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书法讲义.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873367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笔书法讲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硬笔书法讲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硬笔书法讲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硬笔书法讲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硬笔书法讲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硬笔书法讲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笔书法讲义.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书法简史与汉字沿革(一)中国书法简史1、汉字的起源与书法的产生汉字的起源,人们有过种种推测。现代古文字学研究的成果,为我们勾画出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它“起源于原始纪事方法,特别是图画和契刻;它萌芽于仰韶文化时期,距今约六千年;而其形成体系,当在夏代,距今约四千年”(陈炜湛古文字学纲要)。先民们创造文字,最初只是为了实用的需要,但他们创造文字时的取材与方法,却使文字与艺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唐 张怀瓘书断)。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2、,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周易系辞下)。这些生动形象的描述虽然不尽合理,汉字也不是某一个人创造的,但如果把它们最初的文字和已成体系的甲骨文字结合起来考察,我们就会看到其中的合理内核:汉字确实是人们仰观俯察、博采众美的结果,其中体现了先民对世间万物的审美观照。所以,在汉字产生的同时,书法也就萌发了。2、前秦书法前秦通行的文字是篆书,早期的篆书即甲骨文。虽然甲骨文距今已很久远,并且其中象形文字占有很大成分,但从书法角度来看,他已基本上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体、章法三要素。由此可知,中国书法艺术的起源,要早于甲骨文。甲骨文以前的文字,我们现在已很难发现,仅就甲骨文来看,无论是刀刻的,还是笔书的,都

3、已做到了笔画瘦硬挺拔、有圆有方、方中有折、结体错综变化、大小有致,达到了均衡、对称、稳定的地步。同时,在章法上也做到了错落疏朗、严整端庄,因而看起来通篇古朴远雅。虽然书刻者没有署名,但可以说他们都是当时的书法家。与甲骨文同期或稍后还有金文。早期金文的书法艺术成就与甲骨文无大区别,后期金文用笔逐渐变得粗挺圆转。东周以后,石刻文渐多,最著名的首推石鼓文。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的文字,将文字刻在十个鼓形的石上,每一石鼓周围刻有一首四言诗。因诗中记述的是秦王游猎的情况,故又称“猎碣文字”。石鼓文笔画浑厚凝重,圆劲挺拔,结体略趋方正,章法均衡疏朗,朴实自然,被后世称为“书家第一法则”,为以后的中国书法艺术

4、的发展奠定了坚固基础。3、秦汉书法秦朝建立后,文字仍有地区性的差别,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废除了异体字,由李斯、赵高等对前秦文字删减省改,整理为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新文字。秦代在使用小篆的同时,还产生了隶书。早期的隶书仍含有篆意,用笔融篆隶于一炉,拙中见巧,古中有新,圆笔中含有方意,其艺术性可从20世纪70年代出土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看出。到了汉代,隶书成为当时最通行的文字。隶书的出现是中国书法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突变和飞跃。隶书在笔势上改圆为方,改曲为直,文字从长条形变为方块形,象形成分基本消失,代之以有骨力的线条和波折飞动的笔法。隶书的出现,使我国书法向前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推动了我国

5、书体向艺术方面的演变。隶书定型以后,由于人们对文字书写简约的追求,书写速度加快,书写时常常有减省和牵丝勾连现象,于是草书、行书也应运而生。张芝和史游是汉代有名的草书大家。草书的出现,更为书法艺术向抽象的意向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汉碑由于书写时代与书者之异,书法风格也多种多样:茂密雄强者如郙阁颂、西狭颂等;奇纵恣肆者如石门颂、杨淮表记等;遒健俊爽者如封龙山颂等;方正浑穆者如张迁碑、鲜于璜碑、衡方碑等;飘逸俊秀者如曹全碑、朝侯小子残碑、孔宙碑等;工整瘦劲者如华山碑、史晨碑、礼器碑、乙瑛碑等。汉代在行书、草书出现的同时,楷书也开始萌芽了。可以说,秦汉是我国书体大变革的时代。4、魏晋南北朝书法秦汉时期

6、,产生了隶、行、草、楷几种新的书体,这些书体的应用程度各有不同。隶书在汉代是通行文字,由于广泛应用研究,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而行、草、楷三体仍处于初级阶段,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到了魏晋两代,出现了一些杰出书家。他们承先启后,对这三种书体进行了定型、美化,确立了楷书、行书、草书的典范,成为后人尊崇的楷模,其中最杰出的书法大家就是钟繇和王羲之。(1)三国时期A、魏国(220-265)魏立国之时,天下三分,与吴、蜀鼎足而立。魏国居中原腹地,文化承汉末遗风,得天独厚,加之魏武帝曹操非常喜爱书法,魏国拥有一大批著名书法家,如邯郸淳、卫觊、韦诞、钟繇等。其中,以钟繇对后世的影响最大。钟繇(151-230),

7、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曾管制太傅,故亦称“钟太傅”。钟繇的成就主要在楷书方面。他集中了东汉以来冲破隶书规矩的方正平直的书写成分,用楷书的横、捺代替藏锋、翻笔的蚕头磔尾,参照、吸收篆书、草书的圆转笔画,使楷书达到了定型化。他的书法古雅生动,确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绝无后世楷书因刻意求工而出现的板滞。B、吴国(222-280)吴国的书法面貌与魏国不同。所遗著名碑刻中,九真太守谷朗碑是隶意较多的楷书;葛府君碑则是隶意几无的楷书;封禅国山碑是隶法写的篆书。最为著名的当属皇象(字休明)所书篆书天发神谶碑。该碑是中国书法史上一大奇碑,“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为两汉来不可

8、无一,不能有二之第一佳迹”(清张叔未)。天发神谶碑在中国书法史和碑刻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C、蜀国(221-263)蜀国偏处四川,日夜思图复兴汉室,留下遗迹不多。2、晋王羲之是钟繇以后又一位书法巨星,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幼时拜卫夫人为师学习书法,渡江北游名山,刻苦研习了秦汉至魏晋的诸多名家碑刻书迹,继承钟繇的创新精神,在楷书上变钟书的波挑为敛锋不发,使楷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代表作品是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对后世影响很大。王羲之在书法上的贡献,还表现在行书和草书上。他集中了前代书法作品中的用笔、结体上的优点,融合一体,创造了一种更为美妙的书法。他的草书传世作品有十七帖等,备受后人称赞

9、;他的行书兰亭序,用笔“遒美劲健,绝代所无”,全篇分行布白浑然一体,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魏晋时期还出现了不少女书法家,其中最著名的首推蔡文姬。曹操命她作书,她“真草唯命”,握管即出。晋代最著名的女书家当推卫夫人,二王的书法即是由她所传。此外还有:谢道韫(王羲之的儿媳、王凝之的妻子)、傅夫人(郗愔xi yin之妻)、荀夫人(庾亮之妻)、李如意(王献之的保姆)等,都是很有成就的书家。“杏花春雨江南”的书法代表尺牍,表现出的是秀美阴柔之美;“铁马秋风冀北”的书法代表碑刻,表现出的是壮美阳刚之美。南北朝时期,北魏刻碑之风盛行,史称“北碑”,亦称“魏碑”。魏碑书体以方笔为主,用笔一笔三折,斩钉截铁,方拙

10、古朴,结体较密,用笔较厚,对后世碑学兴起有很大影响。代表作品有始平公造像记、张猛龙碑、杨大眼造像记等。另外,用笔方圆兼备的石门铭、郑文公碑等,也是传世之作。5、唐代书法唐代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也博大清新,辉煌灿烂。唐太宗李世民及其后的高宗、睿宗、玄宗、肃宗、宣宗,以及窦后、武后和清王都爱好书法,特别是唐太宗,不仅爱好,而且身体力行,并在教育、取士、官制上把书法列为一个方面,因而书风大盛,书家辈出。唐代书法最盛行楷书,著名楷书大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虞世南是唐太宗的书法老师,他的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锋芒内敛,气宇轩昂。欧阳询用笔方圆兼备,结体劲险峭拔,中竖弯钩仍

11、带隶意。褚遂良楷书深得王羲之之法,用笔结字圆润瘦劲。颜真卿是唐代楷书新书体的创造者。他的字雄强茂密,浑厚刚劲,横细且瘦,竖、撇、捺肥壮,既有时代风貌,又有个性特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柳公权的楷书,避开肥壮,横竖大致均匀,笔画瘦硬。它吸收北碑方笔字中的斩钉截铁、棱角分明之长,把点画写得像刀切一样爽利森挺。“书贵瘦硬方通神”,柳公权书法正是以此取胜,故有“颜筋柳骨”之称。总之,楷书到了唐代,已完美多姿,日趋成熟。除了楷书,唐代草书也有相当的成就。最著名的是被后世称为“颠张醉素”的张旭和怀素。张旭的草书得力于“二王”,又能独创新意。据说张旭作草书每于酒后,他能把自然景物、事物之变、喜愕之情寄托于书法,

12、酒酣不羁,放荡恣意挥洒,完全沉浸于书法的玄妙境界之中。从他的肚痛帖等草书作品看,他已把书法艺术升华到用来表现书家思想感情的高度境界。他用笔顿挫使转,刚柔变化,内收外达,变化莫测,具有音乐的旋律、诗的激情、绘画的笔情墨趣,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境界,故有“草圣”之称。怀素是继张旭之后唐代又一草书大家。他曾步行千里到长安向颜真卿等名师求教。他的作品是狂怪怒张、笔墨飞舞的狂草佳作。特别是他的自叙帖更是生动活泼,笔下生风,既是一幅泼墨大写意画卷,又是一首感情奔腾的抒情曲。用抽象点画与文字内容相配合,借以表情达意的中国书法艺术特点,致张旭怀素时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为后世书法创作留下了极其宝贵的范例。孙过庭所著

13、与书的书谱既是一部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很好的草书字帖。6、五代书法五代(907-960)时战乱不断,书运衰微,最著名的要数杨凝式了。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华阴(今属陕西)人。唐昭宗时曾任秘书郎,后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太子太保。虽官运不衰,然畏于政v 治险恶,故以“佯狂”保身,时称“杨风子”。宋代苏轼对杨凝式评价颇高:“自颜柳氏没,笔法衰绝,加以唐末丧乱,人物凋落,文采风流,尽扫地矣。独杨公凝式,笔迹雄杰,有二王颜柳之余,此真可谓书中豪杰”。7、宋代书法与唐代相比,宋代最突出的特点是行书有了空前的发展。其中以“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最为著名。苏轼的

14、书法在吸收前代书家营养的基础上,又有创新,特点是追求写”意”,“寄情于信手”,故所作行书以“韵胜”、“气贯”为特点。他的书法不仅古雅,且姿态百出,结构紧密,无一笔失纵。因而董其昌称赞他的行书赤壁赋为“坡公之兰亭”。黄庭坚的书法得益于苏子美(舜钦)、张旭和怀素。他用笔善藏锋,注意顿挫,每以画竹之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之感。他的字结体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纵横伸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舒展。松风阁是他行书的代表作。米芾又称米南宫。他学书之初,临仿古人能达到乱真程度,后来大胆创新,创立了自己的书法风格。他的行书用笔痛快淋漓,结体变换奇纵,雄健豪达。蔡襄,苏轼曾推崇他的书法为本朝第一。他善用散笔作行

15、草书,自成一家。此外,宋徽宗的瘦金书,瘦硬细挺,撇如匕首,捺如刀切,连笔如游丝,横收带钩,竖收带点,也别具一格。1宋人的书法与唐人的格调迥异,尤其在行书上,更是恣肆雄强,自具风采,可以说是继“二王”之后,行书的又一次突破性发展。8、元代书法元代书法是在与宋代迥然不同的基础上展开的。元世祖忽必烈灭南宋统一中国以后,实行的是种族压迫制度,规定个地方行政长官有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汉人只能担任副职,走上仕途的汉族文人备受歧视,充满恐惧和苦闷。虽元文宗颇好书画,于天历初年设置奎章阁,以柯九思为鉴书博士,但只是消遣而已,书法艺术并不景气。有成就的书家极少,只有赵孟頫、鲜于枢、邓文原、康里巎巎、吾丘衍以及吴镇、杨维桢、倪瓒等人而已。除赵孟頫、吴镇等外,多数不能与宋唐诸家相比,更无论魏晋。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唯赵孟頫一人。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号松雪道人,水晶宫道人。仁宗时为翰林学士承旨,死后追封魏国公,谥文敏,人称“赵松雪”、“赵文敏”,因湖州旧称吴兴郡,故又称“赵吴兴”。赵孟頫是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徳芳之后。元灭南宋之后,其在家闲居,致力学术和艺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元世祖忽必烈为笼络南方地主阶级,派人到江南网罗有名的士大夫,赵孟頫被荐入选,以赵宋“宗室子”而出仕元朝,颇受时人非议,而他自己也在元朝统治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