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期待”的利用.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871001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期待”的利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阅读期待”的利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阅读期待”的利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阅读期待”的利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阅读期待”的利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期待”的利用.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期待”的利用大沥镇东秀小学 李啟常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所谓“阅读期待”,是读者阅读之前内心所预想的情景,包含的期望,反映读者的知识层次、个人爱好和阅读能力,构成一种综合的阅读要求和欣赏水平。任何一位读者接触读物时,都有一种自觉不自学的阅读期待。这是由他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驱使的一种心理指向。这种指向使人们面对读物时会因熟悉的召唤或陌生的诱惑而产生一种阅读的冲动。重视阅读主体学生的这种期待现象,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培养良好的阅读情趣以促进主体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生喜欢情节,喜欢形象,预习课文后,他们知

2、道了课文的大概情节,阅读期待得到满足,这时老师如果不及时调整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对进一步学习就会失去兴趣。学生的“阅读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阅读能否深入。那么,如何在课堂上运用“阅读期待”,使“阅读期待”发挥作用呢?一、 设置悬念诱激情。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式常常令学生感到厌烦,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荡然无存。教师适当的煽情能激发学生的审美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欲望,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让他们带着积极主动的情感进行学习。例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时,我带着一脸的神秘

3、说:“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老师特别喜欢。它与过去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许多不同,你能找出多少不同?当然越多越好。” 学生兴趣盎然,很快就投入到课文的阅读中去。结果有发现课文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有发现三件事是连贯的,有发现课文的用词很讲究的,有发现结尾意味深长的等等。学生的“感悟-同情”阅读就此开始。又再如一些课的导语,尤其是课文教学之始的导语(像燕子、青海湖,梦幻般的湖、月光曲、丰碑、小音乐家扬科),应该像诗一样精练、感人,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一节课的结束语,特别是教完一篇扣人心弦的记叙文或抒情散文时的结束语,应在学生的心田留下情感的涟漪,达到“课尽而情未了”的效果,使学生对阅读产生新的欲望

4、。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学生初读课文往往比精读课文更有兴趣。这是因为小学生喜欢生动的情节,具体的形象,在初读课文后,这一“阅读期待”得到了满足后,他们的阅读兴趣就降下来了。因此这时,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进行适当的煽情,学生就会显得心不在焉,阅读教学将是高耗低效。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运用各种合适的策略,设置悬念诱发学生的激情。自始至终把学生纳在阅读期待的视野之内,让学生处在阅读的亢奋状态之中。 二、驰情其中 在“阅读期待”中,满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心理取向。一成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生烦生厌,“教学程序”、“教学方法”的陌生化,会

5、使学生不断产生一种新的期待心理。因此,在教学中,呈现教材的方式,讲解的方法,引导讨论的方式都应该做到常中有变,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英国学者约翰逊说过:“人生是从需要走向需要的进程,而不是从满足走向满足的过程。”要使学生勤于思考,对事物有独立的见解,就必须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保持对新知的渴望。因此,学生在学习新课时,对新课的学习产生一份关注,形成一种期盼,期待着故事将怎样发生、将怎样一步步进展。如教学月光曲时,我以贝多芬的月光作为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中描写“月光曲”的部分,之后引导:这是一首多么美妙的曲子!贝多芬是怎样谱写成的呢?让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学生乐于质疑,“欲求真智,必

6、先疑之”。或凡事都问个为什么,凡事都刨根问底。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就会永远有刨根问底的劲头,或鼓励学生把思考作为生活的一部分,享受思考给自己带来的乐趣。此时,只要教师巧妙地牵住学生的思想纽带,引导学生去感受、去体验,学生情感的波纹必然会渐渐地涌动起来。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的内容时,通过图片、音乐引导学生进入意境,进行感悟、欣赏。再从贝多芬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走进茅屋弹奏即兴创作的情感变化中,找出贝多芬创作的灵感和激情,使学生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用整个心灵去感受美妙的月光曲,心驰神往,激起孩子极大的兴奋,拨动他们的心弦。当学生通过音乐和图画,对月光曲的内容有了深刻的感悟并陶醉其中时,水

7、到渠成了,让学生尽情地朗读。读出理解,读出情感,读出韵味,使学生走进贝多芬、皮鞋匠、盲姑娘的情感世界。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发了。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想说,想抒发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感染;通过抒发,可以使儿童的情感更加明确。及时引导儿童抒发内心的情感,不仅是阅读的需要,也是儿童心理的需要。当学生对课文月光曲有了深层的感悟,对贝多芬有了更深的敬慕。他们明白,正是贝多芬这样的音乐家,才能创作出这样美妙的音乐,把穷苦兄妹俩带到了这样光明美好的世界。此时就要让学生痛痛快快地去评,去赞美,进一步把情感推向高潮。 三、允许个性“差异”在弘扬学生主体的实践

8、中,对如何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不少人作了有益的探索。但对如何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却少有涉及。只有允许思想上的自由,才会有心灵上的解放,才会有真知灼见的出现,而被禁锢的思想是产生不了独立的见解的。这是已被无数的历史事实所证明的。要使学生敢想,老师就必须热情鼓励和细心呵护学生的思想自由,对他们不能有意或无意地哪怕是丁点儿的伤害。正如美国学者奥尔科特所说:“真正的教师保护着学生,不使其受他人的影响。”鼓励和保护学生的思想自由,首先,在教学中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考。如教学中老师的反馈不要过早,以保证学生能在不受老师的影响下作深入的思考;老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过早表态,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以保证学

9、生思维活跃起来;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从而认识各种见解的价值。其二,在学生的认识发生错误时,老师更要明确:“对每个人来说,自己的任何思想都是宝贵的”,对学生不指责,更不嘲讽,而是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往正确的方向引,由他们自己纠正不正确的想法,自己悟出正确的见解。 例如,教学丰碑一文,在引导学生学习描写“军需处长”这一部分内容时,我问学生打算怎样学,结果发现学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来体会。” 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 我便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

10、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学习。全班交流时,又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四、尝试评论新课程强调,评价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成功之处,进行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使学生再次萌发阅读的愿望。 1、品味优美的句子。如教学月光曲中描写“月光曲”这一段时,让学生看画面读课文,听曲子读课文,想贝多芬创作的经过读课文等,使学生的阅读期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审美能力。 2、收获阅读的成果。阅读课文后,还需在整体上对课文自觉地进行品评鉴赏,最终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如引导学生从写作技巧、思想内容、知识信息等方面自觉地总结收获,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阅读的好处。第 1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