶剂改变等,使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60、蓝(紫)移(blue shift):亦称短移(hypsochromic shift),是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受溶剂

14、影响使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61、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由于化合物的结构改变或其他原因,使吸收强度增加称为增色效应或浓色效应(hyperchromic effect);使吸收强度减弱称减色效应或淡色效应(hypochromic effect)。62、朗伯-比尔定律(Lambert-Beers law):吸收光度法的基本定律,是描述物质对单色光吸收的强弱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和厚度间的关系的定律。63、摩尔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候,溶液浓度为1mol/l,厚度为1cm的吸光度。64、百分吸光系数:是指在一定波长时,溶液质量浓度为1%,厚度为1cm的吸光度。65、透光率:透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

15、比。66、荧光(fluorescence):是物质分子接受光子能量被激发后,从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返回基态时发出的光。67、振动自由度:是分子基本振动的数目,即分子的独立振动数。68、基频峰:是分子吸收一定频率的红外线,有振动基态跃迁至第一激发态时,所产生的吸收峰。69、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y;AAS):是基于蒸汽中的基态原子对特征电磁辐射的吸收来测定试样中该元素的含量的方法。70、屏蔽效应(shielding):绕核电子在外加磁场的诱导下,产生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的感应磁场,使原子核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这种核外电子极其他因素对

16、抗外加磁场的现象称为屏蔽效应。71、自旋偶合(spin-spin coupling):是核自旋产生的核磁矩间的相互干扰,又称为自旋-自旋偶合。72、自旋分裂(spin-spin splitting):自旋分裂是由自旋偶合引起共振峰分裂的现象,又称为自旋-自旋分裂。73、化学位移(chemical shift):由于屏蔽效应的存在,不同化学环境的氢核的共振频率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化学位移。74、化学等价(chemical equivalence):在核磁共振中,有相同化学环境的核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这种有相同化学位移的核称为化学等价。75、磁等价(magnetic equivalence):分子中一组化学等价核与分子中的其他任何一个核都有相同强弱的偶合,则这组核为磁等价。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