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归原与相火不位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287013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4.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引火归原与相火不位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引火归原与相火不位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引火归原与相火不位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引火归原与相火不位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引火归原与相火不位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引火归原与相火不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引火归原与相火不位(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引火归原与相火不位一、火不归元引火归原是用温药医治龙火上燔的一种办法,属于从治法。王冰 在内经“甚者从之”句下注解中指出:“病之大甚者,犹龙火也, 得湿而焰,遇水而燔。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 穷方止矣。识其性者,失常其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光扑 灭”。明清温补医家依据上述实际,将引火归原普遍用于临床。但由 于离原之火实际上的不确定,形成了诸多看法上的混乱,不少医家陷 于互相矛盾之中。如既称阴虚之火,又称阳虚之火;既指有根之火, 又指无根之火;既包括格阳,又涵盖戴阳。李可对引火归原医治,喜 用傅青主之引火汤,原方组成为熟地90g,巴戟、天麦冬各30g,茯 苓15g,五味子

2、6g,主治阴虚乳蛾。1、水浅不养龙 龙火离位上奔李可以为,肾为后天之本,内寄命门之火,为水火之脏。肾中水 火,共处一宅。水火相抱,阴平阳密。水足则火藏于下,和煦脏腑, 统领一身气化,是为安康无病。若因外感外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 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按 龙雷之火,望文生义,是描述它发生于须臾之间、忽然而来。 中医以为,肝肾同源,肾水既亏,肝失滋荣,势必随肾中龙火上燔, 而成燎原之势。证见日出便热流上攻,面赤如醉,日落痛止。2、水寒不藏龙 无根之火上扰 李可以为,肾水寒于下,逼真火浮游于上,亦可致成火不归原之证。3、阴盛格阳 浮阳上越所谓格阳证,是指阴寒内盛而格阳于外;戴阳证

3、,是阴寒下盛而 格阳于上。伤寒论中的通脉四逆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便是 格阳、戴阳之明证。二者均为上热下寒证,与龙雷之火有相近之处, 故不少医家把格阳、戴阳之治法称为“引火归原”。4、八脉失养 冲脉上攻李可以为,奇经八脉病有两大特点,一是久治不愈的“频发痼 疾”;二是“定时发作”类病证。经方桂枝加桂汤是医治奔豚症 (冲脉 病变)的特效疗法。因奇经八脉病有定时发作和冲脉上攻等特点,与龙 火上奔有相近之处。5、火不归原证的特点,李可以为,龙雷之火是脏腑内生虚火,与 六淫外感实火大不相反。龙火上奔,多见种种上热见证,如头痛、头 晕、耳痛、齿浮、齿衄、目赤如鸠、面赤如醉、心悸暴喘,耳鸣如潮、 口舌生

4、疮、咽痛如灼等。现依据其医案,归结以下内容:5.1 火不归原发病特点龙火上燔有两大特点:交节病作、遇阳则动:李可指出,龙雷 之火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化,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 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 如“鼻衄奇案”,病发冬至时节,清晨4时忽然鼻衄出血。来势暴 急、须臾渐变:李可说,龙火上燔往往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 须臾渐变。如“白塞氏综合症案”,其口腔、外阴溃疡,每逢冬至当 日立即发病,一两分钟即令人不能忍受。5.2 火不归原证候特点 火不归原证候,可以这样概括:头面五官赤痛衄,上热下寒热上 攻,尿多不渴膝独冷,丨李红无苔脉大洪。上面辨别阐

5、述:头面五官 赤痛衄:证见头痛、头晕、面赤如醉、耳鸣如潮、鼻衄、咽痛如灼、 舌衄、口舌生疮,齿痛、齿浮、目赤如鸠、白睛溢血、心悸暴喘等。上热下寒热上攻: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按 火不归原治速效。夕卜感无此景象,误用苦寒直折则危。尿多不渴膝 独冷:下寒罕见膝冷、尿多不渴,还见腰困、足膝脆弱等肾虚之证。火不归原分型论治:6.1 火不归原根本型李可把火不归原分为两个根本证型:水浅不养龙,阴虚于下,则 火失其制而离位上奔;水寒不藏龙,逼真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 之证。病机既明,当用“甚者从之”之法。水亏者,以引火汤壮水敛 火,导龙归海;水寒者,以引火汤加油桂饭丸先吞,温脏敛阳、引火

6、 归原。笔者了解,水寒不藏龙是在水浅不养龙根底上开展的,其次要 指证是双,它不是实寒、阴证,而是虚寒、阴损及阳。如“齿衄案”, 李氏明白指出是下焦肾气虚寒已露,用七味地黄益肾,骨碎补、油桂 引火归原;“虚寒性糖尿病案”,阴虚于下,水浅不养龙雷,故目赤 轰热;阴损及阳,命火衰微而津液不能上达,故饮多;肾失统束而膀 胱践约,故尿多。治以引火汤加肉桂、山萸肉、红参、胡桃等滋阴助 阳、引火归原。明清医家多用七味都气丸、七味地黄丸治水亏者,用 八味地黄丸治水寒者。而李可却喜用引火汤加肉桂,其缘由何在?笔者 剖析:引火汤乃滋阴大剂,熟地用至90克,力气专注,取效甚捷。 如癌证化疗、放疗损伤肾阴,而见头面升

7、火之火不归原证,引火汤两 剂必退。引火归原用巴戟30克,五味子6克,油桂3克,寓有“阴 中求阳”之意。其中肉桂米丸先吞,取于乌梅丸之法,公用于下焦痼 疾,最宜深究。6.2 火不归原变通型 关于火不归原兼脾虚泄泻者,用引火汤易添加腹泻,故李氏改用 四小人合七味地黄汤变通。详见上面案例:复发性口腔溃疡 燕某, 女, 29岁。口舌生疮6年, 1月数发,时愈时作。近1月来,因流产 后恣食瓜果生冷,复因暑热,夜睡不关电扇,门窗大开,又遭风寒外 袭,遂致身痛呕逆,食少便稀。外感愈后,口舌于今晨突发白色丘疹 一圈,灼痛不可忍。按脉细弱,舌淡欠华,面色萎黄,腰困膝软,此 属肾虚脾寒、虚火上僭。证治准绳治此类口

8、疮,用四君七味 (六味 加肉桂)合方加玄参、细辛,极效。但本例病人,脾胃气弱殊甚,寒凉 滋腻不可沾唇,变通如下:红参(另炖)10g,焦白术、茯苓各30g,炙 草、姜炭、细辛各10g,油桂1.5g(饭丸先吞),肾四味各15g,3剂。 二诊:诸证均愈。予补中益气汤加肾四味(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 仙灵脾)、胎盘粉5克(冲) , 10剂,培元固本,以杜再发。按 此方为四君理中汤培土敛火,肾四味、肉桂引火归原,加细 辛火郁发之。李氏凡遇火不归原证而脾胃虚弱之病人,即投上述变通 方,皆效。7、引火归原有狭广二义自明清以来,温补派医家在临床上频繁使用引火归原法,用于阴 虚、阳虚、阴盛、戴阳、格阳等,其办

9、法有内服、内服、噙含等,使 得该实际有些泛化,形成诸多看法上的混乱。笔者以为,讨论引火归 原的外延与内涵,应认清以下有关情况:7.1 上热下寒之真假为了说理方便,可把与引火归原有关的上热下寒证,分为真暑假 热和真寒真热。上热下寒之真暑假热证,次要指格阳与戴阳,伤寒 论中的通脉四逆汤、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便是明证。上热下寒之真 寒真热证,次要指龙雷之火,上热与下寒俱真,皆为离位之火上移所 致。7.2 上热下寒之从治引火归原,是依据内经“甚者从之”引申而来的。所以,认 清上热下寒之从治有哪几种状况,也是必要的。水浅不养龙,用壮水 敛火法,属于“寒之而热者取之阴”,为从治;水寒不藏龙,用温脏 敛阳法,

10、属于“热因热用”,为从治;格阳、戴阳证,用四逆辈破阴 回阳,属于“热因热用”,为从治;格阳、戴阳证,用四逆辈热药冷 服、或加猪胆汁苦寒反佐,为反治之妙也。7.3 火不归原证火不归原为病因病机,亦为证候;而引火归原是治法。李可以为, 水浅不养龙,阴虚于下,则火失其制而离位在奔;水寒不藏龙,逼真 火浮游于上,致成火不归原之证。他在这里明白提出“火不归原”证 候概念,即指水浅不养龙和水寒不藏龙。7.4 引火归原法笔者从李可之格阳、戴阳19 例医案中发现:他从不称格阳、戴阳 证为“火不归原证”,但有 3 种状况称格阳、戴阳证之治法为“引火 归原”,如“阴盛格阳案”用白通汤加人尿猪胆胆;“咽痛寒证案”

11、四逆汤证;“急性盆腔炎戴阳案”用四逆汤加肉桂 3 克等,便是明证 格阳、戴阳证,由于里寒太盛,热药常被格拒不纳,所以要在热药中 加人尿猪胆汁苦寒反佐,或热药冷服,使同气相求,引阳药直入阴中, 故称之为引火归原。至于四逆汤少佐肉桂的原因,还得从附子、肉桂 的作用谈起。李氏在“温氏奔豚汤”一文中指出,温氏奔豚汤由附子、 肉桂、红参、沉香、砂仁、山药、茯苓、泽泻、牛膝、炙草组成,是 一首纯阳益火、救困扶危妙方。原方无剂量,李可经历:君药附子, 轻证温养用10克,大病阳衰1530克,危殆重证、破阴救阳100 200克;肉桂平剂温阳10克,火不归原用小量3克米丸先吞等。他在 这里,只提肉桂为引火归原,而

12、不提附子,这是为什么?由于格阳、戴 阳证已见浮阳上越的景象,遇火(热药)即飞。所以像四逆辈、附子类热 药下去,欲飞的浮阳就飞得更快。如何把壮火剂经过上热的关口,就 是一个顺手的技巧成绩。附子偏于阳气,而肉桂独入血分,故引火归 原只用肉桂,而不提附子。以肉桂为响导, 3克米丸先吞,取其同气相 求,引浮游之假热归于下焦,然后再服四逆辈治标,就不存在格拒现 象了。笔者还留意到:李可对由外伤而来的戴阳(即素阴虚,而病患戴 阳),多用四逆辈少佐肉桂,或附子剂少佐肉桂,如 “肺结核兼并肺心 病戴阳案”,“肺心病奇症案” ,“急性盆腔炎寒证案”等。7.5引火归原有狭广二义 火不归原证与引火归原法,格阳、戴阳

13、证与引火归原法,既有联 络,又有区别。为了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笔者依据李可之上述实际, 提出引火归原有狭广二义:广义引火归原:指火不归原证,即水浅 不养龙(阴不抱阳)与水寒不藏龙(阴损及阳);狭义引火归原:除了火 不归原证,还涵盖格阳、戴阳之热药冷服,或热药反佐苦寒,或热药 少佐肉桂等。前者(阴不抱阳、阴损及阳)之引火归原属于治法,然 后者(热药冷服、反佐苦寒、佐用肉桂)之引火归原归于技巧。如 “咽痛寒症兼齿衄案”中指出四逆汤热药冷服,古人称之为“偷渡上 焦”,李可称之为披上“冷”的假装,“骗”过咽喉一关,入胃则热 性慢慢发扬,引浮游之假热归于下焦病愈。所谓“偷”、“骗”、 “假装”等都是一个

14、意思,即 “巧诈法”。所当前者之引火归原,可 称为巧诈法。格阳、戴阳证与引火归原法:引火归原是格阳、戴阳 治法中的一局部,只要上述 3 种状况可称为引火归原法,其它如格阳 戴阳之“足心发热案”、“重症呃逆案、“阳虚型高血压案”等,李 氏均不称其为引火归原法,其旨义当细心揣摩。8、火不归原的类证鉴别 火不归原证与格阳、戴阳、奇经八脉证有类似之处,鉴别起来有 一定的难度。笔者依据李可之火不归原案20 例,格阳、戴阳案 16 例, 奇经八脉案 5例,整理出以下鉴别要点:8.1 火不归原与格阳、戴阳火不归原与格阳、戴阳鉴别要点:寒热真假:火不归原之上热 下寒倶真,格阳、戴阳为真暑假热证。交节发病:二者

15、均为交节发 病,但火不归原为遇阳则动,遇阴则静;而格阳、戴阳为遇阴则动, 遇阳则静。如“足心发热案”,日轻夜重。暴急渐变:火不归原证, 来热暴急,须臾渐变;而格阳、戴阳证,虽屡误治,却无急变,详见 “咽痛寒症案。面色特征:火不归原之面赤如醉,即色红艳丽。如“倒经衄血案”;格阳、戴阳之面赤如妆(亦称艳如桃李、艳若涂丹), 即面色嫩红,如“抱儿痨案”。其中“妆”字最耐寻味,已含有假象 之义。附子用量:火不归原之阴损及阳型,其附子为小剂,如“舌 衄案”引火汤加附子 10 克;而格阳、戴阳之附子,多为大剂(30 克以 上),如“重症呃逆案”之附子为30克。8.2 火不归原与奇经八脉火不归原与奇经八脉鉴

16、别要点:定时发作:奇经八脉痼疾,多 为八脉皆虚,阴损及阳,肝肾阴寒夹冲脉上攻,故遇阴则动,遇阳则 静,如“奇经频发痼疾案”每晚 8 时准时发病。而火不归准绳正好相 反,遇阳则动,遇阴则静。病势上攻:火不归原为热势上攻,每自 脚底、脐下而起;奇经八脉证为冷气上冲咽喉,多从双脚外侧、脐下 而起。附子用量:火不归原之阴损及阳型,其附子为小剂;而奇经 八脉之附子,多为大剂,如“奇经频发痼疾案”3个病例中,附子均为 3050克。下面看一则火不归原鉴别案:咽痛寒症 王某,男,50 岁。患咽干痛、口舌生疮,用清心火、 滋肾阴正治诸法,服药60余剂,六神丸、梅花点舌丹各1瓶,皆有效, 渐渐食少、便稀、神倦,缠绵 3 月不愈。邀李可诊治,询知其症日轻 夜重,不渴尿多,双膝冷痛,脉沉细,舌淡润。来势缓,虽屡屡误治, 却无急变。知非火不归原证型。四末不温,非极烫之水不喝,直断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