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1单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单元培优主题课21“和而不同”!课件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2849252 上传时间:2024-06-30 格式:PPTX 页数:13 大小:10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1单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单元培优主题课21“和而不同”!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1单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单元培优主题课21“和而不同”!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1单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单元培优主题课21“和而不同”!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1单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单元培优主题课21“和而不同”!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1单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单元培优主题课21“和而不同”!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1单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单元培优主题课21“和而不同”!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备战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1单元文化的交流与传承单元培优主题课21“和而不同”!课件(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培优主题课21“和而不同”!高考价值引领文化多样性是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文化传播与交流是我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途径。在中西方文化传播与交流中,由于各国各民族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惯、历史积淀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产生文化的差异和矛盾。中国在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的文化交流与沟通中,弘扬和保持中国的特色文化,学习和吸收世界的优秀文化,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为准则,为实现“一个世界,多种文化”的文化交往,作出中国人自己的积极贡献。主题线索整合一、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特点1.多样性(1)古代的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以及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凭借大河流域灌溉之利,发展农业生产,产生

2、了国家,创造了文字,形成各具魅力的文化,构成了世界文明的源头。(2)美洲大陆在相对孤立的条件下,形成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三个印第安文化中心,丰富了人类文明。(3)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精彩纷呈的艺术文化成果以及罗马法制为欧洲文明,尤其是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遗产。(4)随着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中世纪形成以庄园经济、附庸采邑制和基督教信仰为基本特征的封建文化。(5)古代世界基本上处于各地区独立发展为主的区域文明阶段,文明起源多元性、文明发展多样性是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2.统一性(1)古代文明的统一性是指具有共同的本质。如不同地区的人类,都有基本的物质生活(衣、食、住

3、、行等)、精神生活(文字、文学、思想、艺术等)的需要,但是,满足这些基本需要的手段和方式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民族中是有差异的,即统一性存在于多样性之中,是多样性的本质和依据。(2)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都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成果,形成自身的文明特点,逐渐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二、全面认识游牧民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1.原因: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游牧世界的人口增长速度逐步高于生产力发展的速度。为了寻找生活资料,扩大生存之地,他们向农耕世界发起了多次冲击。2.阶段(1)第一次冲击浪潮: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欧亚大陆的整个农耕世界都经历了来自北方的以战车为武器的各个部族的入侵。雅利安人进入印度,

4、印欧人进入希腊半岛等。(2)第二次冲击浪潮: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汉帝国和罗马帝国兴起后不久,就受到了游牧世界的第二次冲击。两大帝国基本上对具有骑兵优势的北方游牧、半游牧民族采取戒备和防御政策。汉武帝时期开始反击匈奴。(3)第三次冲击浪潮:13世纪,游牧民族发起第三次冲击浪潮,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其攻击力旺盛,使分散的俄罗斯人、德意志人、衰落中的南宋和阿拉伯帝国都对之难以形成有力的防御。3.影响(1)扩大了两者之间的交流通道,彼此都向对方学到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2)卷入冲突的游牧世界各民族,基本融入农耕世界,使农耕世界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显示其对游牧世界的经济文化优

5、势。(3)游牧世界建立的帝国使世界的联系加强。三、近代中国海外移民1.原因(1)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等地的掠夺、开发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19世纪初,奴隶贸易受到限制,因此人口众多、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中国成为列强的目标。(2)中国小农经济的逐渐解体,传统农业、手工业的衰落,导致大批的农业和手工业者破产。(3)19世纪中叶,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4)东南沿海的人口压力。2.移民的主要形式:东南沿海地区劳工出国成为苦力。3.特点(1)主要包含契约华工和因生计所迫出国的两类华工。(2)始于鸦片战争后,延续时间长,自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

6、后达到高潮,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3)华工到达的地域广。美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都有华工的身影。4.影响(1)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中国海外移民对迁入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诸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已为举世公认。(2)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国介绍外国文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发展。四、近现代移民社会文化的形成与特色1.背景(1)移民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交融和再生。(2)移民的迁徙过程也是文化的流动过程。历史上几次大规模的移民都伴随着文化的流动,并

7、对迁入地的文化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3)城市化所带来的移民潮背后也伴随着文化的流动,只是这种文化流动与再生的模式更为复杂、更为多元。一方面,这是由于城市文化本身就是异质文化,是多种文化的聚集与融合,具有复杂多元的特点。另一方面,文化的地域性强化了这种复杂多元的特点。2.特点(1)创新性:移民文化总是能够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并不是对原生文化或者本土文化简单的继承,而是建立在既有文化基础之上的文化创新。(2)生成性:移民文化的生成性,是指移民文化总是处于一种自我更新的状态。由于新的文化要素的不断介入,使得移民文化本身成为源头活水,具有十分旺盛的生命力。(3)动态性:移民文化的动态性,是指移民文化总是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主要表现在移民流动所带来的文化流动与移民文化本身的不断融合发展。移民和文化流动之间有着因果联系,移民文化生生不息造就了文化之间的传承与传播,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繁衍。可以说,动态性是移民文化的重要特性,是移民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点之一。(4)开放、兼容性:移民文化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开放与兼容。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融合,构成了移民文化的开放性;对本土文化的改造和再塑,构成了移民文化的兼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