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87460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青龙汤一方加减治疗咳嗽方法经常上网,看到很多患者被小小咳嗽所烦恼,感觉有必要介绍下余治疗咳嗽方法。余虽然治疗 咳嗽病人不是很多,但觉得甚是容易,确没有遇到治疗无效的,基本上都一方愈,轻者三帖, 重者七帖。余只用一方加减治疗,此方就是小青龙汤。当然加减不是余发明的,余只是有好方 法就依样画葫芦而已。咳嗽病五脏六腑皆有之,然必传之于肺而始作,内经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经云形寒饮冷则伤 肺,凡内外合邪之咳嗽不外小青龙汤加减,故凡诸病之气合于肺则为咳嗽,不合则不咳嗽,本 症无一定方,然水饮,凉为咳嗽之根,伤寒论云咳嗽者去人参,以人参多液助水饮也,故金匮 以小青龙汤一方加减为五方,皆行水为主也,麻黄桂芍可

2、以去,取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不可离, 寒者可加附子;热者可加石膏,大黄;湿者可加白术,茯苓;燥者可加天门冬,麦门冬并阿胶, 玉竹,枇杷叶;下虚者可加巴戟天,鹿角胶;上虚者可加黄芪,白术;多痰者可加桑白皮,茯 苓。孙真人颇得其秘。小青龙汤证机理探微王 兵 河北医科大学小青龙汤出自伤寒论第40 条:“伤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 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后世多用外感风寒,引动内饮,水寒射 肺,来概括小青龙汤证的病机,“治病必求于本”,小青龙汤证的机理本质到底为何众说不一, 笔者想根据伤寒论原文试探讨小青龙汤证的本质机理所在。“伤寒表不解”,是表寒太重,发

3、汗力量不够,还是正气虚羸,无以运邪外出?显然,此 证当为正气虚羸卫阳不振,不能“卫外而为固也”,营阴亏乏,不能“藏精而起亟也”。正气 不能奋起与表邪相争,鼓邪从汗而散解,而使表邪盘踞久不得解。又肾中精气化生的肾阴肾阳, 为人一身阴阳之根本,而其中犹以肾阳真火为人身立命之根基。三焦为水火气机的通道,内通 脏腑,外联肌表,络属膀胱,主一身之表,肾中真火通过三焦膀胱道路而充养卫阳,唐容川在 血证论中亦言:“肾者水脏,水中含阳,化生元气,根结丹田,内主呼吸,达于膀胱,运 行于外,则为卫气,此气乃水中之阳。”故肾阳真火不足,必致卫阳偏虚,卫阳不振,外表则 更容易受到邪气侵袭,而肾中真火乃龙雷相火,只有相

4、火以位,心之君火才得以明,此时肾中 相火不足,不能循三焦道路上济心火,必致君火昏聩不明,君相二火不振,不能震摄群邪,必 然浊阴四起,凝而不行,而为病患。小青龙汤药用麻黄、桂枝、细辛、半夏,方中麻黄辛温行 散,外散表寒,内畅三焦;半夏交通道路,使表里得通,中下二焦得畅;桂枝在下入肾,缓补 肾阳真火,在中入心助君火以明,又得麻黄入心肾为助,则火焰愈明;细辛达肾壮真火,使真 火能上出,以行补卫阳、明君火之功用。诸药合用,使肾火得旺,阴寒之邪得散,此即内经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之意。小青龙汤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又是从何而来?这关乎到水谷精微在体内的运行转化,尤 其是水液的传化。水谷入胃,何以腐熟?夫

5、肾中真火经循冲脉上济胃阳,胃阳藉肾阳之用使 “饮”与“食气”得以腐熟而化变成初始精微,其中水之精主入脾,谷之精主走肝,共达心之 包络而入心。若心之君火不振,水谷之精不能全部禀受心之阳气而化赤为血,其中一部分凝为 痰湿水气结于心下而感觉“心下有水气”,此痰湿水气主要为水之精凝结而成。因脾阳需肾阳 真火以煦,而肝肾同寄相火相互为用,故当肾阳真火不足之时,肝阳受影响较小,而脾阳受影 响较大。所以谷之精入肝可以得到进一步化变,而水之精入脾则不能进行化变。谷之精只有极 少部分凝结为痰湿水气,而水之精则大部分结聚为痰湿水气,故临床上多见咳吐清稀白痰唾沫, 此为脾阳不足偏甚,如果是咳吐浓稠偏白痰唾沫则为肝阳

6、不足更甚。水之精既凝心下就使上输 的水之精相应减少,则肺中受纳的水之精也会减少,故而出现“或渴”的症状。肺通调水道为 水之上源,膀胱为水之下源,肺为华盖在上为天,膀胱位居下极为地,水气循环,天地相交, 人体津液得到周流敷布。但是此时,肺中所纳水之精不足,不能正常下降,天地水气循环被打 破,而同时在下的膀胱的气化功能由于肾阳的不足也出现紊乱,故而天地水气不行,就可能出 现“小便不利”的症状。肺气不宣不肃,痰湿水气互结于心下之包络,心阳不足,不温不化,痰湿泛溢或上窜入肺, 或下返入胃,出现一系列肺胃症状。喉主天气,咽主地气,水津不滋故而咽痒咳嗽,肺开窍于 鼻,痰湿上犯,阻滞息道,故发痰鸣喘促、鼻塞

7、、鼻流清涕等。痰湿返入胃,肾为胃之关,肾 阳虚火携冲气上逆,扰动胃阳,迫使痰湿上走,则出现“干呕”、“或噎”等症。小青龙汤中 芍药入肝,补肝体助肝用;干姜辛温,温振脾阳,水之精得化而“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因 而肺津得补;桂枝辛温入心,温通心阳使凝于心下包络之痰湿水气得温而化;五味子上入肺中 走心下达肾。唐本草谓其:“在上入肺,在下入肾,入肺有生津济源之意,入肾则有固精养 髓之功”,使得肺肾相生,天水循环得复,整个人体津液道路疏通,且入心借甘味酸收敛肾中 虚阳,使浮阳潜藏于下极。感谢:华夏中医论坛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名方,十大名方之一,临床应用较为广泛,辨证准确,疗效十分可靠。 现就小青龙汤的有

8、关情况谈谈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指正。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中医老土枪一. 小青龙汤证的病机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即寒伤太阳寒水之经,表邪不解,入里造成“心下有水气”而发病,发病的根本在于外有寒,内有水气,这是小青龙汤证的根本病机。二. 小青龙汤证的成因小青龙汤证的根本原因既然是“外有寒,内有水气”,那么是怎样形成的呢?笔者研读前贤 著作并结合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情况,总结如下:1. 因游泳而水气。2. 因多食瓜果冷饮而得水气。3. 因冒雨露远行而得水气。4. 夙患痰饮,为风寒所激。(以上四条为前贤曹颖甫先生归纳总结)5. 现代社会,热天因空调冷饮,看似天热常常感寒而得水气。6. 时医

9、吊针输水(西医如此,不少中医也是如此),病本有寒,有水气在内,吊针输水直接 把寒冷的水液送入人体,寒和水气蔽固而加重,病情将加重。7. 药误寒凉。8. 冬天雾露为患,感寒而得水气,川渝两地,长江中下游一带,冬天常起雾露,加之感寒而 生病,这种情况冬天十分普遍。三. 小青龙汤的临床症状1. 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 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初期用麻黄汤,一汗而解就不会造成“寒入里”,也不会造成“心下有水气”了,水气 停于胃逆于上则干呕,则咳,则喘,水气郁结营气蔽固而发热,逆于咽喉则噎,津不上承喉舌 则渴,下注入肠则利,入少腹则少

10、腹满,入输尿管则小便不利。临床症状虽多,但多为或然之 症,不必悉俱。治疗就用小青龙汤。2. 伤寒论说:“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 水气上行冲激肺脏故咳而微喘,水气上承喉舌故不渴,营气与水邪郁结而生表热,治疗就用 小青龙汤。3. 金匮要略痰饮篇说:“咳逆依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咳逆则气出不续,终夜依靠在床头,根本没有办法平卧,此寒气郁于表,激而上冲肺脏所致, 治疗方针解表温里,就用小青龙汤。四. 小青龙汤的组成和剂量1. 组成:麻黄(去节)桂枝芍药细辛干姜甘草各三两半夏半升(洗)五味子半升2. 剂量:汉代一两折现在15.625克,三两折46.875克,半夏半升

11、折65克,五味子半升折25克,历代现代医家,包括一些名医也没有用到这个量。常常是麻黄,桂枝5克,9克,胆大 一点的用10-15克,细辛1-3克,很少超过5克的,无怪乎效不显。为了保证疗效常常是5剂, 7 剂的开,吃了再来二诊,现在的人哪有那样的耐烦心,两剂三剂不见效就不来了,五剂七剂 就把人吃忙了,所以你必须在三剂药之内让患者见到疗效,看到希望,这就逼迫医生不得不提 高业务水平,否则将没有立足之地。笔者临床常用量:麻黄,桂枝10-30克,芍药20-30克, 细辛10-15克,干姜15-30克,甘草10-15克,半夏10-20克,五味子5-10克,疗效很好。3. 方解:方中麻黄,桂枝散寒发表,温

12、散表邪,半夏,干姜,细辛温化水饮,又恐辛散太过 而加芍药以监制麻黄,桂枝,五味子收敛肺气,甘草调中和胃,组方严谨。4. 加减: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鸡子大,熬令赤色,若噎, 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 (去皮尖)。临床上笔者常顾及寒入太阴脾经而加生姜,大枣,寒入少阴肾经而加附片。五. 小青龙汤的临床应用 尽管小青龙汤治疗外有寒,内有水气为患造成的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 便不利,少腹满,或喘等临床症状,其实用得最多的是用于治疗外有寒,内有水气为患造成的 咳嗽和哮喘,效果不错,兹举例如下:1. 夜

13、咳:王承英,女,38岁,万源市某公司员工,2011年11月30日诊,一周前洗衣感冒 发烧,开始硬扛,扛不住了才吃西药,烧退后遗留夜咳一症久不愈,一晚到亮都咳,无法睡觉, 白天松些,痰清稀白,口渴喜喝热水,舌红,唇红,处方如下:麻黄10桂枝15白芍30炙甘草15五味子5细辛10干姜15半夏10熟附片15紫菀10大 枣10生姜10(单位:克)一剂咳减80/100,一夜安睡,再一剂康复如初。2. 哮喘:(徐仲才先生医案)于某,女,3 1岁。初诊:1983年12月。自幼哮喘,每于春秋 发作。发作时大汗淋漓,不能平卧,咳嗽剧,白痰多。病情严重时,静脉注射氨茶碱、地塞米 松也无疗效。本次遇冷后大发作,西药

14、无效。症见面色咣白,口唇青紫,舌淡胖,苔薄白润, 脉细数。治拟温肺化饮平喘。方用生麻黄9g,白芍12g,干姜4g,细辛3g,半夏9g,陈皮6g, 白芥子12g,苏子9g,川椒目9g,熟附片12g(先煎),甘草6g。3帖后复诊,咳喘明显减轻, 汗亦减少。又服7帖,症状基本控制。缓则治其本,又治疗数月。嗣后再没有大发作。六. “心下”部位辨析伤寒论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心下”究竟指的什么地方?其说不一,有指“胸腔”的,有指“心下”的,有指“胃”的,究竟指哪里?现简略辨析如下:1. “心下”部位指“胸腔”。王幸福老师的一篇文章小青龙汤的故事里曾谈到:“小青 龙针对的是什么症状呢?是感冒后,

15、在心下有水气。怎么来理解呢?就是在胸腔里有大量的水 不能及时的转化掉”。由此看“心下”部位指的是“胸腔”。2. “心下”部位指“心下”。历代医家注解伤寒论小青龙汤,对“心下有水气”的“心 下”并没用说清楚,笼笼统统,模模糊糊的以“心下”言之,“心下”仍然是“心下”。3. “心下”部位指“胃”。前贤曹颖甫先生认为:“小青龙汤证之病所虽似在肺,而其病源 实属于胃,大论所谓心下,即指胃心下有水气尤言胃有水气”。“更考本方所用之药,属胃者多,属肺者少。故本证病理实属胃邪犯肺加表寒已激之,若是而已”。 由此看“心下”指“胃”。从人体解剖看,心之下有膈胸膜,有部分肝,有整个胃,心下有胃,“心下”指“胃”。

16、 从小青龙汤证的临床症状看涉及到肺系,胃肠系,泌尿系疾病,就其致病原因,缘于外有 寒,内有水气,停于胃逆于上则干呕,胃气上逆肺气不降则咳,则喘,水气逆于咽喉则噎,肺 气不降津不上承喉舌则渴,下注入肠则利,入少腹则少腹满等情况看:“心下有水气”的“心 下”指“胃”比较确切。综上所述:小青龙汤“心下有水气”的“心下”指“胃”比较确切。主要参考文献:1.曹颖甫:经方实验录,伤寒发微2. 黎天佑:伤寒论崇正编3. 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 病经验专集4. 王幸福:杏林薪传5. 来自网络:徐仲才医案医论集徐仲才应用小青龙汤的经验王幸福 老中医徐仲才擅长用小青龙汤,经他随症化裁用以治疗外感风寒而致的咳喘及痰饮等症,均 有显著的疗效。兹将其临床用此方加减治疗支气管疾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