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网络结构).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879006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散文阅读(网络结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散文阅读(网络结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散文阅读(网络结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散文阅读(网络结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散文阅读(网络结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散文阅读(网络结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散文阅读(网络结构).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 高考第一轮总复习 100412427散文阅读的知识框架构建【总 纲】一、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二、散文分类:叙事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1)叙事散文: 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2)抒情散文: 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

2、,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描写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3)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4)哲理散文: 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揭示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这类散文多运用联想思维

3、和象征手法。三、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第一板块:表达方式】 【总述】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和说明。【知识分列1:记叙】记叙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1、记叙顺序:顺叙: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一是突出了最能表现中心的内容;二是使文章结构富于

4、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作用是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补叙: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作用是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平叙:“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它能使思路更清晰,相互照应更得体。2、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知识分列2:描写】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

5、、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描写往往为了展示人物特征、暗示时代背景、渲染情感氛围。描写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1、描写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2、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3、描写内容:人物描写、环境描写1)人物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2)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景物)、社会环境。作用在于: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深化作品主题。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心理感觉描写景物的方

6、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移形换景、定景换点、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烘云托月等。【知识分列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往往有抒发作者情感、揭示文章意蕴、表现形象意图的作用。抒情方式:直接、间接1)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2)间接抒情:借用其他物象或途径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叙事则有因事抒情,写景则有借景抒情,咏物则有托物言志,记史则有咏史抒怀。 【知识分列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往往有揭示意义(主旨)、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知识分列5:说明】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

7、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1、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第二板块:行文布局】【综述】主要抓线索安排、写作顺序安排、句子段落赏析、谋篇布局技巧、人称处理等。【知识分列1:线索安排】1、线索的分类:线索是文章的脉络。通常有以下几种:1)以事物的形象为线索,如茅盾的白杨礼赞;2)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3)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如朱自清的绿;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6)以事理为线索,如唐韬

8、的琐忆。2、线索的表现形式:1)单一线索:这样的文章也称单线结构,就是文章只有一根线索。2)双重线索:这样的文章也叫双线(或多线)结构。两根线或一虚一实,或一主一副,或一明一暗(如药),或平行发展(多用于使用平叙手法的文章,如智取生辰纲)。3、线索在文中的体现:多半在标题、开头、结尾、过渡和段首段尾的关节处,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句子。如朱自清先生在背影中四次写到父亲的背影。 “背影”则就是本文的线索。【知识分列2:顺序安排】散文的写作顺序安排:时间顺序(这里涉及记叙顺序)、空间顺序(这里更多要注意移形换景)、事理顺序、感情发展顺序(这里关注感情线索和蒙太奇、意识流手法)。【知识分列

9、3:句段赏析】 1、段落的作用: 1)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段: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铺垫下文;为下文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段: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2、句子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

10、,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3、结构形式: 1)纵向式结构:按时间安排。如背影。 2)并列式结构:或按性质、或按事物的不同侧面、或按空间顺序。 3)纵横交错式:网状结构,时空交替。如焰火的变奏。 4)层进式结构:按认知过程安排。如荔枝蜜 5)对比式结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特写式结构:集中写一个场面或片段。如阿累一面 7)串珠式结构:由几个片段组合。【知识分列4:布局技巧】 1、开门见山:不拐弯抹角,直接触及题旨。2、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使整体文章有条理

11、。3、统摄全篇:就是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4、详略得当:详写重点内容充分地表现了中心思想;略写根据中心思想的要求,叙述简练,简洁概括,清楚明了。5、层层深入:后面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前后之间是逐层推进、逐步深入的关系。其前后内容有内在的紧密联系,条理清楚,逻辑严密。6、伏笔:前面的文章为后面的文章埋下因果关系的种子,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时时产生疑问,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直到阅读结束,突然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7: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

12、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8、画龙点睛:在关键地方简明扼要地点明要旨;使内容生动传神。9、设置悬念: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的一种积极手段。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就是故事发展中间只亮开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予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10、照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这种安排设计叫做“照应”。有首尾照应、前后照应、文题照应。【知识分列5:人称

13、处理】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人称:能拉近“我”和“你”之间的距离,拉近读者和“你”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第三人称:能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第三板块:语言表达】【综述】主要考察修辞手法运用和语言特色鉴赏。【知识分列1:修辞运用】 1、类别: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借喻、反语、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用典等。2、考查重点:根据修辞本身特点,联系具体语境,分析怎样用、有何用。注意:1)多与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放在一起考察。 2)多与句子含义和

14、作用的揭示一起考查。3、作用解说及答题模式: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模式:运用比喻,将甲(本体)喻为乙(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甲+特性。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模式:运用比拟,赋予人(物)以物(人)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甲+特性,表意丰富。3)夸张:突出事物特征,强化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模式:运用夸张,凸显了甲+特征,表现了作者+感情,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4)排比: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收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之效。用排比说理,

15、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5)对偶:便于吟诵,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引用:引用古诗文能使语言凝练精辟,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能使文章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知识性和神奇色彩,吸引读者兴趣,更好的表现中心;引用名人典故,能使说理确凿充分,富启发性,增强说服力。7)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8)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9)反复:用于写景抒情,感染力强;用于文中坐结构段,承上启下,分清层次;用于议论说理,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印象。10)对比: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