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程37307.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2850092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工程37307.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基础工程37307.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基础工程37307.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基础工程37307.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基础工程37307.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工程3730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工程37307.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工程概述:一 各类型的水工建筑物对地基基础的要求1 具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上部结构传递的应力;2 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一性,能够防止基础的滑动和不均匀沉陷;3 具有足够的抗渗性和耐久性,防止发生严重的渗漏和渗透破坏及地下水的侵蚀破坏。二 地基处理的方法1 地基开挖:在地基范围内将不合设计要求的覆盖层、分化破碎有缺陷的岩层挖掉,是一种最通用可靠的处理方法2 断层、软弱夹层、破碎带处理方法砼塞、砼拱、截水槽、防渗墙常用岩溶处理可用堵、铺、截、围、导、灌3 土、砂砾石地基处理防渗:截水槽、打板桩、防渗墙、修铺盖加固:预压、换砂、砂井、振动密实、打桩、灌浆等第一节 基础开挖一 基础开挖概述1 定

2、义:在地基范围内将不合设计要求的覆盖层、风化破碎有缺陷的岩层挖掉,是一种通用可靠的地基处理方法。2 应解决的问题如下:及时排除基坑积水 合理安排开挖程序,掌握“自上而下,先岸坡后河槽”的原则,分层开挖,逐渐下降。 合理选定基坑开挖范围与形态。基坑开挖范围主要取决于水工建筑物的平面轮廓,同时考虑 实际施工情况。基坑开挖要避免形成高边坡、深槽壁,要求基岩面比较平整,高差不宜太 大,并尽可能略向上游倾斜同时考虑不同坝型的要求 正确选择开挖方法及开挖参数,保证质量和安全为重点 做好开挖和利用石渣的综合平衡。二 开挖方法对岩石地基而言,主要的方法是爆破开挖,采取控制爆破,分层向下,预留保护层的方式坝基爆

3、破开挖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质量;注重安全;方便施工;综合平衡。保证质量具体在两个方面:1要求在爆破开挖过程中既有效地按分层逐层下挖,又要有效防止由于震动破坏保留岩体和设计基岩线下的岩体2要求在爆破开挖时防止对已建成的水工建筑物或已完工的灌浆地段造成损坏。第二节 岩基灌浆定义:就是把一定配合比的具有流动性和胶凝性的浆液,通过钻孔压入岩层裂隙中,经过胶结硬化后以提高岩基的强度,改善岩基的整体性和抗渗性。一岩基灌浆的分类及部位岩基灌浆按目的可分为帷幕灌浆、固结灌浆和接触灌浆。1 帷幕灌浆:目的:减少坝基的渗流量、降低渗透压力,保证地基的渗透稳定。 部位:布置在坝基迎水面下的基础内,形成一道连续而垂直或

4、向上游倾斜的幕墙 特点:孔较深,通常要求孔深入到岩基单位吸水率0.050.01L/(min.m.m)的等值线以下35m; 多采用单孔灌浆,使用的灌浆压力较大;斜幕一般比直幕效果好,但施工较复杂;灌浆时间 应在水库蓄水前完成;通常都在基础灌浆廊道内进行,廊道尺寸通常宽23m,高34m。2固结灌浆:目的:提高和改善岩基的物理力学性能,减少开挖深度,增强防渗效果。 部位:灌浆的范围主要根据大坝地基的地质条件、岩石破碎情况、坝型和基础岩石应力等条件而定 特点:孔深一般为58m,也有深达1540m;孔在平面上呈网格交错布置,通常采用群孔冲洗和群孔 灌浆;灌浆时间多是在基础开挖和坝基基础部位混凝土浇筑等工

5、序间穿插进行3接触灌浆:目的:加强坝体混凝土与岸坡或地基之间的结合能力,提高坝体的抗滑稳定性,同时也能增加岩 基的固结强度和防渗性能 部位:在固结灌浆部位,可结合固结灌浆进行 特点:可通过混凝土钻孔压浆或预先在接触面上埋设灌浆盒及相应的管道系统;应安排在坝体混凝 土达到稳定温度后,防止混凝土冷缩拉裂;灌浆压力通常不超过0.10.3Mpa。岩基灌浆按材料可分为水泥灌浆、水泥粘土灌浆、化学灌浆。三种材料比较:水泥浆液最为普遍,可靠、设备和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的优点;水泥粘土浆虽成本低但结石强度不高化学灌浆是为解决有特殊地质条件或建筑物的裂缝等采用通常的颗粒材料难以灌进,成本较高,施工复杂,工艺要求严

6、。二水泥灌浆对材料的要求1水泥:颗粒细、稳定性好、胶结性强、结石强度高和耐久性好,标号不低于425号。水泥细度要求一般来讲水泥颗粒粒径应不大于岩石裂隙宽度的1/31/5,水泥浆才易于灌入。普通硅酸盐水泥颗粒粒径一般多在4060m,所以难以灌入宽0.2mm以下的裂隙。灌浆所用水泥细度一般认为通过4900孔/cm2的标准筛的筛余量小于2%为好或比表面积3000cm2/g为好。2 掺合料:惰性材料如砂、粘土、粉煤灰用以节约水泥;活性材料如减水剂、速凝剂、缓凝剂等有助于加强浆液流动性和扩散性提高灌浆效果。3 水:三 灌浆施工工艺1 钻孔:钻孔机械:回转式钻机、风钻或架钻 要求:孔位、孔向、孔深应符合设

7、计要求。孔位偏差不超过10cm,对垂直或倾角小于5度的帷幕孔其孔 斜偏差不得大于表中的规定;孔径上下均一,孔壁平整;帷幕钻孔方向原则上应较多地穿过裂隙和岩层 层面,钻孔角度通常控制在00100之间。2 冲洗:在灌浆以前将残存在孔底和粘滞在孔壁的岩粉铁末冲洗出孔外,并将岩层裂隙和孔洞中的充填物冲洗干净。 冲洗方法有单孔冲洗和群孔冲洗。 单孔冲洗:高压压水冲洗:冲洗压力可采用同段灌浆压力的70%80%。回水洁净延续1020min就可结束。 高压脉动冲洗:采用高低压力反复冲洗,先用高压(为灌浆压力的80%或100%)经510min后,将 压力在几秒时间内突降到零,形成反向水流将裂隙中的碎屑带出,此时

8、回水多浑浊,当回水变清后 在升高到原来压力,如此反复直到回水洁净再延续1020min。 扬水冲洗:对地下水位较高和地下水补给条件较好的钻孔可采用此法。冲洗时先将冲洗管下到钻孔 底部,上端接风管,通入压缩空气,在孔中水气混合后,由于比重减轻,在地下水压力作用下再加压 缩空气的释压膨胀与返流作用,夹带孔内碎屑杂物喷出孔外。 群孔冲洗:一般适用于岩层破碎、节理比较发育的岩层中3 压水试验:压水试验主要是测定岩层的渗透特性,为岩基灌浆或处理提供必要的依据。在一定压力之下,通过钻 孔将水压入孔壁四周的缝隙中,根据压入的水量和压水时间,计算出代表岩层渗透特性的技术参数。 单位吸水率=Q/LH 单位吸水率,

9、L/(min.m.m) Q压入流量,L/min H试验压力,m,通常为同段灌浆压力的70%80% L试验孔段长度,m,与灌浆段长一致,一般为56m 帷幕灌浆孔,每510min测读一次压入水量,当试验结果符合下列标准之一时即可结束试验,以最终 流量作为计算流量,标准如下: 流量之一大于5L/min时,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10%。 流量均小于5L/min时,连续四次读数,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小于最终值20%。 连续四次读数,流量均小于0.5L/min。固结灌浆孔压水试验吸水量的稳定标准可按帷幕灌浆孔适当放宽。4 灌浆: 钻孔灌浆次序:遵循分序加密的原则。a.分序加密,浆液逐

10、渐挤压密实,可促进灌浆区域的连续性; b. 逐序提高灌浆压力,有利于浆液的扩散和提高浆液的密实性; c.通过后灌序孔和单位吸浆量的变化可推断先灌序孔的灌浆质 量和效果; d.可减少相邻孔串浆现象,有利于施工。 地基灌浆一般按照先固结后帷幕顺序。 固结灌浆宜在混凝土覆盖的情况下进行,覆盖的混凝土一般应达50%设计强度后。 灌浆方法:按灌浆时浆液灌注和流动的特点,分纯压式和循环式。 按钻孔灌浆顺序,分全孔一次灌浆和分段灌浆。 灌浆压力:通常指作用在灌浆段中部的压力,是灌浆施工中的重要控制参数一般而言在不致破坏岩基稳 定和坝体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比较高的压力。 灌浆压力的确定:a.灌浆压力的大小

11、与孔深、灌浆要求、地质条件和有无压重等有关,可参考 类似工程; b可通过压水试验确定临界压力作为依据 一般认为帷幕灌浆表层孔段的灌浆压力不宜小于11.5倍帷幕的工作水头,底部则以23倍 工作水头为宜;固结灌浆的压力,浅孔无压重时,可采用0.20.5Mpa,有压重时,可采用0.30.7Mpa,深孔固结灌浆可参照帷幕灌浆确定。 通常将灌浆压力大于34Mpa或能使岩体中的基本裂隙扩大的灌浆称高压灌浆。乌江渡大坝 防渗帷幕采用高压(68MPa)灌浆取得成功的经验。 灌浆压力和吸浆率的控制及浆液稠度的变换:a 以灌浆压力为主的控制 适用于透水性不大,裂隙不太发育,岩层比较坚硬完整、使用的灌浆压力不高的地

12、层。 优点:使细小的裂缝得到充分的灌注,有利于提高灌浆质量。 缺点:可能造成浆液扩散太远,在缓倾角地质软弱面时,易引起岩层抬动。可结合吸浆率和浆液稠度一起考虑。当吸浆较小时应灌吸浆,尽快升到规定的最大灌浆压力;当吸浆率较大时,应灌浓浆,并逐渐升压。b以吸浆率为主的控制 适用岩层破碎,透水性较大或使用的灌浆压力较高时。 优点:可以减少浆液的流失,不易引起岩层的抬动,不需使用大排浆量的灌浆泵。 缺点:影响细小裂缝的灌注效果,增加钻孔数量。 在灌浆过程中对吸浆率大小的控制,主要视地质结构而定。对具有缓倾角裂缝和软弱面的岩层,一般可控制在5L/(min.m)左右。若吸浆率大于规定值,就降低压力,以控制吸浆率不超过规定值。c 浆液稠度变换 岩基灌浆中的浆液稠即水灰比有81、51、31、21、1.51、11、0.81、 0.61、0.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